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情结的审美意境在终南山艺术区景观规划中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27 10:57
【摘要】: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也简称南山,是中国“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陕西秦岭中段,全长约两百余公里,矗立在古城长安之南,是长安城南部坚实而又壮丽的屏障,基于终南山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终南山地缘周边分布着众多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点大多是因自然风景与道教文化形成的旅游景点,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观赏价值,因此在风景秀丽、人文文化浓厚的终南山脚下发掘终南山乃至中国的文化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山水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山水艺术的发展历程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和宇宙观,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山水文化在历经几代人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并建立了山水艺术的美学原则与特征,而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为意境的表达,“意”为主观范畴的情与理的统一,“境”为客观范畴的形神统一,即为主客一体、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以山水文化为依托的终南山艺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将借助中国人对山水的美学原则与特征,将山水艺术中的空间意境之美应用在终南山艺术区内。中国山水情结的审美意境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对人与建筑、自然等周边环境的审美态度、认可态度和使用态度,是中国最高精神境界的展示。本文中我选取中国山水艺术门类中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的形成过程,以及山水画的艺术表达手法与的意境的呈现,将山水画中的艺术与意境融入终南山艺术区中。后期我通过现场实际调研、网络资料、案例调研等形式,研究终南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建筑、植被与山水意境之间的关系,并从规划设计的具体案例中进一步阐述中国山水审美意境如何在终南山艺术区中的规划与应用,对此我得出以下三点结论:首先经过充分的场地调研与整合,梳理出场地的高差空间关系,以中国山水画为切入点,将山水画中的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应用到钟南山艺术区内,再与终南山原有的山水景色相呼应,进一步突出呈现终南山艺术区的山水意境;其次在山地景观规划中,必须要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尊重自然,坚持低影响开发原则,进行合理的场地布置;最终终南山艺术区的规划设计借助终南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与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与意境相结合,从功能使用上升到精神层面,做到“内”与“象”、“虚”与“实”的和谐统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8
本文编号:2771750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正浩;;点题——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理解的探索[J];福建建筑;2013年10期
2 李成;;浅析清初山水画坛两派论战——师古人与师造化[J];美术界;2010年10期
3 吴宇江;;山水文化哲学浅说[J];华中建筑;2009年01期
4 刘家麒;潘家莹;;意境和园林意境浅探[J];北京园林;199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1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7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