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微孔缝特征:生物发育与孔隙网络
本文关键词: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微孔缝特征:生物发育与孔隙网络
更多相关文章: 龙马溪组 有机质孔隙结构 CLSM FIB-SEM
【摘要】:以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2套含气页岩为研究目标,结合2套层位古生物发育特征与保存情况,并运用图像分析方法建立了笔石立体结构模型,定量对比分析了2套层位有机质孔隙结构特征。筇竹寺组炭质化石以藻类为主,受矿化影响明显,化石内部孔隙空间较大但相对孤立分布,且围岩致密,分散有机质内海绵状孔隙发育程度低于龙马溪组。龙马溪组保存了大量炭化笔石薄膜并沿层面发育,高TOC层段与高笔石丰度层段对应发育,导致气体有利赋存空间与岩石力学薄弱面直接相连;同时笔石体呈多层炭化薄膜保存,保留有一定的层间孔隙,通过笔石体立体模型的建立,表明笔石体内仍有一定的孔隙空间,沥青填充部分孔隙,对气体的保存起到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龙马溪组 有机质孔隙结构 CLSM FIB-SEM
【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214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72155)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 引言页岩气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孔隙结构特征为页岩气地质理论的重点。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等成分组成,具多微孔性、低渗透率特点[1];页岩气储层孔径较小,Barrnett页岩典型的孔喉小于100nm[2],北美产气页岩10nm左右的纳米孔隙含量丰富[3-4]。通过结合岩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启立;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要惠芳;刘鸿福;康志勤;宋晓夏;冯增朝;;基于显微CT的不同煤体结构煤三维孔隙精细表征[J];煤炭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静;高温及三维应力下油页岩细观特征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凯;鸭蛋壳的力学特性及多孔超微结构的渗透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姬琛;滩羊肉冷冻干燥中水与香气成分扩散模型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雄;丁王飞;张洋;李亮;;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的渗流模型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胡雅y=;乳状液的渗流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3 王浩,张东明,尹光志;重正化模型及其在岩石失稳破坏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陈永平,施明恒;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导热系数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5 金仁喜,淮秀兰;多孔介质高强度传热传质的理论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6 张新铭;彭鹏;曾丹苓;;石墨泡沫新材料导热的分形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1期
7 柴振华;郭照立;施保昌;;利用多松弛格子Boltzmann方法预测多孔介质的渗透率[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8 胡玉坤;丁静;;多孔介质内部传热传质规律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11期
9 杨瑞成,羊海棠,彭采宇,冯辉霞;逾渗理论及聚合物脆韧转变逾渗模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徐英英;袁越锦;袁月定;;土壤热质传递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英尔;黄润秋;;岩石的渗透率与孔隙体积及迂曲度分形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学文;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渗流规律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黄晓明;多孔介质相变传热与流动及其若干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宋怀玲;几类地下渗流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吕兆兴;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理论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立虎;煤沥青流变性能及其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2 胡光洲;氧化沥青的制备及其表征[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娟;种子热泵变温干燥过程的实验及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锐剑;煤沥青流变性能的评价和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根;马文辛;LUBA Jansa;黄文明;曾祥亮;张长俊;;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2 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2期
3 张小龙;李艳芳;吕海刚;闫建萍;妥进才;张同伟;;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有机质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4 王适择;李忠权;郭明;李洪奎;;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36期
5 周恳恳;牟传龙;梁薇;葛祥英;;湘西北龙山、永顺地区龙马溪组潮控三角洲沉积的发现——志留纪“雪峰隆起”形成的新证据[J];沉积学报;2014年03期
6 刘树根;王世玉;孙玮;冉波;杨迪;罗超;叶sズ,
本文编号:570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57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