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6:04

  本文关键词: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纤维树种,在林业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及胸径生长也逐渐增加,但树高的增幅逐渐变缓,胸径的增幅变化不大;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尾叶桉各组分的生物量可行性高,模拟效果好;生物量随树龄增加显著,初期树叶生物量增加较快,3a后树干、树皮的生物量积累速度增加,到6a时,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0%以上,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58%以上。研究结果为尾叶桉短周期纤维材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
【作者单位】: 中国国营林场开发总公司雷州林业局;
【关键词】雷州林业局 尾叶桉 生长量 生物量
【分类号】:S792.39
【正文快照】: 桉树(Eucalyptus)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木制纸原料之一,也是中亚和南亚热带最重要的造林树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主要作为行道树[1]。进入1980年代后,我国桉树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随着纤维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桉树造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庆端;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06期

2 黄宝灵,吕成群,蒙钰钗,张连芬;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1期

3 潘辉,张金文,林顺德,赖银华,王丽梅;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2003年S1期

4 谢贤健,张健,赖挺,冯茂松;短轮伐期巨桉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姚东和,杨民胜,李志辉;林分密度对巨尾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长福;巨尾桉山地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J];河北林果研究;1998年S1期

2 郭万军;王广海;张利民;赵国华;;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河北林果研究;2011年03期

3 王玉峰;张利民;高明达;刘广营;;森林抚育间伐的直接效应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1年03期

4 田玉红;周贤闯;周小柳;黄琼;;巨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5 王晗光;张健;杨婉身;冯茂松;;3种方法提取巨桉树根的化感成分分析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晗光;张健;杨婉身;王显祥;程t ;;不同林地巨桉的化感物质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苏护春,黎茂彪,苏玉梅;ABT生根粉在林木嫩枝扦插和苗木移栽应用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1年02期

8 姚庆端;桉树工业原料林产业化经营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4年01期

9 郭明丽;;幼林桉树生长状况与抚育方式不同的试验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6年03期

10 邹国明;洪长福;马兰涛;;漳州桉树可持续发展五种模式调查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颖;;广西发展造纸速生桉树林基地与生态环境问题[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2 钟伟华;;桉树良种选育的若干问题[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3 莫晓勇;;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体系评述[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徐建民;陆钊华;;树纸浆材树种持续育种与改良性状的筛选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莫晓勇;余雪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林农复合栽培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陈玉萍;何斌;秦武明;荣薏;韦中绵;;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郑羡;梁宏温;温远光;杨瑶青;杨健基;马多;;10年生巨尾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阳永泉;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何斌;;桉树和相思人工林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饶红欣;彭信海;罗先权;陈灵;;柳桉组培苗嫩枝扦插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10 姚庆端;;桉树优良无性系制浆造纸性能与适应性的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顺恒;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陈少雄;桉树中大径材培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王纪杰;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岳彩荣;香格里拉县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李志辉;巨桉引种栽培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7 易志军;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莫晓勇;桉树纸浆用材林良种选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9 张艳华;澳大利亚东南部台地桉树恢复生态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邱辉;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珍珍;桉树在合肥地区的引种栽培与抗寒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云;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魏重和;杉木—闽粤栲混交林生产力及凋落物动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李灵艳;思茅松营养特性与人工林生产力及碳分配[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球;3年生托里桉修枝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田华;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向志勇;邵阳县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卢振龙;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9 谢君;桉树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群落的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月;西山林场栓皮栎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维俦,李利村,高正衡,张相琼,唐东元;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产量及其生产力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78年05期

2 余雪标,莫晓勇,龙腾,杨伟东;不同连栽代次桉树林枯落物及其养分组成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3 余雪标,徐大平,龙腾,莫晓勇;连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构的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宋永芳;我国桉树资源的利用与展望[J];林产化工通讯;1998年04期

5 方奇;;杉木连栽对土壤肥力及其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1987年04期

6 黄宝灵,吕成群,蒙钰钗,张连芬;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1期

7 余雪标,徐大平,龙腾,莫晓勇;连栽桉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和树冠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2000年S1期

8 甘四明,白嘉雨,吴坤明,吴菊英,施季森;7个桉树杂交亲本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的研究(英文)[J];林业科学;2003年02期

