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不规则荷载下饱和砂土孔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1 21:24

  本文选题:土力学 + 不规则荷载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摘要】:提出一个适合分析不规则荷载作用效果的孔压模型,该模型以等幅荷载液化试验及孔压模型为基础,基于残余孔压累积原理,利用微分法和叠加法分别构造并进行优选。利用等幅荷载液化试验、人工调制不规则荷载液化试验以及地震波输入动三轴液化试验对所提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模型可以较好模拟等幅荷载液化试验;(2)模型可以较好描述人工调制不规则荷载液化试验结果;(3)模型可以模拟不规则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增长规律,且对不同地震波型导致的孔压增长规律也有较好复现;(4)模型参数少,能实现孔压实时分析,运用方便。
[Abstract]:A pore pressure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for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irregular load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liquefaction test and pore pressure model of constant amplitude loa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sidual pore pressure accumulation, the differential method and the superposition method are used to construct and select the pore pressure model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tested by the liquefaction test of constant amplitude load, manual modulated irregular load liquefaction test and seismic wave input dynamic triaxial liquefac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 / 1) model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liquefaction test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 load. The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artificial modulated irregular load liquefaction tes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law of pore pressure growth under irregular earthquake load. Moreover, the model parameters of pore pressure growth caused by different seismic wave types are less, and the pore pressure analysis can be realized in real time,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164)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GZ07C505)
【分类号】:TU441;TU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美英;骆亚生;王瑞瑞;郭鸿;;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孔压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2 安庆军;宋林辉;梅国雄;宰金珉;;三轴CD试验稳定控制标准讨论[J];工程勘察;2008年02期

3 刘飞;佴磊;吕岩;徐丽娜;;草炭土路基填筑过程力学特性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津民;;二谈土力学中的孔压系数[J];岩土工程界;2009年10期

5 白冰,周健;周期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变形及强度特性述评[J];岩土力学;1999年03期

6 谭卓英,吴恒,王思敬,张永双,张建国;岩石孔底断裂控制机理研究[J];广西科学;1999年04期

7 孟上九,曹文海,袁晓铭;地震荷载下土体残余应变及孔压研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3期

8 夏建中;;横观各向同性土体二维固结孔压影响范围分析[J];科技通报;2006年04期

9 沈扬;周建;龚晓南;刘汉龙;;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超固结黏土性状影响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10 周健,王浩;软粘土卸载特性计算模型研究[J];力学季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锐;袁晓铭;;固结比对饱和砂土孔压增量的影响[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梅国雄;夏君;赵维炳;宰金珉;;关于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若干问题的探讨[A];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袁强;王军;;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黄俊;蒋忠信;;泥炭质土孔压触探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石云;刘春平;廖欣;;断层性质对附近孔压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苏春;雷秋生;;粘性土剪切带与屈服应力的探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7 吴辉;胡黎明;;真空预压处理地基的解析理论与数值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鲁晓兵;王淑云;张旭辉;;饱和砂土中水层形成及演化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祝介旺;李新年;王思强;杨志法;;黄河冲洪积土强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规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10 康景文;符文熹;赖正发;胡静;郑建新;颜光辉;;软土地区群井抽水试验地基沉降数值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魏玮 周枫 张国保;地上模拟研究6000米地层[N];中国石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业民;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坤;考虑起始比降的软土地基一维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富强;自然排水条件下砂土液化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郭林;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国振;吸力锚锚泊系统安装与服役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蒲进菁;粉砂质海床对管跨涡激振动响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眭素刚;考虑渗流、地震作用的典型尾矿坝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宇;易贡滑坡冲击振动液化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鹏;应力路径对饱和原状黄土的变形强度特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赵慧;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的破坏标准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韦会强;挡土墙土体渐进破坏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5 陈运涛;浅层真空预压技术在中心渔港吹填地基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昌军;西安地区黄土斜坡人工降雨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江美英;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孔压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占鑫杰;软黏土中碎石桩成桩过程模拟及成桩后固结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9 张志渊;高速铁路列车特殊振动下土体动三轴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薛彩虹;基于ABAQUS软件的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效应分析[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006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06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