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及其贮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及其贮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09年
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及其贮量的影响
董晓玉
【摘要】: 本论文以黄土高原区围封与放牧条件下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及数据分析,研究了草地总生物量、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植物的C、N、P元素含量和贮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2种禾本科牧草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在不同发育阶段C、N、P元素计量关系的内稳性以及和生长速率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长芒草、赖草5~7月是高速生长期,其生长速率是平均生长速率的2.7(FG)、4.8(GG);6.40(FG)、4.2(GG)倍,但没有具备生长速率假说中较低的C:N,C:P,N:P比值,说明其不符合生长速率假说。 2放牧与围封草地的长芒草、赖草叶片的C:N、C:P比随植物成熟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9月达最大值。无人为干扰下长芒草N:P比值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其变异系数为0.066,仅是N和P含量变异系数的16.04%和15.38%;放牧对长芒草内稳性有一定程度上的扰动,其变异系数为0.213,仍小于N和P含量的变异系数;初步认为,其可作为不受生育期影响的计量特征参与生态系统的分析。赖草仅放牧地的N:P比小于N和P含量的变异系数。 3草地生物量主要受水分、温度和放牧等因素的影响。2年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总生物量最大值2007年在7/11(放牧)月,为359.79±27.20(FG)和278.64±18.09(GG),2008年在7月,为371.00±32.67(FG)和332.11±25.09(GG);地下生物量最大值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11月和7月。地上总生物量和活体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围封草地最大值基本在7~9月。草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30土层,占地下总生物量的90%以上,且在整个生长季变幅较大,而30-50cm层各月间变化很小。放牧显著降低了群落各组分生物量(P<0.05),地上生物量降低的幅度大于地下,放牧草地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值大于围封草地。 4生长季内地上各植物随成熟度的增加C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变幅在436.53~493.92 g/kg;植物N、P元素含量存在稀释效应,随生物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植物生长末期养分可能向地下转移,地下根系C、N和P含量的季节变化呈V型,在9~11月都有所增加,植物根系C含量范围330.99~475.54 g/kg。放牧对植物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N、P含量,放牧草地N、P含量基本显著高于围封草地(P<0.05)。 5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C、N、P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N、P贮量均与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封育和放牧草地植物间各分室C、N、P贮量差异均由各自生物量差异引起;除2007年7月围封草地地上活体N和P贮量小于放牧草地外,围封草地各组分C、N、P贮量高于放牧草地。放牧草地主要通过地上幼嫩器官生物量和植物N、P含量的增加来获得较大N、P贮量,并以此提高草地利用率。 6长芒草是草地的建群种,其生物量平均占地上活体生物量的84.50%,其它赖草、冷蒿、杂草所占比例很小。长芒草的生物量变化影响着草地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8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诗平,王艳芬,李永宏,陈佐忠;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2 韩国栋,李博,卫智军,杨静,吕雄,李宏;短花针茅草原放牧系统植物补偿性生长的研究──Ⅰ.植物净生长量[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3 李晶,孙国荣,阎秀峰;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J];草地学报;2001年03期
4 程杰;高亚军;;云雾山封育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J];草地学报;2007年03期
5 Rex D.Pieper;吴平;;放牧对草地的影响及放牧过程[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5年04期
6 任继周;朱兴运;王钦;王辉珠;万长贵;;高山草地—绵羊系统的氮循环[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年04期
7 胡自治;孙吉雄;张映生;徐长林;张自和;;甘肃天祝高山线叶嵩草草地的第一性物质生产和能量效率——1、群落学特征及植物量动态[J];中国草业科学;1988年05期
8 都耀庭;张东杰;;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J];草业科学;2007年07期
9 张培栋;介小兵;;黄河上游甘肃段草地退化的现状及机理研究[J];草业科学;2007年09期
10 陈全功;;中国草原监测的现状与发展[J];草业科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燕;袁玲;;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2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4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9 刘腾飞;张丽霞;张民;韩晓阳;彭正云;江崇焕;;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余文娟;田雪梅;夏文通;温飞燕;魏珉;;农业废弃物作为番茄穴盘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常江;杜艳;姚艳娟;;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虎成;徐坤;;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9 王妲;曲柏宏;;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及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10 张钊;白向玉;周磊;;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污泥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淮河流域峒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刚;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凯;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鱼小军;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贺春燕;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7 焦婷;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伟峰;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巴雅尔塔;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李文金;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少伟;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莫琼;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琳;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倪玲珊;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潘媛;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宁大伟;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朱小娇;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费云舟;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蔡东;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香真,陈佐忠;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8年02期
