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和铜对小型鱼类的生态毒性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X171.5
【部分图文】:
环境中(Hirschetal.,?1999)。而低浓度的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在水体中不仅会诱导产生??抗性基因(Baquero?et?al.,?2008),还会对水生生物及人类产生潜在的毒性效应(Crane?et??al.,2006)。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迁移途径和作用对象归纳见图1?(章强等,2014)。??crU???抗生素生产??士?\??工业废水人类医用养殖业??I?\??????类便??污水处理厂?I?111??I?土壤?人类??地表水饮用水?’??丄八丨關??水生生物?地下水沉积物??-?”?一?I?i??图1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与归趋??Fig.?1?Sources?and?migration?routes?of?antibiotics?in?water?environment??2??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特别是在人口密度高、发展速度快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口水域的抗生素检测开展的时间较迟,近年来,一些研宄者相继检测了上海市地表水??中抗生素的含量,表1总结了近年来上海市地区地表水中各类抗生素的含量,图2为上??海水域的部分采样点以及主要抗生素的组成情况(章强等,2014),可以看出长江口主??要的抗生素是氯霉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Yanetal.,2013),氯霉素类中检测浓度最高的??是甲砜霉素(表1),能达到llOng/L擴胺类中为磺胺卩比唆浓度最高,浓度为219ng几。??Jiang等(2011)和沈群辉等(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污染较严重的是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另外Jiang等(2011)于2011年针对黄浦江中抗生素的浓度进行了季??节性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抗生素的浓度冬季明显比夏季高,其中横胺类抗生素冬季的浓??度要比夏季高1-102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夏季的总浓度(5.61-63.26?ng/L)是冬季??(19.15-147.15?ng/L)的一半,另外抗生素的检出种类和频率都呈现这种冬季高于夏季??的现象
表现出卵黄囊面积增加、鱼標缺失和体长变短等畸形毒性效应。其中在96hpf,对这些??不同表型在所有有效应的胚胎和幼鱼中所占的比例(图4-C)和这些不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图4-d)进行了统计和记录。其中,96?hpf的斑马鱼幼鱼体长统计结果如图5-C??所示。在图中可以得出,和对照组相比,所有的四环素浓度处理组都不能显著改变斑马??鱼幼鱼的体长。在20?iig/L四环素的处理组中,体长变短的幼鱼占总畸形总数的52.5%,??说明,体长发育是四环素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孵化方面,对照组中超过98%的斑马鱼幼鱼孵化成功(图5-b)。和对照组相比,??虽然低浓度四环素处理组的孵化率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200??p_g/L以上浓度的四环素还是显著的抑制了斑马鱼胚胎的蔣化,其中,200^18/1^处理组的??孵化率为90.0?±0.2%超过500tng/L后,没有斑马鱼胚胎可以辉化成功(数据未给出)。??另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翔,王捷,王颖;应用胚胎检测技术评价氟吗啉对斑马鱼胚胎-幼体发育的影响[J];农药;2005年06期
2 端正花;朱琳;王平;张斌田;;双酚A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及机理[J];环境化学;2007年04期
3 朱小山;朱琳;郎宇鹏;李燕;端正花;;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4 端正花;朱琳;宫知远;;己烯雌酚在斑马鱼胚胎中的生物蓄积及毒性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5 徐娟;吴南翔;;斑马鱼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和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年04期
6 胡玮;程露阳;宋韫韬;夏鸿飞;孙大光;李鹏;李丹;陆彩玲;马旭;;硫代硫酸钠干扰斑马鱼胚胎发育并致畸[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09期
7 田文静;白伟;赵春禄;张智勇;崔俊安;何潇;马宇辉;赵宇亮;;纳米ZnO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5期
8 周寅;张红菱;;斑马鱼的实验室养殖方法及其实验应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崔俊安;张智勇;赵春禄;;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亮;杨景峰;王亚臣;乔新国;包桂英;;甲拌磷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绘;17α-炔雌醇对斑马鱼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陈浩;直观检测环境雌激素的转基因斑马鱼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杜长青;斑马鱼胸腺苷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周胜利;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对斑马鱼的发育和生殖毒性[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宋春霞;斑马鱼胸苷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竺林;激活诱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在斑马鱼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7 殷健;重金属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杨叶;典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和典型重金属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普佳睿;神经调节素1在斑马鱼肠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燕舞;以噬菌体展示技术鉴定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娜;双酚A对斑马鱼的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作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2 向霄;环境雌激素与抗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复合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勉丽娜;水中苯酚含量的测定及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生态毒性诊断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稼农;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斑马鱼生物技术平台建设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嗣华;乙草胺和莠去津对斑马鱼的毒性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6 孙璐;斑马鱼中第二个纤连蛋白基因的识别与表达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瑞芳;凝血因子Ⅲb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淼;地塞米松磷酸钠导致斑马鱼颅面部发育异常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徐永学;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吴迪;林丹、β-硫丹对斑马鱼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8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88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