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北坡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伏牛山北坡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该区域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本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中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喜光,常生于山地阳坡,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强。能耐-20℃的低温,在pH4-8的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中均有生长,亦耐干旱、瘠薄、而以深厚、肥沃、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质壤土最适宜,不耐积水。栓皮栎树干通直,浓荫如盖,因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树皮不易燃烧,又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栓皮栎林在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地带性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下,以栓皮栎为建群种,其群落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层。在发挥栓皮栎林水土保持作用的同时,研究其生物量及碳汇潜力,为我省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本文选择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浅山丘陵区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天然次生林栓皮栎林群落,调查研究了植被层、凋落物层以及土壤层的生物量及碳储量,旨在为开展该地区栓皮栎林的生物量及碳储量估算做一些前期的探索研究工作,期待能够为研究我国区域尺度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估算及碳汇功能研究提供部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栓皮栎3种不同生长阶段样地的实地调查以及实验测定的碳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栓皮栎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在乔木层中,树干的生物量(碳储量)占到了主导地位。(2)在栓皮栎林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深度为0-40cm时,植物的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碳储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3)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4)在栓皮栎林不同生长阶段,乔木层各器官的含碳率大小变化规律均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5)栓皮栎林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容重均表现为从表层到土壤深处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急剧下降,以土壤最底层(30~50cm)的有机碳含量最低。(6)栓皮栎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土壤各层次的碳储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地表0~10cm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幼龄林土壤在0~50cm碳储量为43.49 t·hm-2,中龄林为83.67t·hm-2,成熟林为67.53 t·hm-2。
【关键词】:伏牛山 栓皮栎 生长阶段 生物量 碳储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目录】:
- 致谢4-7
- 摘要7-8
- 1 文献综述8-11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1.1 国外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研究8-9
- 1.1.2 国内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研究9-10
- 1.2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0-11
- 2 引言11-12
- 3 材料与方法12-20
- 3.1 研究区概况12-13
- 3.1.1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12
- 3.1.2 气候及土壤12
- 3.1.3 森林植被类型12-13
- 3.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13-16
- 3.2.1 样地设置13-14
- 3.2.2 植被调查和取样14
- 3.2.3 根系调查14-15
- 3.2.4 土壤调查和取样15-16
- 3.3 分析方法16-20
- 3.3.1 采集样品的处理16
- 3.3.2 含碳率的测定16-17
- 3.3.3 土壤p H测定17
- 3.3.4 林分生物量测定17-19
- 3.3.5 森林碳储量估算19-20
- 4 结果与分析20-36
- 4.1 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20-24
- 4.1.1 乔木层生物量20-21
- 4.1.2 灌木层生物量21
- 4.1.3 草本层生物量21-22
- 4.1.4 凋落物生物量22
- 4.1.5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22-23
- 4.1.6 细根≤2 mm生物量23-24
- 4.2 林分碳储量及其分配24-30
- 4.2.1 林分各层次不同组分的含碳率变化24-25
- 4.2.2 乔木层各组分碳储量25
- 4.2.3 灌木层碳储量25-26
- 4.2.4 草本层碳储量26
- 4.2.5 凋落物碳储量26-27
- 4.2.6 林下植被碳储量27-28
- 4.2.7 林分碳储量28-29
- 4.2.8 细根≤2 mm碳储量29-30
- 4.3 土壤30-36
- 4.3.1 土壤物理性状31-32
- 4.3.2 土壤化学性质32-35
- 4.3.3 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35-36
- 5 结论与讨论36-37
- 5.1 结论36-37
- 5.2 讨论37
- 创新点37-38
- 参考文献38-43
- 英文摘要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爽;胡亚林;曾德慧;蒋志荣;;半干旱沙区退耕还林对碳储量和分配格局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年10期
2 姜慧泉;张会儒;亢新刚;;长白山阔叶次生林主要乔木地上碳储量分布[J];林业资源管理;2009年05期
3 吕妍;宁虎森;王让会;卢筱莉;吉小敏;;人工防护林碳储量估算——以新疆墨玉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4 昭日格;岳永杰;姚云峰;李钢铁;;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5 齐永青;刘荣慧;沈彦俊;朱骥;;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及其潜力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8期
6 林枫;;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评估[J];辽宁林业科技;2012年04期
7 杨传金;杨帆;梅浩;刘金山;戴前石;;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概述[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年03期
8 陈永富;乔婷;雷渊才;陈巧;王继红;;采伐对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乔木碳储量影响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9 刘刚;陈利;;洪湖湿地碳储量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10 李蔓;杨广斌;牟智慧;李雪冬;陈涛;;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变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雨静;代力民;周莉;周旺明;牛丽君;代秀波;;采伐对森林碳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比较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朱远辉;王树功;刘凯;邹建明;;基于遥感模型的河口红树林植被碳储量研究初探[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黄黎;杨俊峰;吴明作;;城市土壤及植被的碳储量分析——以郑州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王金亮;王小花;岳彩荣;徐天蜀;;滇西北主要森林碳储量遥感信息估算模型初步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潘辉;赵凯;王玉芹;黄石德;;不同密度福建柏人工林碳储量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潘辉;赵凯;王玉芹;黄石德;;不同密度福建柏人工林碳储量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谭文雄;梁素莲;;广东省韶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分布[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谭文雄;梁素莲;;广东省韶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分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简菊芳;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年总价值10万亿元[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乐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价值评估是重要一步[N];法制日报;2010年
3 记者 朱广菁;2050年,,我国“森林碳汇”当量增几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曹俊;森林投资成果有多少?[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严冰 陈雯婷;中国森林生态价值有多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周吉仲;择伐不是热带雨林保护的大敌[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本文关键词:伏牛山北坡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0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