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变电站温度裂缝发展分析与控制
[Abstract]:In the area with high groundwater level, the requirements of crack control in underground substations are very stric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crack due to the different boundary constraint conditions between the ground stru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Aiming at the project of Shanghai 220kV Jinan subst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crack and its development with time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ach construction condition of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by MIDA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acks mainly occur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hear wall and floor, which are formed one week after pouring and tend to be stable in two weeks. The newly-poured floors in subsequent working condition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cracks in the fro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re is only slight closure or expansion. The cracks in the foundation floor are formed in the 25th day after pouring and the cracks in the 37th day are connected. The cracks on the foundation surface are formed in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wall.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crack of different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degre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150011044)
【分类号】:TU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逸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J];施工技术;2000年05期
3 龚剑;李宏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施工技术;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剑飞;杨育人;刘秀宏;;浅析现浇板裂缝的若干设计因素[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郭剑飞;;某小区住宅楼现浇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朱广韧,越小军;现浇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探讨[J];安徽建筑;2001年04期
4 陈斌;;某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5 周辉;沈金锋;;老庄河特大桥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6 郑达武,王川,吴芳,刘本万;混凝土收缩及防裂研究综述[J];重庆建筑;2003年04期
7 李志明;低碱低掺量流化膨胀剂研制与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3期
8 薛志宏;刘宗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9 邱宏;张晓平;;浅析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4期
10 张雪松;王维国;;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其综合控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秦钦兆;;变电站道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徐晓伟;郭东;余强;钱展們;;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及工程应用[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汪凯;卢建峰;;超大型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与工程实践[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学东;;对抑制混凝土结构AAR病害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5 王强;孙威;葛超;夏菲;张健;高翔;郝中华;;超厚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化热的数值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6 赵广俊;苏伟;张秉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6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6年
7 程云;李守伟;李明文;;砌体结构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7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海涛;;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A];2012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孙道胜;聚丙烯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及其在道面工程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3 康明;施工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约束收缩变形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文平;拱架悬拼技术与混凝土拱肋早期裂缝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曲艺;工程结构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兰立华;赣州市住宅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与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易宁;跨海沉管隧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抗裂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蔡文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温度裂缝控制研究及仿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曾艳霞;混凝土裂缝特征信息识别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阳;新疆高寒地区桥梁混凝土抗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霍红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抗剪承载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正国;丰满大坝溢流坝段表面裂缝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王川;大流动性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彦贵;国储库平房仓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工程质量;2003年04期
2 李三全;浅析温度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当代建设;2000年03期
3 金伟良,徐铨彪,潘金龙,严家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温度裂缝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2001年03期
4 汪仲琦;一起温度裂缝实例分析[J];施工技术;2002年04期
5 韩玉峰;砖混结构房屋墙顶温度裂缝形成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2年03期
6 梁学庆;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分析及防治[J];新疆有色金属;2003年02期
7 赵大元;砖混结构房屋常见温度裂缝分析[J];安徽建筑;2004年04期
8 梁峰;黄明辉;;设计和施工中预防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J];广西城镇建设;2005年12期
9 朱振权;王凯;;砖混结构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8期
10 杨志刚;;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分析与防治[J];山西焦煤科技;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升;潘明辉;和飞;;配筋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温度裂缝研究[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戴祥礼;南喜涛;;建筑结构裂缝与温度裂缝的关系与鉴别[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王勇;;如何控制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A];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程贵堂;;大体积高强混凝土转换层板温度裂缝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5 熊峰;黄金平;;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6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张s,
本文编号:2458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5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