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网络教育直播平台用户使用与接受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7:15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来研究网络教育直播平台用户的行为意向和使用行为,在构建的研究模型中对“技术接受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同时根据“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对原始模型进行了拓展与补充,以此探讨出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的前置变量—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主要是利用“问卷星”这一网络平台和在大学城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而深度访谈则是以电话访谈的方式为主进行信息收集。并且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作用,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具有正向作用。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感知有用性和行为态度对用户的行为意向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行为意向最终会正向影响使用行为。本次研究讨论了网络教育直播平台用户的使用意向,对网络教育直播平台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了分析,根据最终得出的数据结果和深度访谈获得的信息对整个行业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网络教育直播行业应...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
因此,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新增加的要素共同组成了新的计划行为理论(TPB),新建立的理论模型则表示了一个人对其行为的实际控制。具体的模型如下图2.1.1所示:首先,行为态度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关注行为的评价的积极或消极程度。行为态度需要考虑执行行为的结果。行为意图是指影响给定行为的动机因素,其中,执行行为的意图越强,则执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主观规范是指外界施加的价值观,即大多数人的理念是否赞成该行为。它与对这个人重要的人是否认为他或她应该去参与该行为的信念有关。社会规范是指在一个群体之中,人群或者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的习惯行为守则。感知能力指的是可能会促进或阻碍行为表现的因素的感知存在。感知的行为控制是指一个人对执行自己所关注的行为的难易程度的感知。行为控制的感知随情况和动作的不同而变化,这就会导致一个人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行为控制的看法有所不同。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影响到个人使用某种技术的态度(意向)。根据TAM的说法,使用技术的意图将最终会决定一个人是否会选择使用该种技术(行为)。具体模型如下图2.1.2所示: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普遍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把PU(感知有用性)理解为互联网平台用户认为使用特定平台有助于满足个人相关目标驱动需求的程度。每个社交媒体的应用程序都会提供某些基本服务,并因此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工具和技术,以此来增加受众的功利价值。例如,Instagram平台主要是用于各类原创照片的共享,LinkedIn则是用于建立专业的职业猎聘网络平台。所以我们可以将感知有用性理解为用户可以从某种互联网技术使用中得到的有利结果。这种有利结果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同时也可以是社会或自然的物质(Davis,199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上和线下: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实践及叙述[J]. 孙信茹.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1)
[2]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李宙星. 科技传播. 2017(19)
[3]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分析[J]. 吴媛媛. 长江丛刊. 2017(10)
[4]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的发展探析[J]. 秦悦. 新媒体研究. 2017(03)
[5]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性、沉浸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J]. 朱珂.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2)
[6]网络直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河北省大学生为例[J]. 贾小婷,李兴东.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2)
[7]“直播+教育”:“互联网+”学习的新形式与价值探究[J]. 刘佳.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1)
[8]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 赵梦媛.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08)
[9]网络直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的发展[J]. 王钰婷.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2)
[10]网络主播热度化下的冷思考[J]. 潘娣. 今传媒. 2016(06)
硕士论文
[1]移动直播平台受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王玉娟.南京大学 2017
[2]网络直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 彭盼盼.郑州大学 2017
[3]网络直播平台的现状和发展研究[D]. 方宇荣.北京印刷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288602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
因此,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新增加的要素共同组成了新的计划行为理论(TPB),新建立的理论模型则表示了一个人对其行为的实际控制。具体的模型如下图2.1.1所示:首先,行为态度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关注行为的评价的积极或消极程度。行为态度需要考虑执行行为的结果。行为意图是指影响给定行为的动机因素,其中,执行行为的意图越强,则执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主观规范是指外界施加的价值观,即大多数人的理念是否赞成该行为。它与对这个人重要的人是否认为他或她应该去参与该行为的信念有关。社会规范是指在一个群体之中,人群或者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的习惯行为守则。感知能力指的是可能会促进或阻碍行为表现的因素的感知存在。感知的行为控制是指一个人对执行自己所关注的行为的难易程度的感知。行为控制的感知随情况和动作的不同而变化,这就会导致一个人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行为控制的看法有所不同。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影响到个人使用某种技术的态度(意向)。根据TAM的说法,使用技术的意图将最终会决定一个人是否会选择使用该种技术(行为)。具体模型如下图2.1.2所示: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普遍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把PU(感知有用性)理解为互联网平台用户认为使用特定平台有助于满足个人相关目标驱动需求的程度。每个社交媒体的应用程序都会提供某些基本服务,并因此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工具和技术,以此来增加受众的功利价值。例如,Instagram平台主要是用于各类原创照片的共享,LinkedIn则是用于建立专业的职业猎聘网络平台。所以我们可以将感知有用性理解为用户可以从某种互联网技术使用中得到的有利结果。这种有利结果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同时也可以是社会或自然的物质(Davis,199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线上和线下: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实践及叙述[J]. 孙信茹.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1)
[2]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李宙星. 科技传播. 2017(19)
[3]网络直播平台受众的心理分析[J]. 吴媛媛. 长江丛刊. 2017(10)
[4]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的发展探析[J]. 秦悦. 新媒体研究. 2017(03)
[5]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性、沉浸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J]. 朱珂.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2)
[6]网络直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河北省大学生为例[J]. 贾小婷,李兴东.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2)
[7]“直播+教育”:“互联网+”学习的新形式与价值探究[J]. 刘佳.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1)
[8]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 赵梦媛.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08)
[9]网络直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的发展[J]. 王钰婷.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2)
[10]网络主播热度化下的冷思考[J]. 潘娣. 今传媒. 2016(06)
硕士论文
[1]移动直播平台受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王玉娟.南京大学 2017
[2]网络直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 彭盼盼.郑州大学 2017
[3]网络直播平台的现状和发展研究[D]. 方宇荣.北京印刷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288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2886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