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自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Abstract]:Concrete material is one of the most used artificial material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nowadays, but concrete structure is prone to shrinkage, cracking and other diseases. How to reduce cracking and repair crack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in engineering field. In this paper, bionic crack self-repairing technology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crete cracks. The epoxy E-51 was selected as the curing agent of self-repairing concrete, and the microcapsules of two kinds of cor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and rela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Using epoxy E-51 or 830 curing agent as capsule core, urea-formaldehyde resin was prepared from urea and formaldehyde as the capsule wall of microcapsule. Urea and formaldehyde were obtain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dhesive microcapsule. The rational blending ratio of epoxy resin was 1: 2: 1.4, and urea for curing agent microcapsule was obtained. The reasonable blending ratio of formaldehyde 830 curing agent is 1: 2: 1. Microcapsule particles with regular shape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er. Mixing speed, water content and pH of the mixtur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persity of the microcapsules.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test of microcapsu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capsules with good dispersion effect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mixing speed is 300 r / min, the ratio of water to core mass is about 2.86 ~ 3.57% and the PH value is about 4.5. Two component self-repairing mortar with crack self-repairing property was prepared by adding microcapsule into cement morta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portion. Adhesive microcapsule and 830 curing agent were added directly to mortar. One component self-repairing mortar with better repair performance than two-component self-repairing mortar was prepared. A single component self-repairing concrete is prepared. When the content of microcapsule is 8% of cement mass, the better the repairing performance of self-repairing concrete is, and the white polymer after repairing crack can be seen on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self-repairing concrete.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528.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凌;葛琪;;自修复混凝土中玻璃纤维管最佳掺量的确定[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景全;;浅论智能混凝土与结构[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3 罗素蓉;谢昌顺;;内置玻璃胶囊自修复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隋莉莉;刘铁军;娄鹏;;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多功能智能混凝土[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12期
5 成新元;韦灼彬;;仿生自修复混凝土梁的弯曲试验研究[J];水泥工程;2009年06期
6 ;高金吉院士谈装备系统故障自愈工程[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4期
7 王顺强;张红娟;;智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泥;2005年11期
8 桂泰江;刘希燕;;自修复材料及在涂料中的应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年12期
9 闫刚;魏伯荣;肖琰;杨海涛;;自修复的复合材料[J];化学与黏合;2010年05期
10 童晓梅;张敏;张婷;陈峰;邱建辉;;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及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塑料;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昌顺;罗素蓉;;自修复智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成新元;朱建明;韦灼彬;;自修复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几个问题[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孟荣刚;林少芬;戴乐阳;;纳米颗粒在金属磨损表面自修复的可靠性研究[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岩松;崔振杰;孟丽;;金属磨损的自修复技术[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2-2003)[C];2004年
5 刘光明;张超;邹丹;;自修复磁盘阵列技术研究[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伟;张佑生;胡瑜;李晓维;方芳;;低成本信息化芯片技术探索[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王闽南;杨鹤;周培钰;王锋;张伍福;金元生;;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ART)在100台大功率内燃机车上的应用试验[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文刚;高玉周;张会臣;许晓磊;;润滑油中不同添加剂含量对自修复膜成膜的影响[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9 张光炯;;一种节能、高效的车辆维修新技术——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A];湖北省石油学会第十一次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文刚;王铁楠;高玉周;许晓磊;张会臣;;不同表面改性层对自修复添加剂修复机理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长青;自修复技术[N];网络世界;2000年
2 陈兴义;论传统混凝土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N];建筑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文雪梅;如何使企业信息技术随“需”应变[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CPW记者 王政;卓越有道[N];电脑商报;2005年
5 叶工;FRP等材料的机敏修复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建辉;让机械装备自己治“病”[N];经济日报;2004年
7 中国农机院 周平安;耐磨技术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现状[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HP NetServer构建中国电信网站[N];网络世界;2001年
9 记者 侯玉;“科技大连”高交会上展实力[N];国际商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唐茜;德国定制别墅的中国转型[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海燕;脲醛树脂微胶囊表面改性及对环氧树脂的自修复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海燕;脲醛树脂微胶囊表面改性及对环氧树脂的自修复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郭志伟;飞机的非线性自修复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鸣;水泥基材料用微胶囊自修复技术与原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利;水泥混凝土自修复技术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英杰;混凝土结构裂缝自修复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谢昌顺;自修复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断裂性能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陈高;梁桥混凝土裂缝智能修复骨架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赋;微胶囊自修复体系的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南天;基于原核仿生阵列的自修复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于洋;用于自修复的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合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徐兵;幂律流体连续自修复系统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石磊;蛇纹石添加剂对45钢/镀铬摩擦副磨损自修复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林坤华;面向数字信号处理的胚胎阵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1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17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