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05:02

  本文关键词:水分胁迫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水分胁迫 生物量 阔叶红松林


【摘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树为研究对象 ,设置 3个水分处理 ,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 85 %~ 10 0 % (对照 )、6 5 %~ 85 % (MW )、4 5 %~ 6 5 %(LW )。对不同树种在不同处理下的生长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含量对供试树种的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叶片数量、茎干重、根长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但各个树种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在中度水分胁迫下 ,红松和水曲柳在总生物量降低的同时增加了地下生物量的比例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值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79 31%和 2 3 91%。而胡桃楸和椴树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4 2 32 %和 7 92 %。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 ,供试树种中只有红松的的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了 2 7 5 % ,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树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在供试树种中 ,红松对土壤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最强 ,水曲柳仅对中度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而胡桃楸和椴树均不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水分胁迫 生物量 阔叶红松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730119)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创新项目(SCXZD01010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领域前沿资助项目。
【分类号】:S718.4
【正文快照】: 1 引 言水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 ,也是限制植物在自然界分布和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约有 2 / 3的陆地生态系统处于水分胁迫与半水分胁迫状态 ,甚至有一些处于非常湿润的植物群落 ,如热带雨林 ,在一天之内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 (如轻度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书存,陈灵芝;辽东栎幼苗对干旱和去叶的生态反应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2 朱维琴,吴良欢,陶勤南;作物根系对干旱胁迫逆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2年04期

3 韩蕊莲,梁宗锁,邹厚远;四个树种在干旱下的生理适应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孙存华;模拟干旱诱导对藜抗旱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1期

5 王淼,代力民,姬兰柱,李秋荣;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对干旱胁迫的生态反应及生物量分配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6 宇万太,于永强;植物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长卷;田雪亮;吴雪平;;小麦根系抗旱适应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杨思河,文诗韵,尹忠馥,林继惠,王昌杰,姜波,黄刚;柞蚕场蒙古栎冠层结构与光合生产力研究[J];蚕业科学;1992年02期

3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沈振西,李英年,周兴民,严作良,刘伟;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2年02期

4 鲍雅静,李政海,仲延凯,杨持;不同频次刈割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能量固定与分配规律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4年05期

5 张礼军,张恩和,郭丽琢,黄高宝;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系统根系分布及吸收活力的调控[J];草业学报;2005年02期

6 李贤伟;张健;陈文德;范冰;董慧霞;;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分布与生长特征[J];草业学报;2005年06期

7 孙志高;刘景双;杨继松;周旺明;秦胜金;赵卫;;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J];草业学报;2006年02期

8 杨鑫光;傅华;张洪荣;赵纪东;;水分胁迫对霸王苗期叶水势和生物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6年02期

9 蔡大鑫,沈能展,崔振才;调亏灌溉对作物生理生态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金剑,刘晓冰,王光华,李艳华,潘相文,S.J.Herbert;大豆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J];大豆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宏海;朱建军;夏徽;张旺锋;勾玲;赵瑞海;;滴灌棉田根区水分对棉花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谭宗琨;;高温干旱胁迫对早熟荔枝果实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亚琦;唐宇丹;石雷;张少英;李向应;;辽东栎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花;放归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预选栖息地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明如;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机理与构建模式[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翟丙年;供水条件下施氮对作物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熊明彪;长期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小麦系统中钾素利用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白尚斌;西南桦、思茅松和北美红杉幼苗对N、P养分的适应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岳彩鹏;低温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刘慧英;嫁接影响西瓜果实品质和幼苗耐冷性的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朱维琴;矿质、有机氮营养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旱生理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吕金印;小麦生育后期限量供水的生理生化基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周兴元;几种暖季型草坪草耐盐及耐荫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广元;沙漠葳(Chilopsis linearis)引种与繁育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邱建亮;水稻抗旱指标的筛选与鉴定[D];扬州大学;2007年

