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年
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研究
冯慧想
【摘要】: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植的一个树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之一。目前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和揭示杨树人工林在生长特性、生物量及生产力方面的变化规律,对进一步挖掘杨树人工林的生产潜力和保证林木速生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和生物量规律,以及栽植密度对其的影响,选取了北方地区普遍栽植的小黑杨和南方地区普遍栽植的Ⅰ-72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探讨了3种栽植密度下小黑杨在华北沙地和4种栽植密度下Ⅰ-72杨在长江滩地的生长特性(规律)、生物量和生产力等方面的有关规律。旨在通过研究、探讨和比较,掌握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内在规律,,了解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杨树品种的生长差异及其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为今后杨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集约栽培、经营决策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同时通过揭示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的规律,为提高杨树人工林的生产力,更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1)华北沙地小黑杨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第0~3a为幼树期,第4~14a为速生期,第15~16a为近熟期,第17~26a为成熟期。树高生长集中在前10a,胸径速生期为第4~10a,材积速生期为第5~15a时。轮伐期在16a左右。 长江滩地Ⅰ-72杨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第0~4a为幼林期,第5~10a为速生期,第11~14a为近熟期。树高速生期为第2~8a,胸径速生期为第5~10a,材积速生期为第5~8a。Ⅰ-72杨预计在第16~18a时达到数量成熟。 小黑杨和Ⅰ-72杨各自树高生长单株差异均较小,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均较大。Ⅰ-72杨生长具有明显优势,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每个阶段都领先于同期小黑杨的生长,且胸径、材积生长差异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大。在胸径快速增长期间适当进行施肥管理,有利于培育优质大径材。 (2)栽植密度对小黑杨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较大,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低密度可促进胸径和材积生长。小黑杨树冠长、树冠率、冠幅和冠径比随栽植密度增加而减小,而枝下高、枝下高率和高径比随密度增加而增大。高径比与径阶成反比;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高径比与林分密度成正比;在高径比趋于稳定之前,高径比与林分年龄成反比。树冠长与胸径呈对数正相关关系,冠幅与胸径呈线性正相关性,树高与胸径间成对数正相关关系。logistic生长模型可较好模拟小黑杨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进程。 (3)与其它回归模型相比,模型W=aD~b可很好的估算小黑杨和Ⅰ-72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对小黑杨和1-72杨人工林生物量有重要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小黑杨林分生物量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在4种密度中,Ⅰ-72杨人工林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林分年龄与林分生物量密切相关,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和林龄相同时,Ⅰ-72杨树林生物量高于小黑杨树林生物量。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表现为正态分布,较低栽植密度有利于生物量在大径阶分布,利于培育大中径材。Ⅰ-72杨生物量径阶分配呈现出无规律的波动性。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占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792.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喜林;卢绍辉;李志清;王凤寅;梁玉英;刘大瑛;李小娟;;不同速生杨品种对杨白潜叶蛾的抗性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07期
2 牟振波;李永发;徐革锋;刘洋;丛宇;;细鳞鱼在人工流水养殖下的生长特性[J];水产学杂志;2011年02期
3 何光喜;张峻德;刘其根;刘国栋;;千岛湖圆吻鲴的年龄生长特性[J];科学养鱼;2011年06期
4 张延东;;牡丹品种引种栽培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9期
5 梁琼;顾洪如;沈益新;;宁镇丘陵地区假俭草资源坪用特性初探[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6 洪少民;;杨树防护林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6期
7 熊勇;张振宇;杨青松;;铅胁迫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8 胡建芳;陈建中;姚延梼;;杨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1年03期
9 龙忠富;刘华荣;孟军江;卢敏;;百喜草对紫茎泽兰的生物替代控制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陈香;陆耀东;黄伟;胡雪华;;铝胁迫对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野;杨莲茹;刘珍莲;于富丽;;两种捕食线虫性真菌生长特性和捕食效力比较[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巨鹏;邱凌;;沼气发酵剩余物对萝卜生长特性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林琼武;韦剑群;张黎黎;朱金埕;李少菁;王桂忠;;拟穴青蟹设施养殖条件下不同因素对幼蟹生长特性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侯瑞贤;李晓锋;朱玉英;金海军;张红梅;丁小涛;余纪柱;;夏季不同类型防虫网覆盖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双生;唐永康;程泉勇;;极低压力环境对莴苣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姜卫兵;马凯;赵建萍;张晓琳;;无花果生长特性和解剖特征与抗寒性关系初探[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7 陈连庆;裴致达;;石斛菌根真菌液培生长特性的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袁丰华;林黑着;李卓佳;陆鑫;杨其彬;;地衣芽孢杆菌对尖吻鲈(Lates calarifer)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伟国;杨小锋;沈罡;郑学胜;徐小燕;;人脑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初步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杨勤萍;盛友渔;徐峰;;中国成年男性头发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农业大学 刘厚诚;[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王立娟;[N];吉林农村报;2009年
3 王罗荣 许红霞 汪明;[N];湖北科技报;2002年
4 主持人 胡一民;[N];中国花卉报;2003年
5 ;[N];江苏科技报;2002年
6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王月海 济南市长清区质监局 史庆新;[N];山东科技报;2003年
7 许兵 舒彤;[N];连云港日报;2006年
8 水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5年
9 ;[N];今日信息报;2004年
10 铁铮;[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元春;杉木林土壤肥力变化和长期生产力维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1999年
2 张建设;曼氏无针乌贼养殖生物学特性和血细胞免疫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玉华;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白玉;天山冻土微生物的系统多样性分析及生长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杜克兵;杨树杂交育种及杨树耐涝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谢小玉;温室黄瓜(Cucumis sativus L.)镁含量变化规律及镁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俊佩;贵州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特性及适应性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周林;掺硫粉末体系中工业金刚石的高温高压合成[D];吉林大学;2008年
9 曾好平;熔射成形骤冷熔滴生长特性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崔秀敏;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春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生长特性分析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何颖;广西猪瘟流行毒株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3 孙敏;饲料小黑麦生育特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4 张征;史氏鲟(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的生长特性及驯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郑红梅;22个苜蓿品种生长和品质特性研究及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贾蕾;中等土壤肥力水平下祁白芷的肥料效应及养分积累规律[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钱仁卷;金钱树(Zamioculcas zamiifolia)栽培基质及需肥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王晨;苹果组培苗多代保存过程中生长特性及生长节奏调控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黄冠闽;漳江口红树林区互花米草的生长特性及其与秋茄的相对竞争力[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陈云兰;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类鉴定及其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2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