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及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2 15:44
本文采用了激光主动照明与偏振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复杂气象条件或恶劣环境下的目标图像获取,并研究先进图像融合算法提升图像质量。基于此技术围绕激光束的传输变换及质量评估、激光能量计算、先进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等多方面循序渐进的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旨在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加快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首先,本文依据理论计算与数据分析的结果选择了照明用激光波段,提出了光束传输质量评估方法,推导了激光功率的计算方法。其中,激光波段依据大气窗口、目标特性、吸收效应等因素进行选择;光束传输质量评估方法兼顾激光扩束与视轴失配损耗、大气湍流效应对光强分布的影响、光束的漂移与扩展等因素;根据探测器端灵敏度、图像对比度、信噪比等方面详细计算分析了激光功率要求。其次,搭建平台研究烟尘环境下的静态主动式偏振成像技术。使用532nm连续激光器经过准直与扩束后作为照明光源,以金属子弹模型为探测目标,在有机玻璃罩内通过烟雾发生器营造烟尘环境,采用可调节旋转偏振片实现偏振方向旋转,利用LM135相机采集图像,在matlab平台下进行图像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各种环境下的偏振成像效果,在图...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省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激光主动照明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偏振成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基于偏振的图像融合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技术瓶颈与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1.5 小结
第2章 激光传输质量评估及功率计算
2.1 激光主动照明系统及关键技术
2.1.1 连续辐照式激光主动照明系统
2.1.2 基于距离选通的激光主动照明系统
2.1.3 激光主动照明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2.2 激光波段选择
2.2.1 大气窗口分析
2.2.2 目标材质与激光波段的响应特性分析
2.2.3 激光波段选择分析
2.3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变化及质量评估
2.3.1 大气吸收效应
2.3.2 大气湍流效应对光强分布的影响
2.3.3 大气湍流造成的光束漂移与扩展分析
2.3.4 激光视轴失配损耗分析
2.4 激光传输链路模型及激光功率计算
2.4.1 基于传输链路与探测器灵敏度的激光功率计算
2.4.2 基于传输链路与图像对比度的激光功率计算
2.4.3 基于传输链路与图像信噪比的激光功率计算
2.5 双视场收发一体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2.6 小结
第3章 烟尘环境下的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效果评估
3.1 偏振成像理论
3.1.1 偏振光的数学描述
3.1.2 偏振光学系统的表征方法
3.2 主动式偏振成像实验平台
3.3 类比差别实验及成像效果评估分析
3.3.1 成像对比分析方法
3.3.2 无烟雾情况下的成像分析
3.3.3 有烟雾情况下的成像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主动式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4.1 基于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
4.1.1 图像融合层次
4.1.2 图像融合方法
4.1.3 图像融合结果的评价标准
4.2 基于偏振特征提取与视觉信息保留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2.1 偏振特征提取与精炼
4.2.2 图像融合及参数设置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潜在低秩表达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3.1 低秩部分与显著部分融合
4.3.2 加和策略选择与图像重建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局部空间频率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4.1 图像融合方法与策略
4.4.2 融合算法的步骤和参数设置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5.1 模糊自适应理论
5.2 模糊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与策略
5.3 基于主动式偏振成像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的深入研究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图像边缘检测划分区域的密码[J]. 王崴绪. 电子世界. 2019(13)
[2]水下视觉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研究[J]. 吴宇,蔡永斌,汤荣华. 舰船电子工程. 2019(05)
[3]图像融合在偏振关联成像中的应用[J]. 张家民,时东锋,黄见,王英俭.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12)
[4]基于MATLAB的几个图像处理实例[J]. 仲晓庆,蔡朝晖. 信息系统工程. 2018(12)
[5]不可分拉普拉斯金字塔构造及其在多光谱图像融合中的应用[J]. 刘斌,辛迦楠,谌文江,肖惠勇. 计算机应用. 2019(02)
[6]基于图像畸变校正的高光谱偏振图像配准方法[J]. 王小龙,王峰,刘晓. 红外技术. 2018(08)
[7]偏振光学成像去雾技术综述[J]. 梁健,巨海娟,张文飞,任立勇,屈恩世. 光学学报. 2017(04)
[8]大气传输及目标反射对圆偏振光特性影响研究[J]. 赵帧娜,羊毅,王建洲,滕云鹏,李成杰,沈兆国,孙军. 电光与控制. 2017(03)
[9]红外偏振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J]. 胡晓强,张晶. 激光与红外. 2016(06)
[10]基于偏振菲涅尔反射比分布的主动偏振成像目标辨别方法[J]. 耿利祥,陈钱,钱惟贤,顾国华,潘佳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6)
博士论文
[1]图像质量评价及其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 杨光义.武汉大学 2018
[2]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D]. 张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3]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室内服务机器人信息感知与实验研究[D]. 牛杰.南京理工大学 2018
[4]红外与红外偏振/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 朱攀.天津大学 2017
[5]SAR与光学影像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D]. 秦永.武汉大学 2017
[6]红外与可见光的图像融合系统及应用研究[D]. 张宝辉.南京理工大学 2013
[7]光电对抗中的激光大气传输仿真研究[D]. 何武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应用激光主动成像探测小暗目标的技术研究[D]. 徐效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湍流大气中折返路径激光传输实验与仿真研究[D]. 王钰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2]四相机实时偏振成像系统设计[D]. 张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3]基于深度学习的血液制品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D]. 董家林.重庆大学 2018
[4]基于序列图像的地形地貌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 王小虎.东南大学 2018
[5]激光水下目标偏振探测技术[D]. 武博宇.长春理工大学 2018
