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生长的影响及葛仙米在室外大型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7:15

  本文关键词: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生长的影响及葛仙米在室外大型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葛仙米是一种淡水丝状蓝藻,主要分布在于湖北鹤峰的水稻田中,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导致野生葛仙米的产量急剧下降。本文以葛仙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的生长、生理生化和内部结构的影响实验,同时也展开了长期室外半长期连续培养。以期为葛仙米的室外规模化培养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获得主要结果如下:在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生长、生理生化特征影响的实验中,磷的接种浓度分别为0、0.087、0.174、0.696、1.74 mmol/L,结果显示:高磷浓度(0.696、1.74 mmol/L)能增加葛仙米群体的干湿重比,抑制葛仙米群体的破裂,获得较高的生产率(磷浓度为0.696 mmol/L生产率最高,为81 mg·L-1·d-1(干重);且葛仙米中多糖的含量、群体弹性与磷浓度呈正相关,在磷浓度为1.74 mmol/L时,多糖含量、群体弹性分别为42.53%、31 g。蛋白质的含量与磷浓度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最低为37.83%。在磷浓度为0 mmol/L时,葛仙米群体颜色在12天时由墨绿色变为黄色,而高浓度(0.696、1.74 mmol/L)时群体颜色保持不变;与高磷浓度下培养的葛仙米相比,低磷浓度下的群体内部藻丝分布更加稀疏。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温室中利用100 L(100×10×120 cm)和200 L(100×20×120 cm)的平板式生物反应器进行半连续长期培养葛仙米,接种密度分别为5 g/L、20 g/L和50 g/L。整个培养期间,每天12:00记录的光强在50-1000μmol·m-2·s-1之间波动,每天15:00记录的培养液温度在0-38℃之间变化。厚度为10 cm和20 cm两种生物反应器中最高干重生产率分别为33 mg·L-1·d-1和39mg·L-1·d-1。接种密度相同时,两种厚度的生物反应器中葛仙米的生物增量相似;生物反应器厚度相同时,通常葛仙米的生产率与接种密度呈正相关。培养时间对温室中葛仙米培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很大,在7-8月葛仙米的生物量出现了负增长,干重生产率最小为-12 mg·L-1·d-1(干重);12月份葛仙米的多糖含量在反应器厚度为10 cm、接种密度为5 g/L时只有为6.6%,在12月份反应器厚度为20 cm、接种密度为50 g/L时高达40.6%;7月份叶绿素含量在反应器厚度为10 cm、接种密度为5 g/L时只有0.8 mg/L,而在12月份反应器厚度为20 cm和接种密度为5 g/L时最高可达10.6 mg/L。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室外中利用200L平板式生物反应器(150×30×60cm)半连续长期培养葛仙米,整个培养期间,记录每天15:00培养液温度波动范围为0-40℃,记录每天12:00光强波动范围为50-2000μmol·m-2·s-1。整个培养期间,干重生产率最高为0.023 g·L-1·d-1,鲜重生产率最高为1.7 g·L-1·d-1。在冬季培养的葛仙米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1.3%和43.7%。培养到5月份,15:00培养液温度长期维持在35℃,12:00光强长期在1500μmol·m-2·s-1以上,此期间的葛仙米群体出现大量破裂,培养周期结束时无完整群体,干重s生产率为-0.011 g·L-1·d-1。为了探讨影响葛仙米室外培养破裂的原因,7-8月份在室外通过遮阳(光强为正常光强的40%左右)与降温(温度控制在28℃以下)的手段尝试培养葛仙米。有遮阳网的情况下,遮光降温组和只遮光组的干重生产率分别为0.023 g·L-1·d-1、0.022 g·L-1·d-1,遮光降温组下培养葛仙米多糖含量高于只遮光组,为46.1%,只遮光组蛋白质含量高于遮光降温组,为34%。而无遮阳网情况下,降温组和对照组中葛仙米均生长到第6天群体颜色由墨绿色变为黄色,到周期结束时群体全部破裂。结果表明:在遮阳网下,降温和不降温葛仙米都能正常生长;在无遮阳网时,降温和不降温葛仙米群体都会全部破裂,导致葛仙米无法生长。
【关键词】:葛仙米 生长 生物反应器 室外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前言12-21
  • 1.1 葛仙米的分类地位、历史和产地及研究价值12-13
  • 1.1.1 葛仙米的分类地位12
  • 1.1.2 葛仙米的历史和产地12
  • 1.1.3 葛仙米的研究价值12-13
  • 1.2 葛仙米的研究进展13-19
  • 1.2.1 葛仙米的生活史13-14
  • 1.2.1.1 形态发育13-14
