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

发布时间:2016-11-14 07:51

  本文关键词:新疆和田河流域柽柳沙堆的生物地貌发育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大学》 2011年

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

张璞进  

【摘要】: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它覆盖着世界陆地面积的1/3,储存着30%的全球有机碳含量,但该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极易发生退化和破坏。水分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限制性因子,对这里植物的生存和生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产力、植被动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也是一个十分特殊和敏感的生态过渡带。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群落在该区是分布在草原和荒漠过渡带上的重要群落类型,也是非常重要的牧草场。本文通过分析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的群落特征、种群特征、生物学特征、以及藏锦鸡儿的沙堆效应,探讨藏锦鸡儿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1、藏锦鸡儿群落特征表现为:(1)其分布面积约为3684平方公里,可划分出15个群丛。(2)藏锦鸡儿的盖度约为11%,密度为42株每100平方米;草本层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7.3左右。(3)藏锦鸡儿群落包含种子植物88种,隶属于26科,58个属;含属、种最多的科是禾本科(Gramineae),其次为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含种最多的属是蒿属(Artemisia),其次为针茅属(Stipa);其中包含强旱生植物7种、典型旱生植物52种。 2、通过分析代表性群落-藏锦鸡儿-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群落可知,藏锦鸡儿群落结构较为稳定。(1)垂直结构表现为:地上部分,优势层片藏锦鸡儿的高度在25 cm左右,丛生禾草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共建亚优势层片的高度在5-10 cm左右;地下部分,藏锦鸡儿根系分布在2 m左右,为双层根系类型,并发育一定不定根,小根和细根集中分布在20-60 cm和140-170 cm的土层中,草本层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30 cm的土层。(2)水平结构表现为:在10 m×10 m的范围内,藏锦鸡儿为随机分布,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阿氏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燥原荠(Ptilotrichum canescens)为聚集分布,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单叶黄芪(Astragalus efoliolatus)、冷蒿(Artemisia frigida)随着取样范围的增加先呈聚集分布而后为随机分布。(3)藏锦鸡儿与其它多年生植物问没有相关关系,不存在种问竞争。(4)藏锦鸡儿引起了群落内土壤全氮、有机碳、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但这对群落内其它多年生植物的分布格局没有影响。藏锦鸡儿富集的土壤养分并不被其它多年生植物所利用。 2、藏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随着降水量的递减发生了变化。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藏锦鸡儿种群中存活藏锦鸡儿和成熟藏锦鸡儿在一定范围内的均匀分布格局被随机分布格局所取代。 3、藏锦鸡儿形态特征为近半椭圆形的垫状特征,平均灌幅为57 cm×44 cm,灌丛高为22 cm;藏锦鸡儿的根和茎都存在劈裂现象。 4、藏锦鸡儿沙堆效应体现固沙效应和沃岛效应,固沙效应表现为:藏锦鸡儿群落每平方米固定0.031 m3的风沙;藏锦鸡儿聚集的主要是细沙粒,占沙堆土壤机械组成的73%。沃岛效应表现为:藏锦鸡儿沙堆内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沙堆外的。在沙堆内,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地面以上的20 cm处达到最大;土壤水分呈递增趋势。 藏锦鸡儿对干旱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灌丛沙堆的形成促进了藏锦鸡儿的生长和发育。藏锦鸡儿群落虽然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但是鉴于现在藏锦鸡儿普遍退化较严重和藏锦鸡儿显著的生态功能,对藏锦鸡儿群落应合理利用,在夏秋季节可作为放牧草场,冬春季应加强保护。通过本研究我们更加系统的认识了干旱环境中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干旱区的生态恢复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793.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33
  • 1 植物在个体层次对干旱环境的适应11-15
  • 1.1 叶片的适应特征12
  • 1.2 茎的适应特征12-13
  • 1.3 根系的适应特征13
  • 1.4 细胞的适应特征13-15
  • 2 干旱环境中植物种群格局分布特征15-18
  • 2.1 种群格局分布类型及影响因子15-16
  • 2.1.1 种子传播15
  • 2.1.2 种内竞争15-16
  • 2.2 种群格局分析方法和尺度效应16-18
  • 2.3 干旱环境中灌木的分布格局18
  • 3 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适应特征18-22
  • 3.1 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18-19
  • 3.2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9-22
  • 4 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反馈作用22-30
  • 4.1 灌丛沙堆效应25-29
  • 4.2 垫状植物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29-30
  • 5 选题依据30-33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33-45
  • 1 研究区自然概况33-34
  • 1.1 地貌特征33
  • 1.2 气候特征33
  • 1.3 土壤特征33-34
  • 1.4 植被特征34
  • 1.5 水文特征34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34-40
  • 2.1 藏锦鸡儿群落特征调查35-38
  • 2.2 藏锦鸡儿的种群特征调查38-39
  • 2.3 藏锦鸡儿生物学特征观察39
  • 2.4 气象数据39
  • 2.5 图像数据39-40
  • 3 统计分析40-45
  • 3.1 不同指标差异性分析40
  • 3.2 点格局分析40-41
  • 3.3 半方差分析41-45
  • 第三章 结果分析45-103
  • 第一节 藏锦鸡儿群落特征45-89
  • 1.1 藏锦鸡儿群落分布特征45-51
  • 1.2 藏锦鸡儿群落种类组成特征51-57
  • 1.3 藏锦鸡儿群落类型57-62
  • 1.4 环境因子对藏锦鸡儿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62-63
  • 1.5 藏锦鸡儿群落结构特征63-89
  • 第二节 藏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89-96
  • 2.1 藏锦鸡几种群内个体发育阶段的确定89-91
  • 2.2 降水量对藏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91-92
  • 2.3 降水量对藏锦鸡儿种群种内关系的影响92-96
  • 第三节 藏锦鸡儿形态解剖特征96-98
  • 3.1 藏锦鸡儿形态特征96
  • 3.2 藏锦鸡儿根、茎的生长96-98
  • 第四节 藏锦鸡儿的沙堆效应98-103
  • 4.1 聚沙作用98-99
  • 4.2 保护作用99
  • 4.3 对土壤资源的再分配作用99-103
  • 第四章 讨论103-109
  • 1 藏锦鸡儿群落植被类型归属问题103-105
  • 2 藏锦鸡儿群落的植被区划问题105-106
  • 3 藏锦鸡儿的生态功能106-107
  • 4 藏锦鸡儿的保护与利用107-109
  • 第五章 结论109-110
  • 参考文献110-125
  • 附图125-129
  •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地区植物名录129-144
  • 致谢144-1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5-146
  • 附录14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香真,张淑敏,邢雪荣;小叶锦鸡儿灌丛引起的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J];草业学报;2002年01期

