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层序沉积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0-08-27 19:15
【摘要】: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目前已全面转向开发,随着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迫切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结构,总结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果,结合物性数据、测井曲线等分析成果,重点研究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的层序地层、沉积相、储层特征以及储层结构。结果表明:①该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高频层序界面上、下电测曲线突变响应特征明显,电测曲线组合变化特征与高频层序所控制的沉积旋回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上部三级层序(SQ2)中的台地边缘外侧并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由2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在横向上具有"东早西晚"不对称规模发育的分布特征;③生物礁(滩)型储层总体以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溶孔白云岩储层为主,主要发育于2个四级层序中部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有"层数多、单层薄、不同类型储层呈不等厚互层、非均质性强"和"双层储层结构"的特征。结论认为.高频层序控制了该区生物礁沉积微相的分布,是影响储层发育与空间展布的关键因素。
【图文】:

剖面,生物礁,地震剖面,长兴组


逡逑谷间的零相位处,表现相对清晰,可进行全区追踪(图逦缘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底平顶凸”丘状逡逑3)。SB2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对应为一个振幅相对变化逦外形、内部空白或杂乱反射结构、两翼同相轴中断、上逡逑的波谷反射,该界面在台地边缘区为强波谷反射,同相逦超的特征,礁间台地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底部短轴逡逑轴连续性好;在台地内部区.为中弱波谷反射,同相逦中一强振幅、上部空白弱反射的特征,斜坡沉积具有低逡逑轴连续性好一差。SB1界面主要为连续性较差,低频逦频、单轴强振幅、连续性好的特征(图3)。根据单井相逡逑中至弱振幅反射,全区追踪相对困难。四级层序边界逦与地震剖面详细标定,利用典型地震相反射特征所反逡逑在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区,层序界面由相对高阻抗灰岩逦映的沉积相?开展不同方向地的反复对比,从而完成连逡逑进人相对低阻抗的溶孔白云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呈逦井剖面相的编制。从连井相上看,元坝长兴组二段有逡逑波谷反射的特征。由此?以钻井层序划分为基础,地震逦两个明显的生物礁生长旋回构成,早期生物礁生长旋逡逑剖面解释的层序界面为约束,建立了元坝长兴组井间逦回自西向东发育规模增大,晚期则趋势相反,生物礁与逡逑(高频)层序格架。逦生物礁之间多呈孤立分布。逡逑jumiTM邋A?204ji-.逦;m2)\逦长兴组在该区沉积前处于稳定的台地沉积环境,逡逑沉积期地层保存完整,没有大的构造运动,由于碳酸盐逡逑岩礁、滩体的沉积具有典灥古地貌特征,因此可以通逡逑姿:分M随找麟征,於?认识■积体系的逡逑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提供依据。古地貌图结合单井相逡逑分析显示(图4_a),生物礁沉积具有典灥正古地貌单逡逑儿,各礁带上的牛物礁叶能并不都相连,呈断续状

孔隙度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长兴组


第35卷第10期逦地质勘探逦.45邋.逡逑7-b、7-c、7-d)、(藻黏结)微晶云岩(图7-e、7-f)、细一逦一般小于1.00邋cm,部分具有顺层分布的特征(图7-逡逑中晶白云岩(图7-g、7-h);石灰岩类主要包括(含云逦e);⑥裂缝,裂缝及微裂缝在该区较发育(图8-a、8-b),逡逑或云质)颗粒灰岩(图8-b)、(含云或云质)礁灰岩、残逦虽为次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但其明显提高了样品的渗逡逑余颗粒结构粉细晶灰岩,岩性均较致密,一般在该区邋透率。在成像测井上,也常发现在某些井段发育溶洞逡逑为次要的储集岩。逦和裂缝。逡逑长二段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①生屑或逦3.2物性特征逡逑砂屑粒内溶孔,主要在生屑云岩中比较发育,出现于生逦根据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标准,结合前人逡逑屑内部或骨架内,孔隙直径变化范围较大,0.邋01?逦对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对元逡逑2.00邋mm(图7-a、7-c、7-d),部分粒内溶孔可能遭受后逦坝地区已有钻井长二段储层发育段样品进行了详细的逡逑期成岩流体的溶蚀和改造;②颗粒粒间溶孔,这种溶蚀逦统计,结果显示,孔隙度分布范围介于0.59%?逡逑孔隙常分布于颗粒的粒间(图7-b、7-c、7-d),或切割了逦19.59%,平均值为3.59%,而大于2%的样品约占分析逡逑生屑或砂屑颗粒,具有非选择性溶蚀的特征;③微晶云逦测试样品数的63.66%,显示总体上储层较发育。渗透逡逑岩溶孔,溶孔主要发育于(藻黏结)微晶云岩中,孔隙直逦率变化范围较大,介于0.004邋5?1邋720.7邋ml).平均值逡逑径从0.05?2.00邋mm均有发育,具有相对孤立分布的逦为23.71邋mD.然而,渗透率小