  • 1.2.1.2 藻殖段分化14
  • 1.2.2 葛仙米生理生化的研究14-17
  • 1.2.2.1 葛仙米光合作用的研究14-15
  • 1.2.2.2 盐胁迫15
  • 1.2.2.3 水与温度胁迫15-16
  • 1.2.2.4 葛仙米多糖的研究16
  • 1.2.2.5 葛仙米藻胆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16-17
  • 1.2.2.6 葛仙米的营养成分分析17
  • 1.2.3 葛仙米人工培养的方式17-19
  • 1.2.3.1 野生葛仙米的生长环境及现状17-18
  • 1.2.3.2 葛仙米的室内培养研究18-19
  • 1.2.3.3 葛仙米的室外培养研究19
  • 1.3 磷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19-20
  •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不同的磷浓度对葛仙米生长的影响21-37
  • 2.1 实验材料21-23
  • 2.1.1 实验材料和试剂21-22
  • 2.1.2 试验仪器22-23
  • 2.2 实验方法23-25
  • 2.2.1 藻种的准备和处理23
  • 2.2.2 干重和鲜重测定23
  • 2.2.3 生产率的计算23
  • 2.2.4 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23
  • 2.2.5 苯酚硫酸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23-24
  • 2.2.6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24
  • 2.2.7 葛仙米的弹力大小测定24
  • 2.2.8 直径分布和粒数的测定24
  • 2.2.9 Fv/Fm值和快速光曲线的测定24
  • 2.2.10 葛仙米群体的数码照片24
  • 2.2.11 葛仙米群体的显微结构24-25
  • 2.3 实验结果25-35
  • 2.3.1 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群体生长的影响25-27
  • 2.3.2 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群体生理生化的影响27-29
  • 2.3.3 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群体的粒径、存活率和弹性的影响29-32
  • 2.3.4 不同磷浓度中葛仙米群体的生长和横切变化图32-35
  • 2.4 讨论35-36
  • 2.4.1 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的生物量和其生化生理生化的影响35
  • 2.4.2 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的群体结构、群体破裂和群体弹性的影响35-36
  • 2.5 小结36-37
  • 第三章 温室中葛仙米的长期半连续培养研究37-47
  • 3.1 实验材料37
  • 3.1.1 材料和仪器37
  • 3.2 实验方法37-39
  • 3.2.1 藻种扩大培养37
  • 3.2.2 实验设置37-38
  • 3.2.3 生长测定38
  • 3.2.4 生产率的计算38
  • 3.2.5 叶绿素a的测定38
  • 3.2.6 苯酚硫酸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38
  • 3.2.7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38
  • 3.2.8 P-I曲线的测量38
  • 3.2.9 水温和光照强度的测量38-39
  • 3.3 实验结果39-45
  • 3.3.1 温室中培养液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39-40
  • 3.3.2 温室中葛仙米的生长情况40-42
  • 3.3.3 温室中不同季节中的葛仙米的生理生化差异42-45
  • 3.4 讨论45
  • 3.5 小结45-47
  • 第四章 葛仙米的室外长期半连续培养研究47-58
  • 4.1 实验材料47
  • 4.1.1 实验材料和试剂47
  • 4.1.2 实验仪器47
  • 4.2 实验方法47-49
  • 4.2.1 藻种的制备47-48
  • 4.2.2 实验设置48
  • 4.2.3 干鲜重的测量48
  • 4.2.4 生产率的计算48
  • 4.2.5 蛋白质含量的测量48
  • 4.2.6 多糖含量的测量48
  • 4.2.7 水温和光照强度的测量48
  • 4.2.8 葛仙米生长的数码照片48-49
  • 4.3 实验结果49-56
  • 4.3.1 全年生长变化49-53
  • 4.3.2 夏季实验结果53-56
  • 4.4 讨论56-57
  • 4.5 小结57-58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5.1 总结与创新性58
  • 5.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弋洋,酆惠芬,宋继昌;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1年02期

