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框架式预应力锚固系统分阶段可靠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22 15:01
【摘要】:将框架梁在张拉阶段或工作阶段时纵梁与横梁的破坏、梁的正截面与斜截面的破坏以及锚杆的破坏等主要失效模式视为串联系统,提出了框架预应力锚索的分阶段系统可靠性计算模型。在张拉阶段,将锚索力按照位移协调和静力平衡的原则分配在纵、横梁上,然后按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分别计算单片梁的内力;在工作阶段,将侧向土压力系数视为随机变量,框架梁视为土压力作用下的简支梁来计算其内力。基于各失效模式功能函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导出了预应力锚索框架的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某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失效概率主要由纵梁在工作阶段和张拉阶段的正截面失效概率及锚杆的失效概率三者共同决定,而假设此3种失效模式相互独立的系统失效概率与考虑失效模式相关性的系统失效概率误差为8.1%。
[Abstract]:The main failure modes of frame beam in tension stage or working stage, such as the failure of longitudinal beam and crossbeam, the failure of normal section and oblique section of beam and the failure of anchor rod, are regarded as series system, and the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 of frame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is put forward. In the tension stage, the anchor cable force is distributed on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crossbea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coordination and static balance, and then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ingle beam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In the working stage, the lateral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regarded as a random variable and the frame beam is regarded as a simply supported beam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 pressure to calculate its internal force.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between the functional functions of each failure mode, the system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method of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frame is derived and the calculation program is compil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an engineering example show that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of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fram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normal section failure probability of longitudinal beam and tension stage and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of anchor rod in the working stage and tension stage, and the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error of assuming that the three failure mode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and the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considering the correlation of failure mode is 8.1%.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878082)
【分类号】:TU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忠,朱彦鹏;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1期

2 赵晓彦;蒋楚生;熊自英;;类土质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底反力现场测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3 肖世国,周德培;岩石高边坡一种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的内力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4 彭大鹏;土压力系数的概率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6期

5 刘小丽,张占民,邓建辉;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地梁极限状态设计方法[J];岩土力学;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元,何思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2 杨婷连,王杰光,李文兴,谭景和;各种装修材料对楼板可靠度的影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彭建政;何广杰;周灵源;;灰色聚类方法在建筑结构鉴定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4 李玉;何平;谢喜山;;后浇混凝土与砖砌体粘结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5 刘荣桂;蒋峰;谢桂华;李成绩;蔡建良;;多管式烟囱钢内筒安装可靠性分析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6 余俊;寇新建;刘兴磊;;考虑制造和安装误差的桁架结构可靠性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7 谢桂华;李继祥;王军;;受腐蚀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及维修决策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8 董建华;朱彦鹏;;深基坑开挖支护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9 李乐;岑国平;;参数设计值对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可靠度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何永延;孙义刚;;某水池开裂渗漏的结构分析处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万波;周钟;巩满福;;M0nte Carlo法和几何法的讨论和改进[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陆军;武清玺;杨明珠;;大型非线性结构的可靠度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王怀忠;秦夏强;沈浩;;大型基坑群风险过程评估和控制[A];2010’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钟小平;金伟良;;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框架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王金平;陈景辉;马道贞;;建筑中活动式火灾荷载确定的理论方法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刘清君;王登婷;陆健;;可靠度理论在海堤结构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姚晓飞;翟敏刚;徐岳;张敬珍;;基于计算可靠度的在役混凝土梁式桥构件安全等级划分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婷连;王杰光;;开洞墙体的承载能力可靠性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10 王建泽;张俊芝;邹传仁;;基于碳化深度的水工混凝土构件耐久寿命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玉;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理论及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谢波涛;台风/飓风影响海区固定式平台设计标准及服役期安全度风险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妍;混凝土多孔砖墙体裂缝控制的相关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蔡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唐先习;混凝土桥梁合理耐用结构构造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福冬;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可靠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易明;地震作用下渡槽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庆新;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及在冷却塔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5 逄锦鹏;基于概率灵敏度技术的变电构架可靠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爱霞;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林;基于可靠性的TBM刀盘轻量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雨连;服役中后期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滕仁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评价与预测[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徐敬鹏;大跨轻质钢屋盖风荷载取值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秀美,黄润秋,臧亚君;预应力锚索框架作用下附加应力的FLAC~(3D)模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赵晓彦,胡厚田,时延兵;类土质边坡研究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3 朱彦鹏,王秀丽,狄生奎,王文达;黄土边坡建筑的抗滑移设计[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王跃敏;预应力锚索与格形地梁的联合应用[J];路基工程;1997年05期