9 马祥庆,何智英,俞新妥,,管守忠,何宗明;杉木幼林生态系统N、P、K循环及模拟研究[J];林业科学;1996年03期

10 李志辉,沈中瀚;湘中丘岗区桉树种源选择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琼;桉树工业原料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贮量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述雄;肖文光;梁景生;;雷州林业局人工林的经理工作[J];桉树科技;1979年01期

2 ;雷州林业局在腾飞展示了成功的改革之路[J];林业科技通讯;1994年07期

3 林兵;;桉树速生丰产大有潜力可挖[J];桉树科技;1979年01期

4 石明章;雷州林业局在经营热带林方面的成就[J];热带林业;1996年03期

5 ;桉树新良种——小果窿缘桉[J];林业实用技术;1972年06期

6 冯知止;朱承杏;;红旗100翻根机通过鉴定[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84年01期

7 吴宗良,潘其彬,陈昌英,宋永芳;棉花应用EF促进剂研究初报[J];中国棉花;1985年05期

8 ;“雷林1号桉制造铜版纸研究试验通过技术鉴定[J];桉树科技;1988年01期

9 吴惠昌;王其珊;牟润生;;“EF”对蚕茧质量影响的试验简报[J];江苏蚕业;1985年02期

10 徐国祯,黄山如,李际平,李先争,郭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系统工程研究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榆树无性系优良系号的测定初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2 戚尚恩;孙有丰;祁宦;李德;陆琴琴;;淮北气候条件对夏大豆生长量的影响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志蓉;陈明颖;王美云;白音;王文全;王明;武孔媛;;环草石斛试管苗生长发育动态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4 孙纪录;贾英民;于宏伟;桑亚新;田洪涛;林杨;;菊芋在体外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郭学斌;梁爱军;;油松适应性苗期评价及适宜种源的选择[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6 陈强;张金霞;;糙皮侧耳数量性状一致性评价[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马瑞娟;俞明亮;汤秀莲;侯亚兵;;早熟蟠桃落花落果和果实新梢生长动态观察[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8 闫晓玲;孙耀胜;张文明;杨莉;;黄土高原沟壑区美国白蜡的引种试验及栽培方式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9 赖家业;刘凯;尹承颖;兰健;韦鹏霄;岑秀芬;陈放;;蒜头果胚乳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胡继颖;杨秀珍;刘燕;;磷施肥量对大花蕙兰生长和开花的影响[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裴睿;我省森林覆盖率达27.94%[N];成都日报;2005年

2 记者 邓建华邋实习生 陈欣宇;海南天然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N];海南日报;2007年

3 孙阁 朱凯捷;欧美107、108杨生长到底有多快?[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4 深园;常绿木质藤本——小叶铺地榕[N];中国花卉报;2008年

5 记者 马四新 实习生 陈永辉;满城绿树芳草 堪称“平原氧吧”[N];周口日报;2009年

6 省森林植物园研究员 颜立红 彭春良;墨紫含笑嫁接繁殖试验结果[N];湖南科技报;2006年

7 吕云生;怎样给白菜巧追肥[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8 王英敏;汪清森林资源管理再创佳绩[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9 靳利;怎样预防畸形蒜的发生[N];河南科技报;2008年

10 侯元兆;三大技术通病 南方桉树林低产“病根”[N];消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福强;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2 和丽岗;橡胶树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相关性状的初步定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3 高青海;LaCl_3缓解黄瓜硝酸盐胁迫生理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宁南;广东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周家维;贵州南部桉树引种与施肥效果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胡建军;美洲黑杨叶面积、生长量、酚类物质及抗虫性状基因定位[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7 刘杏娥;基于遥感技术预测小黑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丁明明;欧洲黑杨育种基因资源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冯茂松;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营养诊断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吕梅;红桤木生理生态、固氮活性及根瘤放线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德聪;不同品种美国山核桃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孙丽;天山西部云杉生长量遥感模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落霞;杨树人工林不同措施的保水效应及对林木生长量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姜红军;四种农田常用除草剂对花椒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5 漆荣;秃杉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唐文莉;美国山核桃引种品种苗期特性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7 孙有丰;土壤湿度和气温对茶树生长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8 曾银花;防护林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苗期施肥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曲若轶;茶黄蓟马危害对银杏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安强;杨树优良无性系生长规律与蒸腾耗水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5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