[6]基于CUDA平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实时融合算法实现[D]. 王辉.华中科技大学 2017
[7]基于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D]. 乔娟.长春理工大学 2017
[8]多幅图像的快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研究[D]. 尚秀伟.北方工业大学 2016
[9]基于HRCT影像肺结节自动检测方法研究[D]. 李军.湖南大学 2016
[10]基于可见光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 刘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03108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省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激光主动照明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偏振成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基于偏振的图像融合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技术瓶颈与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1.5 小结
第2章 激光传输质量评估及功率计算
2.1 激光主动照明系统及关键技术
2.1.1 连续辐照式激光主动照明系统
2.1.2 基于距离选通的激光主动照明系统
2.1.3 激光主动照明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2.2 激光波段选择
2.2.1 大气窗口分析
2.2.2 目标材质与激光波段的响应特性分析
2.2.3 激光波段选择分析
2.3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变化及质量评估
2.3.1 大气吸收效应
2.3.2 大气湍流效应对光强分布的影响
2.3.3 大气湍流造成的光束漂移与扩展分析
2.3.4 激光视轴失配损耗分析
2.4 激光传输链路模型及激光功率计算
2.4.1 基于传输链路与探测器灵敏度的激光功率计算
2.4.2 基于传输链路与图像对比度的激光功率计算
2.4.3 基于传输链路与图像信噪比的激光功率计算
2.5 双视场收发一体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2.6 小结
第3章 烟尘环境下的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效果评估
3.1 偏振成像理论
3.1.1 偏振光的数学描述
3.1.2 偏振光学系统的表征方法
3.2 主动式偏振成像实验平台
3.3 类比差别实验及成像效果评估分析
3.3.1 成像对比分析方法
3.3.2 无烟雾情况下的成像分析
3.3.3 有烟雾情况下的成像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主动式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4.1 基于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
4.1.1 图像融合层次
4.1.2 图像融合方法
4.1.3 图像融合结果的评价标准
4.2 基于偏振特征提取与视觉信息保留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2.1 偏振特征提取与精炼
4.2.2 图像融合及参数设置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潜在低秩表达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3.1 低秩部分与显著部分融合
4.3.2 加和策略选择与图像重建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局部空间频率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4.1 图像融合方法与策略
4.4.2 融合算法的步骤和参数设置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5.1 模糊自适应理论
5.2 模糊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与策略
5.3 基于主动式偏振成像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的深入研究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图像边缘检测划分区域的密码[J]. 王崴绪. 电子世界. 2019(13)
[2]水下视觉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研究[J]. 吴宇,蔡永斌,汤荣华. 舰船电子工程. 2019(05)
[3]图像融合在偏振关联成像中的应用[J]. 张家民,时东锋,黄见,王英俭.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12)
[4]基于MATLAB的几个图像处理实例[J]. 仲晓庆,蔡朝晖. 信息系统工程. 2018(12)
[5]不可分拉普拉斯金字塔构造及其在多光谱图像融合中的应用[J]. 刘斌,辛迦楠,谌文江,肖惠勇. 计算机应用. 2019(02)
[6]基于图像畸变校正的高光谱偏振图像配准方法[J]. 王小龙,王峰,刘晓. 红外技术. 2018(08)
[7]偏振光学成像去雾技术综述[J]. 梁健,巨海娟,张文飞,任立勇,屈恩世. 光学学报. 2017(04)
[8]大气传输及目标反射对圆偏振光特性影响研究[J]. 赵帧娜,羊毅,王建洲,滕云鹏,李成杰,沈兆国,孙军. 电光与控制. 2017(03)
[9]红外偏振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J]. 胡晓强,张晶. 激光与红外. 2016(06)
[10]基于偏振菲涅尔反射比分布的主动偏振成像目标辨别方法[J]. 耿利祥,陈钱,钱惟贤,顾国华,潘佳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6)
博士论文
[1]图像质量评价及其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 杨光义.武汉大学 2018
[2]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及应用研究[D]. 张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3]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室内服务机器人信息感知与实验研究[D]. 牛杰.南京理工大学 2018
[4]红外与红外偏振/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 朱攀.天津大学 2017
[5]SAR与光学影像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D]. 秦永.武汉大学 2017
[6]红外与可见光的图像融合系统及应用研究[D]. 张宝辉.南京理工大学 2013
[7]光电对抗中的激光大气传输仿真研究[D]. 何武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应用激光主动成像探测小暗目标的技术研究[D]. 徐效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湍流大气中折返路径激光传输实验与仿真研究[D]. 王钰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2]四相机实时偏振成像系统设计[D]. 张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3]基于深度学习的血液制品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D]. 董家林.重庆大学 2018
[4]基于序列图像的地形地貌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 王小虎.东南大学 2018
[5]激光水下目标偏振探测技术[D]. 武博宇.长春理工大学 2018
[6]基于CUDA平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实时融合算法实现[D]. 王辉.华中科技大学 2017
[7]基于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D]. 乔娟.长春理工大学 2017
[8]多幅图像的快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研究[D]. 尚秀伟.北方工业大学 2016
[9]基于HRCT影像肺结节自动检测方法研究[D]. 李军.湖南大学 2016
[10]基于可见光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 刘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031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0310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