    2 熊小刚;韩兴国;;资源岛在草原灌丛化和灌丛化草原中的作用[J];草业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志忠;武胜利;王晓峰;何牡丹;葛琳;穆赫塔尔;徐国强;;新疆和田河流域柽柳沙堆的生物地貌发育过程[J];地理学报;2007年05期

    4 杜建会;严平;董玉祥;;干旱地区灌丛沙堆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理学报;2010年03期

    5 祝建,张泓,马德滋,陶维海;旱生植物驼绒藜茎的异常次生结构及其发育[J];西北植物学报;1992年02期

    6 王俊儒;丁利;张义英;常朝阳;李宗伟;;锦鸡儿属10种植物茎叶有效成分的系统预试[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2期

    7 张萍;哈斯;岳兴玲;庄燕美;;白刺灌丛沙堆形态与沉积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8年06期

    8 武胜利;李志忠;焦黎;惠军;;新疆和田河流域柽柳沙堆表面沙物质粒度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8年05期

    9 李政海,鲍雅静;内蒙古草原与荒漠区的锦鸡儿属植物种群格局动态和种间关系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10 高润宏,金洪,张巍,董智,庄光辉,谢君仁;阿拉善荒漠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绵刺克隆生长构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胜利;新疆和田河流域灌(草)丛沙堆发育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秀萍;植物物种的生境适宜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谢江波;多尺度上多物种的多格局及其尺度推绎[D];石河子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晓晓;于晓英;;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2 王炜;郭卫华;庞绪贵;王仁卿;战金成;代杰瑞;;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3 安宏明;李振;李利利;董树亭;张吉旺;刘鹏;;混播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4 白建芬;裴玉贺;赵秋霞;宋希云;;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5 周翰儒;;五种新疆盐生植物叶和同化枝解剖构造的观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周忠泽,蒙仁宪;华东地区植被概况[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7 ;Progres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Vegetative Organs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 Forage Germplasm Resources[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0年02期

    8 ;Characteristics of Kobresia humilis Community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egraded Levels in Northern Qinghai[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1年04期

    9 方建民;刘洪剑;虞木奎;刘志龙;王臣;;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量比较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10 周俊新;;野鸦椿扦插育苗适宜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琼;谢深喜;赵晓莉;;水分胁迫下植物ABA合成及关键调控酶基因的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2 张路;张启翔;潘会堂;;灰岩皱叶报春引种与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刘瑞峰;贾桂霞;曹玲玲;;温室弱光条件下6个百合品种光合性能的比较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4 刘谞承;梁明易;张玉环;曾嘉强;;陇东董志塬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法探讨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王四宝;鲍丙芳;樊美珍;李增智;;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6 张经炜;;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_4植物研究利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胡艳;葛继稳;汪洋;;神农架长坊二级水库电站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张经炜;;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4(碳四)植物的选育、引种和推广的研究(西部大开发建议之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潘辉;朱洪如;陈国荣;高元竞;林捷;;漳江口红树湿地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于泳;张平仓;胡春元;;补连塔煤矿风沙塌陷区植被分布与生长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彩红;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解静;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巴雅尔塔;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涛;荒漠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及其空间格局适应降雨梯度变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方克艳;近400年来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树轮记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忠华;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鲁为华;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毅;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引;柑橘溃疡病不同抗性类型生理差异比较及SA诱导的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宋俊乔;水稻叶片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刁百灵;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马浩;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空间优化配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胡红;矿区植物胁迫作用与遥感信息提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忠俊;大环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当地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吴炜;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秦立琴;非生物胁迫下花生叶片的光抑制机理[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齐林;冬小麦夏大豆种植方式与水分利用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富民,卢建利,刘耀,屈延华,尹祚华;中国鸟类特有种及其分布格局[J];动物学报;2002年05期

