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皮栎伐桩萌苗保留量对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部分图文】:
林业科学49卷侧枝、叶片样品测定鲜质量后,带回实验室烘干(65℃,48h)并称干质量。算出各组成部分含水率之后,得出每个伐桩上所有萌苗各器官干物质质量,计算每个伐桩上所有萌苗总干物质质量。图2不同生境下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特征Fig.2SproutgrowthcharacteristicsofQ.variabilisintwohabitatsin20121.3.2数据分析各除蘖方式之间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test);采用SPSS18.0软件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对照组萌苗数量进行一维方差检验;对不同生境、各处理措施下的栓皮栎伐桩萌苗基径、高度、冠幅、连年高生长量、连年基径生长量、伐桩萌苗主干、侧枝、叶片生物量进行多因素方差检验,并在a=0.05水平上检验差异的显著性。采用Origin8.5软件对上述结果做图。2结果与分析2.1伐桩萌苗数量年际变化皆伐后5年期间,阳坡伐桩萌苗数量均多于阴坡(图1)。皆伐后5年,2个生境下对照组伐桩在无干扰情况下萌苗数量逐年减少。伐后第2年,阳坡、阴坡伐桩萌苗的数量降幅最大,分别减少36.52%,35.62%。伐后第3~5年,阳坡、阴坡的伐桩萌苗数量趋于稳定。伐后第5年,阳坡、阴坡的每个伐桩萌苗数量分别为(7.99±0.29)株、(7.45±0.22)株。这说明自然条件下伐桩萌苗数量由于竞争,死亡率很高,到第3年以后才比较稳定,但也维持在8个左右,如此多的萌苗均生长成10cm的小径级木材几乎不可能,因此,在1~3年内定株非常重要。2.2定萌后第5年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状况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生境条件和不同萌苗保留量与萌苗平均高度呈显著相关(P<0.05)。总体上看,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留萌措施的栓皮栎伐桩随着萌苗数量增多,萌苗平均高度降低,阴坡降幅更大。与留萌1个相比,留萌3个、5个、对照的伐桩图1不同生境条件下皆伐后伐桩?
utgrowthcharacteristicsofQ.variabilisintwohabitatsin20121.3.2数据分析各除蘖方式之间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test);采用SPSS18.0软件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对照组萌苗数量进行一维方差检验;对不同生境、各处理措施下的栓皮栎伐桩萌苗基径、高度、冠幅、连年高生长量、连年基径生长量、伐桩萌苗主干、侧枝、叶片生物量进行多因素方差检验,并在a=0.05水平上检验差异的显著性。采用Origin8.5软件对上述结果做图。2结果与分析2.1伐桩萌苗数量年际变化皆伐后5年期间,阳坡伐桩萌苗数量均多于阴坡(图1)。皆伐后5年,2个生境下对照组伐桩在无干扰情况下萌苗数量逐年减少。伐后第2年,阳坡、阴坡伐桩萌苗的数量降幅最大,分别减少36.52%,35.62%。伐后第3~5年,阳坡、阴坡的伐桩萌苗数量趋于稳定。伐后第5年,阳坡、阴坡的每个伐桩萌苗数量分别为(7.99±0.29)株、(7.45±0.22)株。这说明自然条件下伐桩萌苗数量由于竞争,死亡率很高,到第3年以后才比较稳定,但也维持在8个左右,如此多的萌苗均生长成10cm的小径级木材几乎不可能,因此,在1~3年内定株非常重要。2.2定萌后第5年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状况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生境条件和不同萌苗保留量与萌苗平均高度呈显著相关(P<0.05)。总体上看,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留萌措施的栓皮栎伐桩随着萌苗数量增多,萌苗平均高度降低,阴坡降幅更大。与留萌1个相比,留萌3个、5个、对照的伐桩图1不同生境条件下皆伐后伐桩萌苗数量变化Fig.1SproutnumbersperstumpofQ.variabilisintwohabitatsfrom2008to2012萌苗高度分别降低20.22%,23.72%,32.33%。阳坡各留萌措施的伐桩萌苗高度均高于阴坡(图2)。与阴坡相比,阳坡留萌1,3,5个的伐桩萌苗高度分别增高7.06%,1
考湮尴灾?差异(P>0.05);阴坡的伐桩萌苗高度平均为(121.11±11.79)cm,不同定萌数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伐桩定萌后第5年(2012年),不同留萌措施条件下的伐桩萌苗平均高度差异显著(P<0.05)。在阳坡,与对照相比,留萌1,3,5个的伐桩萌苗平均高度分别增高27.34%,21.81%,18.55%;在阴坡,与对照相比,留萌1,3,5个的伐桩萌苗平均高度分别增高32.38%,15.52%,11.32%。说明保留萌苗数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高生长影响显著,留萌1个的伐桩萌苗高度增长幅度最大。皆伐后1~5年,栓皮栎伐桩萌苗平均高度逐年递增(图3)。但是,每年的平均高生长量不同,随着伐后萌苗恢复时间增长,各留萌措施伐桩萌苗年高生长量在2个生境条件下均有所下降。2012年,留萌1,3,5个、对照的伐桩萌苗高生长量在阳坡分别为(62.95±5.45),(47.03±3.98),(2.08±2.38),(34.75±2.97)cm;在阴坡分别为(52.96±3.44),(43.19±5.32),(41.31±4.22),(34.72±4.33)cm。皆伐定萌后第5年,萌苗高生长依然迅速,说明皆伐后5年,萌苗高度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皆伐后5年期间,2个生境条件下的栓皮栎伐桩萌苗平均基径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总体表现为阳坡>阴坡(图4)。阳坡留萌1个的伐桩萌苗平均基径增长最多,为(4.32±0.27)cm。阴坡对照的伐桩萌苗平均基径增长最少,为(2.79±0.21)cm。说明伐桩萌苗基径不仅受到生境影响,而且受到留萌数量的影响。皆伐后5年期间,萌苗基径的增长幅度表现为留萌1个>3个>5个>对照。2个生境条件下留萌1,3,5个的伐桩萌苗基径生长量逐年下降,对照的伐桩萌苗基径增长幅度先减少后增大(图4)。图3伐后5年期间各保留萌苗数量伐桩的萌苗平均高度变化Fig.3Changeoftheheightofspoutunderdifferenttreatmentsoverthef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伯让;;栎树薪炭林的造林技术及开发利用[J];安徽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2 叶雪萍;姚付洪;;谈杉木萌芽林除萌工作[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1期
