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台北康青龙街区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5 06:23
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两者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宜居城市不仅是硬件建设,更重要是城市文化培育”1。其中,对历史街区开展有计划的保护对于城市独特风貌的营造是重要的环节,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旧有街区保护关注点并非局限于个体建筑物的保存,也包括某一区域范畴里的历史文化。历史街区是居民日常在一定范围内展开生产生活等活动的空间场所,保护的不仅是建筑物还包括其留下的历史印迹。而现今国内城市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在地居民非主动性外流,在地文化遗失等历史街区文化消失的现象。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与思考,本次研究课题是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台北康青龙街区保护与设计,旨在推动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发展步伐的历史街区开展有计划的保护与设计,用景观设计和导向设计等方法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提升使用功能,展现历史街区风貌,同时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这是本次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康青龙街区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文献资料8)
图 2.1-2.2 思南路街景(图片来源:作者实拍)在修缮过程如实反馈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残旧的木地板和扶手拆下送工厂重新整修再送回;屋顶瓦片,使用宜兴烧制陶罐的陶土按原本的样子制五金件、装饰条、墙面石膏线都力求原汁原味。除了保持“原真性”,也赋予的风格,在尊重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沿用钢、玻璃和木材等传统元素以代的手法在老建筑周边设计极具现代感的步行道,为该历史街区加入现代元
-2.6开封书店街实景(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古迹保存的发展与地方意识论述[J]. 罗晶,单军. 建筑学报. 2013(04)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再探索[J]. 赵中枢,胡敏. 现代城市研究. 2012(10)
[3]“康青龙”,台北的巷弄空间与城市文化[J]. 王海松,杨嘉峰. 公共艺术. 2012(02)
[4]浅议空间设计中材质美的诗性表现[J]. 梁骏. 美与时代(上). 2011(12)
[5]社区营造与古迹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古迹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 魏成. 规划师. 2010(S2)
[6]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 张维亚.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J]. 单霁翔. 文艺研究. 2007(03)
[8]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 阮仪三,孙萌. 上海城市规划. 2001(04)
[9]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变迁[J].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1992(04)
博士论文
[1]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车亮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研究[D]. 张天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南昌万寿宫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景观改造研究[D]. 万方.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历史街区开发中景观复兴的研究[D]. 张明珠.南京林业大学 2011
[4]城市景观设施设计中的隐喻表达[D]. 邹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5]基于图形学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系统分析设计[D]. 王堂民.华中科技大学 2008
[6]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导向识别设计研究[D]. 刘娟.湖南大学 2008
[7]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 刘军华.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1945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康青龙街区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文献资料8)
图 2.1-2.2 思南路街景(图片来源:作者实拍)在修缮过程如实反馈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残旧的木地板和扶手拆下送工厂重新整修再送回;屋顶瓦片,使用宜兴烧制陶罐的陶土按原本的样子制五金件、装饰条、墙面石膏线都力求原汁原味。除了保持“原真性”,也赋予的风格,在尊重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沿用钢、玻璃和木材等传统元素以代的手法在老建筑周边设计极具现代感的步行道,为该历史街区加入现代元
-2.6开封书店街实景(图片来源:作者实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古迹保存的发展与地方意识论述[J]. 罗晶,单军. 建筑学报. 2013(04)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再探索[J]. 赵中枢,胡敏. 现代城市研究. 2012(10)
[3]“康青龙”,台北的巷弄空间与城市文化[J]. 王海松,杨嘉峰. 公共艺术. 2012(02)
[4]浅议空间设计中材质美的诗性表现[J]. 梁骏. 美与时代(上). 2011(12)
[5]社区营造与古迹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古迹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 魏成. 规划师. 2010(S2)
[6]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 张维亚.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J]. 单霁翔. 文艺研究. 2007(03)
[8]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 阮仪三,孙萌. 上海城市规划. 2001(04)
[9]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变迁[J].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1992(04)
博士论文
[1]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车亮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研究[D]. 张天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南昌万寿宫历史街区街巷空间景观改造研究[D]. 万方.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历史街区开发中景观复兴的研究[D]. 张明珠.南京林业大学 2011
[4]城市景观设施设计中的隐喻表达[D]. 邹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5]基于图形学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系统分析设计[D]. 王堂民.华中科技大学 2008
[6]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导向识别设计研究[D]. 刘娟.湖南大学 2008
[7]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 刘军华.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1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55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