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栎萌生个体的地上生物量及其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关系
本文选题:岷江上游 切入点:辽东栎 出处:《山地学报》200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择岷江上游海拔2100~2300m地段的辽东栎萌生株个体69株,测定了每株生长参数(年龄、高度、基径、冠幅)、各器官生物量及地上总生物量,分析了各器官生物量及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辽东栎萌生株构件分配的大小排序为:茎干枝皮叶;随径级增大,茎干、大枝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上升,其他器官所占比例减小。辽东栎年龄与高度呈S曲线关系,其他均表现出很好的幂指数函数关系;各构件器官生物量与生长参数大多也呈幂指数函数W=aDb(D为基径)关系。基径为估测辽东栎萌生株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最佳因子。
[Abstract]:69 individual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germinated at 2100m and 2300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were selected. The growth parameters (age, height, basal diameter, crown width, biomass of each organ and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were measu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 biomass, component allocation and growth parameter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component allocation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germinating plant was as follows: stem, branch, bark and leaf; The ratio of shoot biomass to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other organs decreased. The age and height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showed a S-curve relationship, and others showed a good power exponential function relationship. The biomass of organs and growth parameters of each component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power exponential function (Wna DbD), which was the best factor for estimating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of the germinating plant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Quercus liaotungensi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6A05)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络基金共同资助~~
【分类号】:S79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香真,张淑敏,邢雪荣;小叶锦鸡儿灌丛引起的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J];草业学报;2002年01期
2 宿以明,慕长龙,潘攀,何飞,汪明,兰海,冯运超;岷江上游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测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关文彬,康永祥,周建云,刘世梁;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J];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4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J];云南植物研究;2000年03期
5 赵成义,宋郁东,王玉潮,蒋平安;几种荒漠植物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J];云南植物研究;2000年03期
2 周国英;陈桂琛;陈志国;马世震;韩友吉;;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对人为干扰梯度的响应——以风火山高山嵩草草甸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3 任艳林,李景文,李俊清;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树木苗期构筑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全发,刘文耀,沈有信,刘伦辉;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冶民生;关文彬;吴斌;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李绍才;孙海龙;杨志荣;何磊;崔保山;;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王蕾,张宏,哈斯,郑秋红,刘连友;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陈泓;黎燕琼;郑绍伟;慕长龙;刘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相关性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周彦艳,刘伟,严作良;围栏封育对轻牧与重牧金露梅灌丛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幼春;乔木灌丛草地对发展牛羊业的作用[J];草地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Yu Guangming Zhang Ming Lu Di Wei Yali Tao Wenxing Wang Liguo Zhong Xuebin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The Ecological Measure of Environment Impact for Land Consolidation[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唐宇丹;王黎莉;张会金;;中国北方园林建设的新优树种——栎树[A];奥运环境建设城市绿化行动对策论文集[C];2004年
4 周国英;陈桂琛;王顺忠;韩有吉;孙菁;;青藏铁路沿线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对人为干扰梯度的响应[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唐宇丹;张会金;;栎属植物引种初报[A];中国植物园[C];2002年
6 韩亚琦;唐宇丹;石雷;张少英;李向应;;辽东栎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慧霖;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马建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3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4 康冰;广西大青山退化森林植被特征及生态恢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芳兰;三种豆科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6 苏小青;闽楠群落对不同强度干扰的生态响应[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7 杨万勤;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万里强;长江三峡地区灌丛草地山羊放牧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9 邢福;东北退化草原狼毒种群生活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莉;新疆阜康地区重要荒漠植物自然种群生态遗传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冀瑞瑞;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水分和肥力变化规律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何晓;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白刺花种群特征及其更新特点的空间差异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泓;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德魁;两种蒿属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防风固沙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5 尤琛;水分梯度上不同灌木生长对干旱河谷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6 杨琰瑛;青藏高原东缘川西云杉林皆伐后灌木生长、繁殖与更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7 李建刚;民勤主要治沙造林树种的空间结构及其防风作用[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8 林丽;石羊河上游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特征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基才;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10 曾立雄;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明喜,金义兴,贺金生,陈伟烈,沈泽昊;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次生林多样性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2 陈小勇,宋永昌;洪水干扰对青冈种群更新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7年01期
3 包维楷,乔永康,钱能斌;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8年02期
4 黄德华,王艳芬,陈佐忠;内蒙古羊草草原均腐土营养元素的生物积累[J];草地学报;1996年04期
5 王国宏,任继周,张自和;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Ⅰ生态地理及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J];草业学报;2001年01期
6 鄢武先,宿以明,刘兴良,梁罕超;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1年04期
7 宿以明,刘兴良,向成华;峨眉冷杉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8 姜凤岐,卢凤勇;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模式[J];生态学报;1982年02期
9 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10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坡;岷江上游森林生态问题综合考察报告(摘要)[J];四川林业科技;1980年01期
2 梁与延;岷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0年S1期
3 郭永明,汤宗祥;岷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J];山地学报;1995年04期
4 童成立,李慎典;岷江上游半干旱区耕地生产潜力分析——以茂县静州村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4期
5 张立恭;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涵水能力综合评价[J];四川林勘设计;1997年04期
6 石承苍,罗秀陵;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S1期
7 包维楷,陈建中,乔永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农业建设浅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9年02期
8 陈文年,吴宁,罗鹏;岷江上游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9 叶延琼,陈国阶,樊宏;岷江上游退耕还林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2年01期
10 何锦峰,樊宏,叶延琼;岷江上游生态重建的模式[J];生态经济;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运生;;岷江上游汶川—较场河段环境地质特征及其形成背景探讨[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关文彬;冶民生;吴建安;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植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许木启;;四川茂县—松潘实验样地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李锦;;岷江上游城镇功能变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陈秀明;李荣伟;王乐辉;宿以明;何飞;蔡小虎;孙鹏;;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7 丁瑞华;;岷江上游鱼类及其保护问题[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秀明;李荣伟;王乐辉;宿以明;何飞;蔡小虎;孙鹏;;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顾洪宾;周少森;蒋红;;岷江水电规划与引水式电站生态流量分析[A];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岷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湖北省农村水电发展行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哲峰;Stone Sarcophagus 与“石棺葬”[N];中国文物报;2000年
2 记者 黎大东;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开放步伐[N];人民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赵永琦 新华社记者 刘永华;紫坪铺水库会毁了都江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本报记者 夏先清;谁来保护岷江石爬鱼?[N];四川日报;2000年
5 赵斌 子航;13次现场发掘 跨世纪破译三星堆文明[N];四川政协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丁品;退耕还林力戒浮夸[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杨哲峰;西南地区“石棺葬”的发现与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杨虹 本报通讯员 王海燕;为了山青水绿[N];科学时报;2001年
9 记者 梁小琴;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动工[N];人民日报;2001年
10 记者 钟钢;西部重点项目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N];人民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分析及评价[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炜银;岷江上游植被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生态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赵常明;岷江上游亚高山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过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氮素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舒栋才;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京涛;岷江上游植被蒸散时空格局及其模拟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严代碧;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退化植被特征及其恢复重建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冶民生;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伟;遥感技术在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王春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肥力的垂直变化[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向双;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葡萄的土宜和生态布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4 赵洪峰;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鸟类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晏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带山地灾害对水质影响研究——以茂县龙洞沟流域为例[D];四川大学;2003年
6 蔡劲松;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卢涛;岷江上游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田静;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与演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蕾;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杨文光;岷江上游阶地沉积记录与气候环境变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31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63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