3 杨保林;张文辉;周建云;;秦岭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无性繁殖在其种群更新中的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4 李景文,聂绍荃,安滨河;东北东部林区次生林主要阔叶树种的萌芽更新规律[J];林业科学;2005年06期
5 薛瑶芹;张文辉;周建云;杨保林;周民建;;秦岭南坡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芽特性[J];林业科学;2011年07期
6 李荣;张文辉;何景峰;周建云;;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J];林业科学;2012年03期
7 王新民;陆元昌;宁金魁;任云卯;王奇峰;王浩;;北京地区不同起源栓皮栎早期生长过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8 杨海林;;杨树留桩萌蘖更新培育中小径材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9 张文武;温佐吾;袁廷汉;;除萌留壮和幼林密度调控对白栎次生林生长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10 高翔;白红英;张善红;贺映娜;;1959-2009年秦岭山地气候变化趋势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鄢继文;;沿海山地杉木木荷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2 王晓霞;姬学龙;丁瑞;;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工造林技术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3 刘宜滨;;地形因子对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4 许生明;;福建柏柳杉人工混交林植被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3期
5 沈东阳;;闽南山地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6 康建生;;林地清理和除草对福建柏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7 傅家齐;;马尾松疏林地套种木荷对林分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8 王涛;尹晓阳;周峗;高鹤;杨萍;;生长调节剂对青冈根坨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9 郭利勇;周洲;郭豫光;;河南省栎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高鹤;张乃春;尹晓阳;杨萍;朱忠荣;;红皮树穴盘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佘远国;汪洋;张涛;;武汉碳汇林项目造林技术浅谈[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魏胜利;王文全;;关于中药资源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参考文献[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4 陈玮;王春俊;;湖北省短轮伐期用材林基地建设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5 赖日文;刘健;;森林立地质量的遥感分类[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候晶东;宋丽华;曹兵;;外源药剂处理对柽柳苗木晾晒与栽植成活失水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佘远国;汪洋;张涛;;武汉碳汇林项目造林技术浅谈[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支恩波;李新利;李向军;刘春鹏;刘泽勇;王学勇;;不同育苗基质对白榆长根苗生长的影响[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华;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顺恒;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郑维列;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康瑶瑶;长白落叶松移植苗分级施肥培育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杨自立;栓皮栎播种苗水氮需求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江;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兰花;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郭华;子午岭辽东栎种群更新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群;人工修枝对提高杉木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鹏;合肥地区红叶石楠穴盘扦插苗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鹏;烟台峰山破坏山体周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效果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东;浙西北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应文思;湖南6种园林灌木的耗水特性及不同配置绿地耗水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聂文;湖南阳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林分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曾春阳;基于GIS的小班立地因子提取与立地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何应会;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何志国;南县引种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邹丽伟;翅荚木蒸腾耗水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国清;赵学诗;肖斌;;麻栎薪炭林的经营[J];安徽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2 