5 ;框架式锚杆挡墙施工工法(YJGF06—98)[J];施工技术;2001年05期

6 张永防,王秉勇;用锚杆框架护坡加固南昆线膨胀土边坡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朱正武,李红超;预应力锚索与混凝土地梁在边坡治理中的运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1年S1期

8 余桂红;高速公路边坡防治锚索与地梁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4期

9 吴金生,吴和政,王全成,段玉刚;框格梁式预应力锚索在公路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1999年03期

10 宋从军,周德培,肖世国;预应力锚索地梁的内力计算[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晓彦;类土质边坡特性及其锚固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刚;万小金;;深槽角带式输送机增大倾角的机理分析[J];起重运输机械;2006年05期

2 刘小兵;李刚;;不同侧压力系数隧道二次衬砌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5期

3 黄耀荣;;微型机系统可靠性实用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1986年02期

4 吴小洪,张绍裘,吴冉泉,郑佑廉;PLC软元件提高机床电气系统可靠性的设计与应用[J];机床电器;1998年02期

5 来弘鹏;谢永利;杨晓华;;公路隧道衬砌断面型式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李冲;伍鹤皋;苏凯;;地下厂房尾水洞围岩开挖稳定模拟分析[J];湖北水力发电;2007年06期

7 楼晓明;施广换;陈飞;杨敏;;环锥型散体材料对筒仓侧壁的主动侧压力[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陆春其;梅岭;宰金珉;;真空预压地基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9 徐名祝;;科学卫星用的元部件和材料[J];电讯技术;1973年Z1期

10 宣欣;美国邦纳维尔电管局新建成的500千伏线路[J];高电压技术;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广龙;金星;陈景鹏;;k/N系统可靠性评定算法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旭;陈景鹏;金星;;相同支单元和联系统可靠性评定算法程序实现[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邹沐昌;赵北光;;分布式实时系统中控制模型及其坚定性研究[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陈慧明;王新堂;;空间预应力钢桁架整体可靠性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蔡富良;;煤气全干式布袋除尘技术在韶钢2500m~3高炉的应用[A];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6年

6 李帆;王蕾;张扬;管延文;;燃气输配管网完整性管理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输配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帆;王蕾;张扬;管延文;;燃气输配管网完整性管理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梁泉;李天福;王晓陵;;集散控制系统在选煤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何志敏;庞志兵;张如彪;慕帅;孙志峰;靳天宇;;“抗眩晕模拟船舱”训练系统可靠性的研究[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10 胡仲翔;贾志成;赖利国;;协同制造系统中人的可靠性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袭林 梁时光;我市召开今冬征兵工作阶段会议[N];辽源日报;2007年

2 记者 祝宏蕾 通讯员 郑研;全面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N];天津政法报;2005年

3 实习生 刘航 记者 张丽辉;我省对高考招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N];河北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若鸿 实习生 刘苏;突出主题 服务大局 创新发展[N];徐州日报;2007年

5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刘为文 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贾悦;智能化电子门控模块提高系统可靠性[N];中国电子报;2005年

6 记者 汤润清 石磊;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N];河北日报;2005年

7 张忠宁 徐晓;不尽清风扑面来[N];中国保险报;2001年

8 周铁成;常州慈善劝募“三项创新”求发展[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 见习记者 刘思远;全市农业普查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N];衡阳日报;2006年

10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人民法院院长 钟瑛;抓好民商审判[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娜;最优低秩相关系数矩阵问题[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艳;防洪工程系统建模研究及可靠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3 肖世国;岩石高边坡开挖松驰区及加固支挡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孙广义;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5 王洪德;基于粗集—神经网络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顾永维;综合考虑静强度、疲劳和稳定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齐明柱;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的现场原型试验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段大鹏;基于UHF方法的GIS局部放电检测与仿生模式识别[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陈宁;网络异常检测与溯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君一;基于GSPN与ESPN的制造系统可靠性模块化建模与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2 王利巧;可修复人机储备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3 梁英俊;土层侧压力系数试验测定及其对盾构管片内力的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薛辉;基于核电站系统可靠性的维修方式选择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孔伟;复杂系统可靠性工程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喻天翔;复杂机械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与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彭宝华;神光Ⅲ激光装置系统可靠性建模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许玲玲;张拉整体拱架结构工作阶段受力性能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9 马立博;喷锚支护格构梁计算方法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秀艳;基于GSM网络的铁路电网电参数监测系统[D];华北工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504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04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