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及表土持水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工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及表土持水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蓝藻接种 生物结皮 发育演替 持水量 库布齐沙漠
【摘要】:为了解接种蓝藻对荒漠地区表土持水特性的改善作用,对库布齐沙漠东缘达拉特旗地区人工接种蓝藻后形成的生物结皮进行了发育演替及持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荒漠蓝藻之后,藻结皮能够很快形成,并在一些微环境下藻结皮直接演替为藓结皮(接种2~3 a后).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表土生物量、多糖含量、厚度以及孔隙度增加,而土壤容重减小;同时,形成结皮之后表土质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沙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粒、黏粒含量增加.实验还发现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表土含水量与饱和持水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即:藓结皮藻结皮流沙,藻结皮中的含水量(饱和持水量)为流沙中的1.1~1.3倍,藓结皮中的含水量(饱和持水量)为流沙中的1.8~2.2倍.相关分析表明表土含水量及饱和持水量与表土生物量、多糖含量、厚度、容重、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与表土孔隙度和沙粒含量呈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表土黏粒的含量,而影响饱和持水量的主要因素为表土孔隙度.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蓝藻接种 生物结皮 发育演替 持水量 库布齐沙漠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420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100,31170464)
【分类号】:S154
【正文快照】: 生物土壤结皮主要是由蓝藻优先在土表拓殖生长,表土稳定后其他真核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逐渐也生长其上形成易剥离的生物土壤复合层[1].它们广泛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甚至在一些区域占到生物覆盖的70%以上[2,3].研究人员根据结皮发育演替的程度以及其中优势群落的不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饶本强;李华;熊瑛;兰书斌;李敦海;刘永定;;实验室条件下蓝藻结皮对低温光照胁迫的响应与微结构变化[J];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2 兰书斌;胡春香;饶本强;吴丽;张德禄;刘永定;;人工藻结皮形成过程中表土非降雨型水分吸收的变化情况[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8期
3 饶本强;吴易雯;李华;李敦海;刘永定;;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人工结皮对露水凝结作用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崇峰;蔡强国;张兴昌;马力;;土壤结皮的发育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2 胡春香,马红樱,庞海龙,张德禄;兰州五泉山的藻类及其分布[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3 宋阳,严平,张宏,孟祥亮;荒漠生物结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干旱区研究;2004年04期
4 刘畅;魏晶;张川;余建新;;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集水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1期
5 JunHong ZHANG;Bo WU;YongHua LI;WenBin YANG;YaKai LEI;HaiYan HAN;Ji HE;;Biological soil crust distribution in Artemisia ordosica communities along a grazing pressure gradient in Mu Us Sandy Land, Northern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3年02期
6 ;The ecohydrology of the soil-vegetation system restoration in arid zones: a review[J];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09年03期
7 马红樱;;培养时间对五种荒漠藻胞外多糖性质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Non-rainfall water sources in the topsoil and their changes during formation of man-made algal crusts at the eastern edge of Qubqi Desert,Inner Mongolia[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年09期
9 兰书斌;胡春香;饶本强;吴丽;张德禄;刘永定;;人工藻结皮形成过程中表土非降雨型水分吸收的变化情况[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8期
10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ir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杰;鄂尔多斯及其毗邻地区生物结皮层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谢作明;荒漠藻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及其结皮形成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3 任晓旭;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陆地藻类在不同土壤基质中的生长以及土壤结皮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侯慧;松嫩草甸草原结皮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微生境分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铭(山献);土壤藻类对土壤质量指标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范亚军;亚气生蓝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宣萌;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亚气生蓝藻的分类研究及生态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修瑾;吉林省五女峰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苏振宏;生物结皮中蓝藻多样性及其环境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茜;发菜细胞开放式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
9 饶欣;吉林省望天鹅峡谷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淑荣;吉林省靖宇县白山湖风景区(仁义砬子段)亚气生蓝藻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汤俊;宋立荣;孙松松;魏海慧;万能;;低光低温联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复苏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2 胡春香,张德禄,刘永定,黄泽波,B.S.Paulsen;荒漠藻结皮的胶结机理[J];科学通报;2002年12期
3 饶本强;王伟波;兰书斌;李敦海;胡春香;刘永定;;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4 武文一;于显威;杨晓晖;于春堂;卢晓杰;;库布齐沙漠北缘沙丘不同部位露水凝结量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3期
5 饶本强;吴沛沛;李敦海;陈坤;刘永定;;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1年02期
6 杨晓晖,张克斌,赵云杰;生物土壤结皮——荒漠化地区研究的热点问题[J];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7 陈兰周,刘永定,李敦海,沈银武,谢作明;荒漠藻类及其结皮的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3年02期
8 张守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J];植物学通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德仁;;沙漠生物结皮对维管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2 闫德仁;张玉峰;王丽;杨柏友;;沙漠生物结皮层覆盖对风沙土水分蒸发特征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3 王丽;闫德仁;;生物结皮层覆盖对风沙土水分蒸发特征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兰书斌;胡春香;饶本强;吴丽;张德禄;刘永定;;人工藻结皮形成过程中表土非降雨型水分吸收的变化情况[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8期
5 薛英英;闫德仁;李钢铁;;鄂尔多斯地区沙漠生物结皮特征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许忠;风沙对沟川发育的影响[J];泥沙研究;1983年02期
7 闫德仁;薛英英;赵春光;;沙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层腐殖质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7年12期
8 闫德仁;季蒙;薛英英;;沙漠生物结皮土壤发育特征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6年05期
9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丽燕;吾尔妮莎·沙衣丁;阿不都拉·阿巴斯;;荒漠化地区生物结皮的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书斌;吴丽;饶本强;张德禄;刘永定;胡春香;;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表土持水特性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张静;张元明;;冻融过程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张丙昌;张元明;赵建成;陈荣毅;郑云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不同演替阶段中藻类的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4 张如强;王迎春;;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土壤微生物动态与油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A];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焦雯琚;朱清科;张宇清;张岩;吴秀芹;;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地生物结皮分布影响因子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李世荣;李永贵;段淑怀;周心澄;;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地土壤理化性状演变研究[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朱秀端;;闽北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和防洪减灾作用探讨[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隋跃宇;张兴义;赵军;孟凯;;农田黑土空间理化性状变异特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廖洋;赵仕林;杨丽雪;赵凡;王咏梅;李可;;绿色固体复合肥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魏丹;;不同培肥措施对石灰性黑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因子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堂;玉米遭受涝灾咋补救[N];农资导报;2006年
2 丹麦品氏托普公司 张晓春;泥炭的分类与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德仁;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的肥岛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倪含斌;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区水土流失动态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夏静芳;沙棘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与植被配置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张敏;林火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李鹏;黄土区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机理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姜娜;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态需水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照堂;风沙流对生物结皮的冲击破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莉;黄土区生物结皮移除干扰的土壤水分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建振;陕北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土壤水分效应及其人工培育技术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信熙卿;青藏高原东缘沙化区生物结皮中藻类组成及其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生物结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刘慧娟;毛乌素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细菌多样性分析与拮抗菌株5A5-3的筛选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胥德丽;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的光合和呼吸特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燕慧;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对土壤肥力时空异质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付广军;毛乌素沙地固沙林地土壤生物结皮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孟杰;黄土高原水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时空发育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2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74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