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和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 1.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 2.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 3.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4.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树冠、木材、树皮等各分量生物量与胸径、树高、材积、冠长、冠幅、冠材积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将材积作为变量引入所建立的立木生物量估测模型中,解决了立木生物量估计与立木材积估计的兼容问题。同时采用非线性联合估计的方法解决了生物量模型中总量模型与各分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从而得出生物量模型。
【关键词】:内蒙古大青山 油松 生长模型 生物量模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91.25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4
- 1.1 绪论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2.1 生长模型国外研究现状8-9
- 1.2.2 生长模型国内研究现状9-11
- 1.2.3 生物量国外研究现状11
- 1.2.4 生物量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5 油松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2 研究区概况14-15
- 2.1 气候14
- 2.2 土壤14
- 2.3 地形地貌14-15
- 2.4 植被15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22
- 3.1 研究内容15-16
- 3.2 研究方法16-18
- 3.2.1 技术路线16
- 3.2.2 标准地设置16-17
- 3.2.3 标准木的选择17
- 3.2.4 树干解析17-18
- 3.3 林木生物量测定18
- 3.3.1 生物量样木选取18
- 3.3.2 树干生物量测定18
- 3.3.3 枝、叶生物量测定18
- 3.3.4 乔木总生物量计算18
- 3.4 生长模型的选择18-20
- 3.4.1 生长过程模拟18-19
- 3.4.2 生长过程阶段划分19
- 3.4.3 连年生长量模型19
- 3.4.4 模型适用性检验19-20
- 3.5 生物量模型的选择20-22
- 3.5.1 建模方法20
- 3.5.2 模型的评价指标20-21
- 3.5.3 模型结构设计21-22
- 3.5.4 模型中变量的设定与选取22
- 4 结果与分析22-41
- 4.1 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生长规律22-32
- 4.1.1 油松人工林树高生长规律23-26
- 4.1.2 油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26-29
- 4.1.3 油松人工林材积生长规律29-32
- 4.2 油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32-41
- 4.2.1 各分量生物量与测树因子相关分析32-33
- 4.2.2 模型的选定过程33-37
- 4.2.3 模型选定拟合结果37
- 4.2.4 总量生物量估测模型与分量生物量估测模型不兼容的解决方法37-41
- 5 结论与讨论41-43
- 5.1 结论41
- 5.2 讨论41-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9
- 作者简介49-50
- 附表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民;;油松人工林适宜密度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2年04期
2 史敏华,霍履远,侯德恒;太行山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2年04期
3 鲍文,包维楷,何丙辉,丁德蓉;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分配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李德民,刘子凤;油松人工林林木地径与胸径关系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9年03期
5 陈云明,吴钦孝,刘向东;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再分配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杨会蒲;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水分生态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4期
7 郭存珍;;阳煤集团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候春林;张平发;苏群华;;油松人工林密度与生长的关系[J];陕西林业科技;1981年03期
9 聂道平 ,沈国舫 ,董世仁;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Ⅲ.养分元素生物循环和林分养分的平衡[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10 李德民,刘贺祥,,杜景林;油松人工林主伐更新技术的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国伟;;对油松林主伐更新技术的研究[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任谊群;基于GIS和ANN的时空相关单木生长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莎仁图雅;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于宁楼;九龙山不同森林类型立地长期生产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5 姜生伟;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动态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史振华;晋西黄土区刺槐生长与降水量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吴则焰;孑遗植物水松保护生物学及其恢复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张雄清;北京地区油松林分生长、枯损和进界模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李良松;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生长与收益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鹤智;东北林区林分生长动态模拟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菊花;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与生物量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芦海涛;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主要树种区域相容性单木生长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苗方琴;采伐对油松人工林土壤碳、氮转化速率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范伟伟;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郭艳荣;内蒙古中部山地油松人工林健康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马武;蒙古栎林单木生长模型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刘微;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徐步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松人工林建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郭岩琢;基于缓冲区的天然林空间相关槲栎单木生长模型[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赵海珍;落叶松人工林动态模拟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56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05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