2 ;制备生物反应器的方法[J];药物生物技术;2001年01期

3 丁克强,骆永明,刘世亮,邢维芹,吴龙华,宋静,李振高;利用改进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不同通气条件下土壤中菲的降解[J];土壤学报;2004年02期

4 张嗣良,张恂,唐寅,刘健;发展我国大规模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装备制造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07期

5 柯为;生物反应器研究新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6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6期

7 袁辉;李校X;孟欣欣;;我国生物反应器发展现状与对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07期

8 唐江伟;吴振强;;新型生物反应器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年05期

9 江帆;庾在海;王一军;刘晓初;区嘉洁;;转笼生物反应器流场的滑移网格与动网格计算比较[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钟鹏;黄华;杨承凯;张廷芳;;旋转式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检测控制及驱动系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亮;黄可谈;徐向阳;徐京;丁炜;冯丽娟;;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受污染水源水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张耀洲;;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何家禄;张志芳;;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安全性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贡成良;薛仁宇;曹广力;沈卫德;;家蚕生物反应器[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范秀波;刘天庆;刘洋;葛丹;马学虎;;旋转壁生物反应器内无血清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贾景明;胡高升;吴春福;;药用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曾溢滔;;发展动物生物反应器产业[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嗣良;;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多尺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杜金霞;;生物反应器在分子水平的应用与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周百成;王金霞;;藻类生物反应器——原理、应用和产业化策略[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炎、王小胜、郑又群;国内首台蚯蚓生物反应器在我省研制成功[N];河北日报;2002年

2 记者 丁宁 实习生 尹健;用植物表达药物 建安全活体药厂[N];长春日报;2006年

3 严文虎;藻类生物反应器研究尚需突破[N];中国渔业报;2006年

4 记者 王晖;我省生物反应器获美国专利[N];河南日报;2006年

5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张嗣良;我国生物反应器制造水平亟待提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张嗣良;我国生物过程工程研究期待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何国庆 张灏;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学生记者 潘正道 成书冉 胡雨寒;降低膜能耗 污水化资源[N];新清华;2010年

9 善成;人乳铁蛋白奶牛生物反应器产业化项目落户无锡新区[N];中国食品报;2011年

10 记者沐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N];无锡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强;气液固三相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冯伟;气液两相流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周志玮;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结构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张世昌;人工肝支持系统杂交型三维立体式生物反应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王捷;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工况及系统设计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吴松维;填埋垃圾生物反应器反硝化性能及反硝化微生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雪;气升式三相环流生物反应器脱臭性能和优化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8 曹斌;复合生物反应器—膜分离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然;新型复合生物反应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龙焰;生活垃圾快速降解并原位脱氮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丽;布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廖兰;鼓泡生物反应器培养丹参不定根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晶;典型生物反应器传质、混合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4 赵宇鹏;氨氮浓度对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延涛;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振华;复合生物反应器反硝化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正;膜片式微孔曝气生物反应器内流动与传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8 王颖;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碳和氮工业废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9 范正虹;膜—生物反应器在线超声清洗的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王艳芳;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磷浓度对葛仙米生长的影响及葛仙米在室外大型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55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