3 张俊娥;桑粮间作条桑的根系分布和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苗海霞;干旱胁迫下6种经济林树种苗期反应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包永红;樟子松对水分胁迫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6 谢吉容;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 Mairei Cheng et L.K.F)抗寒性的变化及其适应性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韩艳丽;根系分区交替供水对玉米养分吸收影响的机理与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8 孟凡珍;不同季节生态型大白菜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9 韦青侠;“天达—2116”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董桂菊;伤根对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吉跃;PV技术在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2 张大勇,姜新华,赵松龄;再论生长的冗余[J];草业学报;1995年03期

3 白永飞,许志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羊草草原群落地上部生物量影响的数学模型[J];草业学报;1997年02期

4 张大勇,姜新华,赵松岭,段舜山;半干旱区作物根系生长冗余的生态学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5期

5 马瑞昆,蹇家利,贾秀领,刘淑贞;供水深度与冬小麦根系发育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年03期

6 吕金印,,高俊凤;水分胁迫对小麦根质膜透性与质膜组分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6年01期

7 冯广龙,罗远培,刘建利,杨培岭;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与冠生长及功能间的动态消长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年02期

8 王晨阳,马元喜;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2年04期

9 魏虹,林魁,李凤民,赵松岭,张荣,原保中;补充供水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王世绩;刘奉觉;刘雅荣;;五个杨树无性系冬季水分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文;刘也;;阔叶红松林微量矿质元素营养动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2 王强;陈晓梅;王希臣;;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循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鲁绍伟;陈吉虎;高旭彪;聂森;;水分胁迫下3椴树树种的光合作用特征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4 安凤生;彭志成;;东部林区恢复阔叶红松林的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5 赵晶;张军辉;韩士杰;王树堂;王树起;程徐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孙守文;李宏;丛者福;邓江宇;;水分胁迫对天山圆柏光合响应特性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冯燕;王彦荣;胡小文;;水分胁迫对两种荒漠灌木幼苗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8 杜朋选;孙鹏森;刘世荣;刘兴良;;川滇高山栎幼树叶片反射光谱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响应[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9 李利;吕湘芳;潘响亮;李宏;陈宝军;;模拟水、盐胁迫对沙棘幼苗PSII活力影响的对比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1年04期

10 曹书敏;杨晴;杨俊明;李搬顺;黄印冉;张均营;;家榆和金叶榆光合·蒸腾及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慧君;洪剑明;;不同营养状况的泡桐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反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贾慧君;郑槐明;洪剑明;;泡桐幼苗对水分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的研究[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张冰玉;苏晓华;张香华;;抗水分胁迫转基因杨树的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4 秦帧;洪剑明;贾慧君;;水分胁迫对稳态营养条件下泡桐根细胞质膜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叶功富;张木清;罗俊;;水分胁迫下木麻黄小枝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季孔庶;孙志勇;;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于立忠;伊艳清;杨蔚峰;李鹏飞;卢正茂;姜金波;宋秀芹;王伟;;人工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贾慧君;洪剑明;;抗旱性不同的两种泡桐对水分胁迫的反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刘延吉;王淼;徐晓辉;陈凤玉;;杨树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机制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金光泽;田悦颖;解兴词;;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生态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林业抗旱救灾科技实用技术(下)[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平;从“红松养人”到“人养红松”[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范瑞红 记者 王乐;中央财政科技资金助推红松经营[N];伊春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小丽;喀斯特地区3个榆科树种整体抗旱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景茂;银杏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童方平;湿地松优良家系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李晓清;希蒙得木对干热胁迫的响应及引种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安慧君;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吴晓春;小兴安岭原始林与次生林景观及数字化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夏富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任军;水曲柳根系呼吸特性及其对土壤氮素反应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赵溪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谢会成;栓皮栎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霞;刺山柑的组织培养与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于成龙;水分胁迫对几种造林树种抗旱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范杰英;9个树种抗旱性的分析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肖云鹏;营养元素对水曲柳抗旱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5 郑书星;欧洲黑杨基因资源的抗旱性及遗传变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慧佳;水分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理形态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青红;胡杨、灰叶胡杨对水分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D];石河子大学;2006年

8 郭世军;柠条体内甜菜碱的含量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D];山西大学;2008年

9 韩亚琦;槲栎两变种对盐分和水分胁迫生理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建兵;马尾松苗木渗透调节物质与耐旱性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9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789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