沉积相,孔隙度,岩性,储层


?邋46邋.逦天然气工业逦2015年10月逡逑灰岩及礁灰岩储层,分别主要分布于生物礁礁盖下部逦度则明显较低,储层相对不发育(图9邋-邋a)。逡逑和生物礁礁核。由此可见,生物礁滩优质储层主要发逦从储层在层序所处的位置来看,三级层序和四级逡逑育于三级和四级层序中上部,储层发育有利的沉积亚邋层序及其控制的沉积(微)相从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的发逡逑相为生物礁礁盖生屑滩及礁后坪。从储层的规模和分逦育。三级层序中上部为生物礁礁核和礁盖发育的部逡逑布上看,受生物礁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影响.处于礁体逦位,四级层序中上部控制着礁盖生物碎屑云岩、微晶云逡逑中心的厚度大于礁体边部,礁后好于礁前(图6)。此邋岩等白云岩]、I]类储层的发育,储层物性均明显好于逡逑外,统计规律显示,礁盖下部生屑滩亚相的白云岩储层逦下部的石灰岩ID类储层(图2、图7、图8)。显然,随着逡逑因颗粒支撑结构.物性要好于礁盖上部的礁后坪亚相逦高频层序可容纳空间变小,生物礁礁盖部分随海平面逡逑白云岩。逦周期性下降,暴露于海平面之上,形成暴露不整合层逡逑不同沉积微相的水动力及水介质不同,形成岩石逦序,为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以及台缘生物礁礁后相对蒸逡逑的沉积组构、原始矿物成分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后期成逦发浓缩的海水所形成蒸发白云岩化和回流渗透白云岩逡逑岩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导致储层物性亦存在差异。元逦化提供了有利条件[2122’3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逡逑坝地区长二段取心物性资料分析表明,台地边缘生物逦早期成岩作用发生。根据岩性与孔隙度的统计关系逡逑礁及台地边缘浅滩相是储层发育最有利相带,孔隙度逦(图9-b),显示储层物性的好坏与白云石化程度密切逡逑相对较高,而低能相带的台地内部、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建全;;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勘探潜力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郭彤楼;;川东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滩气藏沉积与储层特征[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3 马永生;牟传龙;郭旭升;谭钦银;余谦;;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J];地质论评;2006年01期

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hangxing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in the Yuanba Gas Field,Sichuan Basin,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5 王正和;邓剑;谭钦银;王瑞华;程锦翔;;元坝地区长兴组典型沉积相及各相带物性特征[J];矿物岩石;2012年02期

6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张学丰;;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10年03期

7 郭彤楼;;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层序地层及其对储层的控制[J];石油学报;2011年03期

8 冉隆辉;谢姚祥;王兰生;;从四川盆地解读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3期

9 马永生;牟传龙;谭钦银;余谦;;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3期

10 马永生;蔡勋育;;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婷;刘波;秦善;;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成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滕吉文;田有;刘财;韩立国;;中国双相沉积盆地、古老结晶基底与东北地区深层潜在油气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兵;郑荣才;史建南;文华国;郑超;;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礁滩相储层测井地质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4 耿威;郑荣才;李爽;李瑰丽;郑超;胡忠贵;;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林良彪;陈洪德;朱利东;徐胜林;郝毅;钟怡江;;重庆石柱中上二叠统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段金宝;黄仁春;程胜辉;曾韬;朱祥;;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史建南;郑荣才;徐发波;陈守春;王炯;;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温压场特征及成藏效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邓宾;刘树根;刘顺;李智武;赵建成;;四川盆地地表剥蚀量恢复及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燕继红;李启桂;石文斌;;镇巴区块飞仙关组沉积演化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黄文明;刘树根;马文辛;张长俊;魏全超;宋光永;曾祥亮;;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遇昊;陈代钊;韦恒叶;汪建国;常华进;;二叠纪末期海洋缺氧:来自黄铁矿形态的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何幼斌;罗进雄;;中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岩相古地理[A];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郝天珧;吴健生;徐亚;王家林;宋海斌;黄松;王真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环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永生;郭旭升;朱铉;郭彤楼;蔡勋育;;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靖;周世新;郑朝阳;王保忠;柳少鹏;张海坤;巩书华;;川东北地区油气形成过程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6 滕吉文;杨辉;;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m)油、气形成与聚集的深层物理与动力学响应[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7 李金玺;刘树根;李智武;邓宾;周学海;邱佳文;赵高平;;大巴山弧形构造AMS特征及构造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6: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论文集[C];2014年

