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颗粒活性炭对饮用水预处理中亚氯酸盐的去除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7:01
【摘要】:随着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在水厂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无机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ClO_2~-)超标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活性炭由于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被应用于去除水中的ClO_2~-。国外对活性炭去除ClO_2~-研究中,结论上在活性炭去除ClO_2~-的性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目前较少,处于烧杯实验阶段,以粉末活性炭为对象开展了一些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针对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去除ClO_2~-进行了研究,即不同材质GAC的优选、GAC去除ClO_2~-的静态吸附影响因素、GAC去除ClO_2~-的动态吸附条件及其综合去除效果,并对GAC去除ClO_2~-的效能进行了评估。研究了不同性质GAC去除ClO_2~-的性能差异,通过比较不同GAC的ClO_2~-吸附性能得出,煤质柱状活性炭具有最大的ClO_2~-吸附能力,其ClO_2~-饱和吸附量达到111.61 mg/g,利用煤质柱状活性炭吸附ClO_2~-发现,ClO_2~-在GAC上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并且属于为优惠吸附,颗粒内扩散模型能更好的描述ClO_2~-在GAC上的吸附。GAC去除ClO_2~-的静态吸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反应条件中GAC使用量、ClO_2~-初始浓度、p H对ClO_2~-的去除影响显著,温度、搅拌强度与粒径影响较小,在固定GAC质量与ClO_2~-浓度比值的前提下,ClO_2~-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去除率从41.9%增加到87.1%,p H由3升高至13,去除率降至10%以下,阴离子和有机物(腐殖酸)都会对ClO_2~-的去除产生影响,一价阴离子二价阴离子三价阴离子,有机物对ClO_2~-去除的影响小于阴离子的影响。ClO_2~-被GAC吸附后,部分被还原为Cl-,一部分仍以ClO_2~-的形式存在,无Cl O3-产生。GAC去除ClO_2~-的动态吸附条件及其综合去除效果研究表明,空床接触时间(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和炭层厚度对ClO_2~-去除影响显著,EBCT为1~15 min,ClO_2~-去除率上升近60%,炭层厚度与ClO_2~-去除率成正比,水流方向对ClO_2~-去除效果影响较小,反冲洗工序不会导致已吸附的ClO_2~-脱落;ClO_2~-的存在对有机物、p H、浊度以及色度的去除影响较小;ClO_2~-的存在会使滤柱中微生物生长区域下移,但微生物总量基本不变;以水厂运行条件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参考,估算得出煤质柱状活性炭滤池可有效控制ClO_2~-的时间达到1 700 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91.2
【图文】:

示意图,小试装置,吸附柱,配水


吸附柱小试装置示意图

示意图,磷脂法,方法,微生物测定


生物量测定方法示意图

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孔径分布,活性炭


图 3-6 五种活性炭孔径分布2.3 GAC 形貌观察分析图 3-7、3-8、3-9、3-10 和 3-11 是从五种 GAC 中抽取样品进行扫描电结果,每一种 GAC 均在 3 000、6 000、12 000 和 25 000 倍的放大倍数观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慧峰;童俊;叶秋明;陈国光;;饮用水中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分布与控制对策[J];净水技术;2016年01期

2 鲁德彪;谢转玲;付如刚;;改性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钛催化双氧水处理污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8期

3 杨耀辉;;活性炭粒径在水处理中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4年21期

4 尤作亮;王春;陈均贤;;我国饮用水二氧化氯净化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对策分析[J];城镇供水;2014年05期

5 王敏;尚海涛;顾军农;刘永康;郝春博;;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池微生物风险评估[J];给水排水;2014年05期

6 岳媛;胡学伟;李静园;宁平;;活性炭粒径对吸附不同分子质量有机污染物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14年01期

7 相坤;杨艳玲;李星;张敏;张达;邬艳;暏芳芳;赵荔;;氯胺与二氧化氯联用对氨氧化菌灭活效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8 李新杰;蒋丹丹;张跃军;;抗坏血酸对水中亚氯酸盐的去除效能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9 刘洪涛;谢朝新;周宁玉;;活性炭粒径大小对腐植酸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储运;2013年01期

10 黄英;金彦任;黄振兴;;活性炭孔径分布测定与计算中的一些问题研究 对几种孔径分布计算模型的分析比较[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转年;煤基超细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书平;二氧化氯发生器性能评价及净水工艺水质适用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2 肖倩;长期运行生物活性炭滤池滤料性能变化与失效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5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55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