2 汪诗平,王艳芬,李永宏,陈佐忠;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3 汪诗平,李永宏,王艳芬,韩苑鸿;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4 王庚辰,杜睿,王艳芬,刘广仁,王跃思,陈佐忠,吕达仁;内蒙古草原N_2O和CH_4排放通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研究[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5 马春晖,韩建国,李鸿祥,毛培胜,戎郁萍;一年生混播草地生物量和品质以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6 李永宏,陈佐忠,汪诗平,黄德华;草原放牧系统持续管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及放牧率对草-畜系统影响分析[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7 王艳芬,汪诗平;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8 崔骁勇,王艳芬,杜占池;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9 万里强,李向林,白静仁;放牧和施肥对亚热带山区人工草地质量的影响(简报)[J];草地学报;2000年02期
10 黄富祥,傅德山,刘振铎;鄂尔多斯油蒿—本氏针茅群落生物量对气候的动态影响[J];草地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扶江;草地-马鹿系统的草地表现[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旗;刘永志;韩志敏;;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动态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Z1期
2 程积民;万惠娥;王静;赵艳云;;芨芨草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S1期
3 张成霞;南志标;;不同放牧强度下陇东天然草地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动态特征[J];草业科学;2010年11期
4 孙中峰;张学培;朱金兆;;晋西黄土区坡面刺槐林分生长规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1期
5 李军;王学春;邵明安;赵玉娟;李小芳;;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刺槐林地生物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的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3期
6 蒋齐;梅曙光;王昌宁;曹宏福;;宁夏黄土高原薪炭林树种选择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1991年05期
7 孙中峰;周玉喜;朱金兆;张学培;李玉琛;;晋西黄土丘陵区坡面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5期
8 程杰;程积民;呼天明;;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9 张景群;苏印泉;康永祥;徐喜明;秦乐;;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幼林生态系统碳吸存[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10 安卓;牛得草;文海燕;杨益;张洪荣;傅华;;氮素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芒草氮磷重吸收率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周平;;适度开发黄土高原 保障区域粮食平衡[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方佩敏;;怀念表姐夫刘东生[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3 邵辉;高建恩;张元星;郝连安;王飞;;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流域坡地资源分析评价[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胡正海;;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王俊杰;;关于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的若干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安芷生;张信宝;周杰;李小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黄土旱地水份保持[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7 韩茂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研究与思考[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上官周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杨晓华;李文科;;崆峒山气候素描[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冯磊;王治国;孙保平;张超;赵岩;;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与分区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铭;[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刘良芬;[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7年
3 马学增;[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杨玉峰 通讯员 王竟;[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记者 刘湍康;[N];黄河报;2011年
6 张红平 郭新;[N];中国气象报;2006年
7 ;[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范宗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9 记者罗盘;[N];人民日报;2003年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 赵志励;[N];陕西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华;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天然化程度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
2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海光;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乃江;陕西黄土高原黄龙林区森林经营及恢复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伍铁牛;更新世黄土高原中南部土壤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6 曹庆先;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庞敏;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海斌;黄土高原已治理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解析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娟丽;黄土高原草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玉;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及其贮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杜虎平;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发展与产业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吴良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壑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罗珠珠;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5 巩晓燕;宝鸡贾村塬全新世高分辨率孢粉古植被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安巧绒;基于信息维数的地表分形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胡尔查;不同尺度典型草原地上现存生物量与放牧率动态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宋虎强;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台塬型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武文英;陕西汉中梁山地区晚更新世黄土成因及其记录的环境信息[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成向荣;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垂直分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及其贮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1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