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地基中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若干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饱和地基 + 抗震分析 ; 参考:《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简要综述笔者所在课题组近十年在饱和地基中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1)饱和两相介质中波动方程及波动特性的探究;(2)动力有限元计算的传输边界研发;(3)饱和地基中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4)饱和地基中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5)饱和砂土地基中地下结构上浮机理研究等。这些成果以较为深入地研究饱和两相介质波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模型试验、数值仿真、机理探究等方法认知饱和地基中地下结构地震反应机理,对于完善饱和地基中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提高抗震安全措施等均具有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seismic research on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aturated foundation for the last ten years are briefly reviewed, including: (1) exploration of wave equation and wave characteristics in saturated two-phase medium; (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mission boundary of dynamic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3) seismic response centrifuge model test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aturated foundation; (4) saturati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the foundation; (5) the mechanism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floatation in saturated sand soil foundation. These achievements are based on the deep study of the theory of saturated two-phase medium wave mo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aturated foundation is recognized by model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echanism exploration. It is of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the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aturated foundation and improve the seismic safety measur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中岩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项目(201210879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038007)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0978)
【分类号】:TU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王明洋,国胜兵;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许晏平;;日本利用新技术调查地震巢[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9期
3 刘华北;宋二祥;;截断墙法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J];岩土力学;2006年07期
4 庄海洋;宰金珉;陈国兴;;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6期
5 阳生权;周健;陈秋南;吕中玉;;爆破震动作用下的地下结构及围岩幅频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6 刘华北;宋二祥;;饱和可液化土中地下结构在震后固结中的响应[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7 戚承志;陈灿寿;陈国兴;杨秀仁;陈剑杰;;地基弹性参数对于长型大截面地下结构横向自由振动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张建毅;袁晓铭;孙锐;蒋锋;;地下结构地震横向应变传递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2期
9 谭禺;;地震作用下的地下结构侧面动土压力分析研究[J];四川建材;2011年05期
10 王军辉;韩煊;周宏磊;张在明;;地下结构对渗流场阻隔问题的解析~半解析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志英;徐新宁;;地下结构地震动土压力分析[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2 熊顺成;;灰色系统在地下结构变形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枫子;;永不懈怠的追求——孙钧院士学术与工程研究生涯55春秋[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陈蒙;利用水库大容量非调制气枪阵列进行区域尺度地下结构探测和监测[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言灯;土—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及不同场地条件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46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4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