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太原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7:58
【摘要】:居住是城市职能中最基础的职能之一,自城市诞生,城市居住区空间初现雏形开始,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演变。居住模式是人们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在住宅上的投影,是一个随时代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居住空间模式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居住生活的行为方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反映,它既是一种对城市“地理空间”的反映,又是对“社会空间”的反映,前者是外在形式,后者是内在本质。太原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城市居住空间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以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今为主要研究时期,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近年来太原市居住区建设实践,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统计等方法来对太原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特点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得出其演进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原市未来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提供方法与依据。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提出论文研究背景、内容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的综述;第二章先是对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定义进行界定:从城市居住空间及居住模式两方面进行论述。之后对现代居住区空间模式演进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最后,分别对国内外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演变进行论述;第三章从太原的历史概况,城市居住区空间的发展特征以及居住区空间模式三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前古代和近代太原市居住区空间模式进行论述和分析;第四章以时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着重梳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今,太原市居住区空间模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并列举各个历史阶段内典型的居住区来纵向的比较和总结演变规律。文章最后一章,首先根据第四章的论述以及列举同时代太原市建造其他优秀的居住区案例横向比较得出太原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演进规律,其次,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城市交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太原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因素,为以下内容提供借鉴;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现代太原市居住区空间模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文章最后对太原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未来拓展研究的展望。
【图文】:

扇形,图片,来源,模式


.1-2 霍伊特“扇形”模式(图片来源:作者Fig.2.2.1-2 Sector Model by Hoyt居住区空间模式指出,由于自然因素布,并不是呈现均衡的同心圆模式发霍伊特认为,高收入者家庭对于居住区区域,,在居住区域上不与贫民区混杂形”居住空间分布特征。而对于中等收条件最差的区域则由低收入者居住。”城市居住区空间模式相比,“扇形”模基础上突出了上级阶层在居住空间分可以说“扇形”模式是“同心圆”模式的的“多核心”模式多核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与伯吉斯

模式图,哈里斯,模式,城市居住区


图 2.2.1-3 哈里斯、乌曼“多核心”模式.2.1-3 Multiple Nuclei Model by Haris and Ullma及城市向外扩张,城市空间的范围已经不城市职能向外扩张,而是逐渐拥有了各种不再适用,城市居住区的空间模式转化为式的其他相关理论《明日—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文进行了深入探讨。4 年之后再版时更名为想。霍华德认为,需要将城市与农村相结城市的无序扩张,可以在城市周边建立永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城市内有便捷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薛峰;王伟栋;;分析当前居住实态,畅谈未来理想居所[J];住区;2011年01期

2 孙斌栋;吴雅菲;;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3 李昕;刘润;;新城市主义对居住区规划的启示[J];上海房地;2007年11期

4 李亮;栗德祥;;当前城市设计实践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建筑学报;2007年03期

5 苏敏静;;浅析中国生态住宅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李鸿新;李钊;;大型居住区设计的理论与探索实践[J];建筑学报;2006年04期

7 史铮;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8 邹颖,下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J];世界建筑;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包明;当代我国城市居住区空间形态的演进[D];天津大学;2012年

2 姜黎黎;城市空间设计视角下天津居住空间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赵石刚;西方近代城市设计思潮与中国城市居住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李玮;城市混合居住社区发展及其整合规划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9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19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