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基于性能设计等代方法研究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n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methods in th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difficulty of performance level 3 and 4 design methods in practical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a simple equivalent design method for directly increasing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or seism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is put forward, and through nonlinear analysis of multi-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 floor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earthquake levels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aspects of floor shear force and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to ensur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multi-story reg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486)
【分类号】:TU375.4;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建平;吕西林;李慧;;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及对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2 周道传;董作超;王林;;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等效线性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3期
3 王亚勇;我国2000年抗震设计模式规范展望[J];建筑结构;1999年06期
4 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5 杨溥;何承华;;基于性能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培;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设计理论的若干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2 张国军,刘伯权,李应斌,吴涛;抗震结构破坏准则的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3 李灿灿,陆洲导,李凌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4 段红霞;李正良;;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5 高剑平;;砖混房屋整体式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6 沈章春;王全凤;;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实用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段红霞;李正良;;RC巨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8 曹洪涛;;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9 谢凌志;熊峰;冯远;;复杂退台式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刘成清;赵世春;;基于IDA的网壳结构动力失稳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波;杨绿峰;;捏拢效应和P-△效应作用下非弹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新型Bouc-Wen模型[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邹晓红;王银邦;冯义然;;浅海重力式平台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李英民;赖明;白绍良;;工程结构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江婷;邓雪松;吴从永;周云;;高烈度区某高层框剪商住楼混合隔震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5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6 吴金志;张毅刚;王雪生;;山东太古飞机工程维修基地(Ⅱ)机库大厅网架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谢异同;马乐为;郭棣;李青宁;;小波分析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展望[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同亿;谢异同;;时程分析地震波调整的实用方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志强;李爱群;刘毅;刘康安;彭枫北;;睢宁县供电局综合楼减震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志强;李爱群;刘毅;刘康安;彭枫北;;睢宁县供电局综合楼减震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戚菁菁;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弹塑性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莉;城市桥梁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D];天津大学;2010年
7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刘高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岳;土—偏心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吴巧云;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喜中;村镇住宅碳纤维布减震技术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崔辉辉;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利;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柱;百层港大水位差干散货码头装卸工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锡文;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地震反应的弹塑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杜志强;基于性能的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庄在果;主次框架连接方式及巨型梁设置对巨型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崔阳;大型风力机组塔架静动态有限元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梅岿;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鲁建飞;结构反应与地震运输入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家浩;随机地震响应功率谱快速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4期
2 翟长海,谢礼立;估计和比较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综合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5期
3 卢文生,吕西林;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中模态选择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4 卢文生,吕西林;框架剪力墙结构模态静力非线性抗震分析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5 韩小雷;郑宜;季静;黄艺燕;;美国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6 欧进萍,吴斌,,龙旭;耗能减振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2期
7 王亚勇;关于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的修订动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四)[J];工程抗震;1999年02期
8 郭子雄,吕西林,王亚勇;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中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的研讨[J];工程抗震;1998年02期
9 谢礼立;关于抗震设计样板规范[J];国际地震动态;2000年07期
10 周道传;陈国荣;聂利英;;以位移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雨辰;徐其功;;美国性能设计发展现状概述及其与我国规范的对比[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年04期
2 魏志强;日本的国际标准化构造设计法及性能设计法[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2期
3 黄圣芳,范维澄,张和平;建筑物避难安全性能设计在台湾地区的发展[J];火灾科学;2005年02期
4 张丽萍;刘晓青;陈春燕;;结构性能设计及其应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5期
5 李引擎,刘曦娟;建筑防火的性能设计及其规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8年11期
6 罗奇峰,王玉梅;从近几年震害总结中提出的结构性能设计理论[J];工程抗震;2001年02期
7 邵俊华;邵弘;;基于弹塑性分析的结构性能设计方法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5期
8 李应斌,刘伯权,史庆轩;结构的性能水准与评价指标[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2期
9 刘爱武 ,陈伟才 ,徐旭 ,李杰生 ,赖飞 ,马丁军 ,李萍;性能设计 辩证施治防隐患[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3期
10 刘海波;;房屋结构性能设计基础理论的探讨[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程懋薇;史军;;对基于性能设计的一些认识[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关雨辰;徐其功;;美国性能设计发展现状概述及其与我国规范的对比[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张恒 ;张军 ;张力;;复合材料电磁窗盖的结构与性能设计[A];复合材料力学现代进展会议论文集扩展摘要[C];2005年
4 于红艳;柳琼俊;陈建江;;飞行器性能与可靠性一体化优化设计[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朱宝麟;顾绍义;;某超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志兵;钢结构性能设计相关指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古美莹;建筑整体环境性能设计流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沈卫杰;基于PCI总线的嵌入式设备的性能设计、仿真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卢华;性能设计中的能力谱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常金鹏;基于性能的结构全寿命费用最小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1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5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