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旅游导向下秦巴山地安康恒口商贸古镇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0:15
【摘要】:古镇旅游在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下,逐渐成为大众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秦巴山区部分商贸古镇也因此得到复兴。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要求下,安康市以旅游为契机,依托旅游带动扶贫,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对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旅游视角,选取商贸型古镇作为研究类型,以陕西安康恒口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古镇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其空间形态与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和主体研究两大部分,基础研究包括第一、二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有关当前秦巴山区古镇旅游与旅游扶贫、特色小镇建设、新型城镇化、文化线路遗产申遗背景下秦巴山区商贸古镇价值认知等相关研究背景,其次分析了古镇保护发展历程、古镇旅游研究状况与秦巴山地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商贸古镇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以恒口商贸古镇的形成背景为研究中心,从宏观到微观,首先分析了我国古镇的分类,商贸古镇的形成环境与原因,接着,研究了秦巴山区商贸古镇的形成环境与2条主要商贸路线,并分析了秦巴山区商贸古镇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契机,最后,以恒口古镇为中心,详细阐述了其形成环境,发展历史、保护状况等,深入剖析了古镇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并对古镇的旅游潜力做了仔细研究与分析,构建了恒口古镇旅游竞争力模型。主体研究主要包括第三、四、五章,研究的核心是恒口商贸古镇的空间形态与旅游导向下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第三章分析了与古镇空间相关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即经济形态与区域意识文化形态,并阐述了旅游与空间相关性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第四、五章做铺垫。第四章研究了3个主要问题:商贸职能对古镇空间的影响、古镇空间形态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古镇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商贸职能对古镇空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古镇选址、古镇形态、街巷与民居空间四个方面。古镇空间形态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主要包括古镇选址、构成要素与防御、古镇形态的演变、山水格局、街巷格局、典型节点与民居空间。恒口古镇社会发展过程中,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旅游业引入后传统空间功能的滞后、商贸职能衰退过程中传统空间的空废、城镇化建设中传统空间感知度的降低、建筑本体遭损坏。第五章以旅游导向下古镇空间保护与更新为研究重点,也是本文的核心,首先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价值要素,接着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AHP法分别构建了古镇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绘制出古镇旅游资源价值复合图,为下文空间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导。古镇空间保护与更新从宏观到微观,主要包括山水格局、古镇形态、街巷、典型节点和单体建筑空间。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恒口古镇空间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旅游视角提出相关策略,一方面希望能补充当前研究的不足,为古镇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并为秦巴山区其他古镇空间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唤起相关方面加强对秦巴山区村镇聚落的研究与保护力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旅游导向下秦巴山地安康恒口商贸古镇空间研究


恒口古?

秦巴山区,城镇化建设,商贸,价值认识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 研究的目的秦巴山区一大批商贸古镇,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粗放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其价值认识不充分而时代,在实施旅游扶贫、建设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秦蜀古遗等背景下,这些古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第一,恒口古镇作为秦巴山区秦蜀古道上典型的商贸型古镇,于起步阶段,大量的研究空白急需填补,以唤起人们对此类古镇价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第二,从文化线路遗产角度,分析秦巴山区商贸古镇的价值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旅游导向下秦巴山地安康恒口商贸古镇空间研究


一工明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皓;;浅论建设文化强市,提高秦皇岛文化软实力[J];企业导报;2015年22期

2 黄洁;张伟峰;;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研究——基于青木川古镇[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年09期

3 桂榕;;重建“旅游—生活空间”: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J];思想战线;2015年01期

4 宋奕;;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万里茶道”申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赵逵;桂宇晖;杜海;;试论川盐古道[J];盐业史研究;2014年03期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J];农村工作通讯;2014年06期

7 刘琼华;;弘扬闽南文化 促进泉台文化交流[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9 王升华;;四川蚕业史话之三 源远流长的古西南丝绸之路[J];四川蚕业;2012年03期

10 佟玉华;张小莉;;“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媛;近代陕西农业商品化路径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黄家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新越;我国旅游化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庙会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骥;“茶马古道”滇藏线大迪段沿线聚落空间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3 王芳霞;旅游境区构成要素研究及框架性评价体系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符灵芝;古镇旅游开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吕宗领;熟人社会的瓦解对失地农民社区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段晶晶;基于生态补偿的秦巴山地生态旅游合作发展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龚昌菊;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8 蔡晓兰;秦巴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吕晓裕;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崇文;一般历史城镇保护的“整合”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39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9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