高健,刘令峰,叶镜中;伐桩粗度和高度对杉木萌芽更新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3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4 张正昆,戴洪才;山杨无性更新的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5 刘春江;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6 武康生;栓皮栎苗木的水分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7 荆涛,马万里,Joni Kujansuu,罗菊春,王广发,孙波;水曲柳萌芽更新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韩淑云;气候变化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影响[J];城市与减灾;2005年01期
9 闻天声;;栓皮栎的培育与用途[J];中国林副特产;1991年02期
10 杨保林;张文辉;周建云;;秦岭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无性繁殖在其种群更新中的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天然栓皮栎的合理利用[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5年03期
2 魏林;;栓皮栎分布的初步调查[J];林业科学;1960年01期
3 黄世能;不同伐桩直径及高度对马占相思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4 李俊英,冯天杰;对麻栎和栓皮栎果实成熟期的商榷[J];河北林果研究;1998年01期
5 蒋巧根,张一平,王旭辉;松材线虫病被害木伐桩灭虫试验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6 谢会成,朱西存;水分胁迫对栓皮栎幼苗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4年02期
7 王亚丽;刘英杰;庞惠仙;张志兰;;栓皮栎控根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9年05期
8 张守兵;杨瑾;;栓皮采剥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年03期
9 弥芸;;浅谈栓皮栎苗木抚育及需水规律[J];陕西林业;2011年01期
10 ;刺槐萌芽更新的初步做法[J];山东林业科技;197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祚登;温祺;;不同贮藏条件对栓皮栎种子生理的影响研究[A];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徐小林;徐立安;黄敏仁;王章荣;;栓皮栎群体遗传结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王清海;丁爱云;刘玉升;郑继法;;栓皮栎栎链蚧[Asterodiaspis variabile (Russell)]虫生真菌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立安;;栓皮栎cpDNA系统地理学初步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毛海颖;马履一;;气候因素对栓皮栎容器苗耗水规律影响程度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徐成立;翟洪波;李吉跃;魏晓霞;;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林分合理密度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7 唐宇丹;王黎莉;赵九洲;石雷;;夏栎和栓皮栎幼苗水分适应性研究[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8 唐亚坤;Ulrich Apel;张卓文;程德锋;计fg;路宽;杨鸣;张宾宾;周君;马秀杰;;大别山中部地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李文龙;栾胜基;;基于生产实践的木质能源综合利用方式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0 黄利斌;李晓储;;北美栎树引种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强;麻栎和栓皮栎[N];中国花卉报;2010年
2 张连香;彭泽建成国家级树种采种基地[N];九江日报;2007年
3 陈贵善;林木种子采收法[N];福建科技报;2006年
4 ;会理“盘点”境内300年以上古树[N];凉山日报(汉);2007年
5 陈贵善;林木种子的处理方法[N];云南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吴美章;木竹如何救灾减灾?[N];福建日报;2008年
7 梁仰贞;杉木更新——萌条加栽苗[N];江苏科技报;2000年
8 梁仰贞;毛竹林冬管措施[N];四川科技报;2000年
9 ;兰采林场开展虫害木清伐工作[N];黄南报;2007年
10 记者 牛金辉 整理;荒漠胡杨林幼林抚育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立水;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谢会成;栓皮栎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2年
3 张存旭;栓皮栎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生化特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楠;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李芳兰;三种豆科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6 周再知;酸性土壤柚木钙素营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宋冀营;浙江松材线虫侵染后松林钻蛀性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伊力塔;山西灵空山辽东栎林群落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孙s
本文编号:2826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82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