8 刘雪军;张春贺;周印明;朱永山;;时频电磁法在碳酸盐岩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中的试验研究[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Chunfang Cai;Wenxian He;Lei Jiang;Kaikai Li;Lei Xiang;Lianqi Jia;;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porosity difference between Lower Triassic sour-and sweet-gas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5年

10 LEI JIANG;RICHARD H.WORDEN;CHUNFANG CAI;KAIKAI LI;LEI XIANG;LIULU CAI;XUNYUN HE;;DOLOMITIZATION OF GAS RESERVOIRS: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AND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S,NORTHEAST SICHUAN BASIN,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秋;中扬子地区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晓峰;四川盆地寒武系膏盐岩特征与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黄福喜;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铜山;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倪新锋;叠合盆地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高梅生;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袁海锋;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林良彪;川东二叠纪层序充填与沉积物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孙玮;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晓芳;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D];西北大学;2011年

2 韩英;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中国区域大气CH4垂直柱浓度时空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郑博;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小品;高精度频率衰减分析技术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彭博;川北地区中三叠统层序、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杨;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地质建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邹灏;四川盆地寒武系膏盐岩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长友;川东北WBT构造生物礁储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蒋全超;四川金窝井田幺塘煤矿床采矿权评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孟昱璋;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岩相古地理与天然气成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婷;刘波;秦善;;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成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赫云兰;刘波;秦善;;白云石化机理与白云岩成因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柴华;李宁;肖承文;刘兴礼;李多丽;王才志;吴大成;;利用成像测井自动判别礁滩储层沉积相和岩性(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9年01期

4 黄思静;王春梅;黄培培;邹明亮;王庆东;郜晓勇;;碳酸盐成岩作用的研究前沿和值得思考的问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段金宝;黄仁春;程胜辉;曾韬;朱祥;;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黄思静;黄可可;张雪花;刘丽红;钟倩倩;;碳酸盐倒退溶解模式的化学热力学基础——与CO_2有关的溶解介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戴建全;;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勘探潜力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严丽;冯明刚;张春燕;;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油气藏成藏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9 孙鲁平;首皓;赵晓龙;李平;;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沉积微相识别[J];测井技术;2009年04期

10 强子同,文应初,唐杰,沈照国;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J];沉积学报;199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照坤;龙门山与前陆盆地之间的剥蚀—沉积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淡永;川东北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浩,朱相水;江西长兴组顶部与大冶组底部牙形刺的再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2 汪晴川;李瑞;蒲平文;王身健;;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4期

3 沙绍礼 ,薛代福 ,冷崇林;滇西北的“长兴组”[J];地层学杂志;1983年02期

4 蔡正旗,刘其明,张廷山,冯万奎,冯青平;铜锣峡构造中南段长兴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勇;鲍志东;张贵生;余波;刘远洋;陈俊;;川北阆中—南部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6 李凤杰;郑荣才;罗清林;雷光明;;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长兴组米兰科维奇周期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姜忠正;李国蓉;刘彬;;普光地区长兴组储层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2期

8 李毕松;;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气藏成藏特点[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年05期

9 李刚;;黔南坳陷平塘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4期

10 臧庆兰 ,江纳言;广西合山长兴组中的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J];地层学杂志;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光宇;陈明剑;;建南构造南高点建平7井长兴组储层评价[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胡南方;勘探南方泰来2井顺利开钻[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孝祥 通讯员 杨云龙;挺进川东南 快速找接替[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记者 张学斌 通讯员 夏宁 尹德灿;普光外围分2井喜获高产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周生荣;中原油田在普光创出名优钻井工程[N];中国石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兵;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综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巍;建南及周缘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3 周刚;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维胜;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及生物礁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贤;四川东北部板东地区长兴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2 王伟;建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3 胡修权;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彭志;开江—梁平海槽东南缘长兴组沉积相及储层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丹;建南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精细沉积相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6 董文玉;川东北宣汉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田蒙;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姜忠正;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精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汪晴川;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郑_g;川东南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沉积相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6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806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