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椴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方程

发布时间:2017-08-28 00:14

  本文关键词:紫椴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方程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摘要】:紫椴是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9株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根据胸径(DBH)大小将紫椴划分为3个等级: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以不同高度处树干直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紫椴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显示:1)随着径级的增加,紫椴干、根生物量比例先增加后减小而树冠生物量比例先减小后增加,但不同径级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径级紫椴枝、叶生物量均位于树冠中下层;3)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31;4)胸径和树高与地上竞争强度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P0.001),地上竞争强度并没有影响树冠比例、茎叶比和根冠比,但与树高胸径比成幂相关(P0.05);5)综合考虑模型的可解释量及回归系数显著性可知,胸径是预测紫椴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最可靠变量。更准确地估测紫椴各器官生物量需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径级建立相应的生物量方程。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吉林省延边州林业管理局;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2B0203) 北京市共建项目“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杨树抗逆机理研究”
【分类号】:S718.5
【正文快照】: 关于森林生物量估测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于森林碳储量方面的研究[1]。植物生物量在评估森林结构、养分循环和森林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4]。进行野外实验,直接称取植物各器官质量无疑是最准确的方法,但是此方法耗时耗力,且对林地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微微;许颖;穆立蔷;;紫椴的研究进展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9年02期

2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1年05期

3 范春楠;庞圣江;郑金萍;李兵;郭忠玲;;长白山林区14种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杜凤国,苏春华,李云凤,钱树伦, 张孝江,陈英,李光成;紫椴和糠椴种子解剖构造的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陈传国;郭杏芬;;阔叶红松林生物量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1984年02期

6 王蕾;张春雨;赵秀海;;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J];林业科学;2009年05期

7 罗云建;张小全;王效科;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9年08期

8 李晓娜;国庆喜;王兴昌;郑海富;;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J];林业科学;2010年08期

9 黄玫;季劲钧;曹明奎;李克让;;中国区域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模拟[J];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10 汪金松;张春雨;范秀华;赵亚洲;;臭冷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J];生态学报;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晴;李力;;我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2 努尔比亚·阿布力米提;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于苏云江·吗米提敏;Niels Thevs;;塔里木河中游柽柳群落生物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3 董宇;;我国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李岚;于法展;王朋晓;张彩云;;苏北低山丘陵区群落次生演替中碳贮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张春雨;赵秀海;王新怡;侯继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6 章志都;徐程扬;蔡宝军;李翠翠;袁士保;杨程;彭强;金桂香;;林分密度对山桃树冠结构的影响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方伟东;亢新刚;赵浩彦;黄新峰;龚直文;高延;冯启祥;;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张志;田昕;陈尔学;何祺胜;;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廷龙;孙睿;胡波;党一诺;孙亮;;北京西北部典型城市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特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义祥;吴志丹;翁伯琦;邢世和;王峰;;7年生柑橘果园植被的碳吸存研究[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广;李贵才;王军邦;;中国陆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谭骏珊;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石军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星欧;基于目标分解的全极化雷达数据估算生物量相关参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白燕远;植物地下和地上密度调控的差异随湿润度梯度变化的定量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凤芹;冀北山区典型林分类型结构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江;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鲍颖;全球碳循环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浦孝;山东沙质海岸防护林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秀丽;安徽省“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碳收支估算及其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贺旭东;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其呼吸通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国斌;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碳吸存及分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晓曼;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雯雯;区域杉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清单及可靠性检验[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利平;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_2通量特征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卢振龙;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9 马旺;辽河源主要森林类型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秦琰;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宇;;我国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谢遵国,刘平,王辉忠,邹威,李淑玲,殷霈瑶,滕岩;沙松紫椴扦插繁殖技术[J];北方园艺;1999年02期

3 马钦彦;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4 耿玉清,单宏臣,谭笑,孙向阳,王登芝;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土壤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姜萍;叶吉;吴钢;;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样地木本植物组成及主要树种的生物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6 张春雨;赵秀海;王新怡;侯继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邵国凡;红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8 彭海源,李坚,丁汉喜,崔永志,乔玉娟;东北六种阔叶树散孔材超微结构观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9 葛剑平,郭海燕,陈动;小兴安岭天然红松林种群结构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10 沙丽清,曹敏;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下及林窗中土壤养分对比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静,王政权,刘雪峰;霜冻害对紫椴人工幼龄林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杜凤国,苏春华,李云凤,钱树伦, 张孝江,陈英,李光成;紫椴和糠椴种子解剖构造的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郭明辉,郭丽;抚育间伐对紫椴木材材质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徐程扬,翟明普;紫椴幼苗的叶片运动与光截获[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5 冯学全,王德艺,李国忠,王君山,丁泽斌;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紫椴蒙古栎混交林[J];河北林果研究;2001年04期

6 张有富,陈文山,刘高义,周道军,依冠军;紫椴硬枝扦插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7 邹学忠,阎忠林,,韩素梅,刘清田,纪文录,吕长波;紫椴育苗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4年Z1期

8 张国珍,陈立新,陈祥伟;紫椴人工幼林适生立地条件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9 徐程扬,张晶,刘强,李刚;紫椴幼树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廉守喜,乔静,张和生,李贵莲,祁永会;紫椴优良无性系的初步评价[J];防护林科技;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坚;李坚;刘一星;;用于木材功能性改良的有机气凝胶合成[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吴杰;梁诗魁;;紫椴休眠期枝条中营养含量的积累与来年产蜜量之间的关系初探[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祁永会;郭树平;;紫椴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隋淑娟;王奉强;陈琳;于菲;;Py-GC-MS法研究磷-氮-硼阻燃剂对木聚糖热解产物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5 王志农;郭佳;陈晓;;北京市风景名胜区植物群落及其保护[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庆安;森林奇观[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路端正;慕田峪风景区植物调查散记[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长春市林科院研究员 王立娟;我省苗木市场需求有商机[N];吉林农村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高志广 见习记者 安珏琼;沈三年内一街一树一路一景[N];沈阳日报;2010年

5 王如;煦园,煦园[N];文学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王海虹 记者 张伟;万人义务植树 共建绿色鞍山[N];鞍山日报;2005年

7 记者董少东通讯员刘志远;平谷又添一市级自然保护区[N];北京日报;2003年

8 肖红;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于冰 本报记者 王昀;森林旅游绿意中放飞快乐[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江艳梅;新宾法院审结一批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案[N];人民法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程扬;紫椴幼苗、幼树对光的响应与适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2 蒋云峰;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主要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慧珍;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树干液流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南;紫椴种子休眠机理及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祁永会;紫椴无性繁殖配套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王军邦;紫椴人工林竞争机制及生长动态模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杨金英;K~+和Ca~(2+)及生长调节剂增强水曲柳、紫椴幼苗抗寒性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孙欣欣;遮荫对胡桃楸和紫椴苗木形态和生理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王东升;山东省紫椴和野核桃AFLP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赢男;紫椴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安磊;城市生境中紫椴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王志新;紫椴幼苗对城市重金属污染和干旱胁迫的抗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马瑶;不同地理分布区紫椴形态解剖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6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746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