    2 王梦军,钟文勤,宛新荣,王广和;达乌尔鼠兔扩散过程中的生境选择[J];动物学报;1998年04期

    3 舒莹,胡远满,郭笃发,单凯,朱书玉,王立东;黄河三角洲丹顶鹤适宜生境变化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4年03期

    4 臧润国,刘涛;吉林白石山林区过伐林的类型、乔木树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黄德华,王艳芬,陈佐忠;内蒙古羊草草原均腐土营养元素的生物积累[J];草地学报;1996年04期

    6 韩苑鸿,汪诗平,陈佐忠;以放牧率梯度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7 吴彦奇,杨烈,胥晓刚,白史且,肖飙;四川草坪草种植气候区划的探讨[J];草地学报;2000年01期

    8 贾广寿;新疆荒漠草地现状及其开发利用[J];草食家畜;1994年03期

    9 梁剑芳,缪应庭,李运起,石敬芬;河北省多年生栽培牧草区划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10 邵麟惠;杨占武;于应文;张德罡;;柴达木盆地6种灌木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分布特征和抗旱性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忠;刘自强;高素芳;;新疆和田-阿拉尔公路风沙危害及综合防治的初步研究[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亚敏;莫索湾南缘沙漠心叶驼绒藜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生态生物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木本饲料之宝—锦鸡儿[J];饲料研究;1985年07期

    2 王赞;高洪文;;锦鸡儿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年03期

    3 高优娜;常金宝;周闯;;柠条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分析[J];北方环境;2011年Z1期

    4 晁中彝;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油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5 李增亮;;沙柳情[J];内蒙古林业;1987年11期

    6 任孝中;;王玉珊同志给我们留下的……[J];内蒙古林业;1990年03期

    7 乔交其;鄂尔多斯高原森林植物蚧虫初报[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8 高原;;漠上公园[J];内蒙古林业;1993年09期

    9 宋燕波;荒漠的期盼——鄂尔多斯纪行[J];绿色中国;2005年11期

    10 杨明博;杨劼;杨九艳;臧春鑫;;鄂尔多斯高原不同降雨量地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davazamcii Sancz)种群的ISSR遗传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良;陈山;张新时;;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民族生态学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2 陈旭东;王庆锁;陈仲新;;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研究进展[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霍炎;秦路平;郭澄;欧丽红;;锦鸡儿属植物在传统医药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赞;高洪文;;锦鸡儿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昌友;李楠;;新疆锦鸡儿属分类学系统摘要[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鲍伟东;;鄂尔多斯高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管理[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桑广书;;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吕艳丽;;2006年4月17日北京强降尘特征及来源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贾丽;曲式曾;;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贾丽;;干旱地区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及地理分布[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俊峰;[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徐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石向军 百音;[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4 骄子;[N];中国信息报;2006年

    5 张明杰 宋建波 祁建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赵云丽 张瑞珍;[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航宣;[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8 杨帆;[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本报记者 高博;[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钢会;[N];中国贸易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璞进;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杨九艳;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康红梅;锦鸡儿属植物系统关系及抗旱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姜联合;鄂尔多斯高原飞播造林物种种苗生物学及植被恢复优化方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李金霞;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植被—土壤—土壤动物对荒漠化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春堂;鄂尔多斯高原北缘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的空间格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马成仓;内蒙古高原锦鸡儿属(Cargana)几种优势植物生态适应性与地理分布的关系[D];南开大学;2004年

    8 黄银洲;鄂尔多斯高原近2000年沙漠化过程与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梁继业;沙漠—河岸过渡带白刺沙堆个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常朝阳;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分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声;鄂尔多斯高原不同生境锦鸡儿属植物AMF多样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宋彬;不同变温、盐分及水分条件对新疆四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3 魏亚冉;内蒙古高原荒漠区锦鸡儿属(Caragana)四种植物水力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优娜;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几个种的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李国庆;鄂尔多斯高原气侯变化及典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6 杨明博;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中间锦鸡儿(Caragana.davazamcii)种群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裴磊;锦鸡儿属植物杂交选育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翟晓杰;极东锦鸡儿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高嘉诚;清代鄂尔多斯高原水环境的历史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郝文军;畜牧业生产的环境效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和田河流域柽柳沙堆的生物地貌发育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7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