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干支流水沙对黄河内蒙古河道冲淤量的贡献率

发布时间:2017-10-30 15:24

  本文关键词:干支流水沙对黄河内蒙古河道冲淤量的贡献率


  更多相关文章: 黄河上游 干支流水沙 河道冲淤 贡献率 内蒙古河段 十大孔兑


【摘要】:根据大量实测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干支流水沙对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冲淤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2-2012年长系列黄河干流径流量、输沙量和支流十大孔兑输沙量等3个影响变量对干流河道冲淤量的贡献率在汛期分别为20.6%、23.1%和56.3%;年内分别为24.8%、24.7%和50.5%。由此可以看出,十大孔兑来沙对该河段冲淤量影响最大,而干流水沙对该河段冲淤量影响程度相当。1960-1986年时段3个影响变量对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7.6%、17.4%和65.0%;而1987-2012年时段3个影响变量对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8%、14.7%和76.5%。由于1987-2012年时段干流来水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十大孔兑来沙对该河段冲淤量影响程度进一步提高,贡献率达到76.5%。因此,要想减少该河段的淤积,首先要减少十大孔兑入黄沙量,其次要减少干流来沙和增加干流来水量。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黄河上游 干支流水沙 河道冲淤 贡献率 内蒙古河段 十大孔兑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B02B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KY-JBYW-2014-05;HKY-JBYW-2016-18)
【分类号】:TV147
【正文快照】: 黄河内蒙古河段处于黄河上游区的下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自刘家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库修建运行和宁蒙区段大规模开垦引水以来,内蒙古河道来水量大幅度减少[1-3],水流挟沙能力降低,导致河道严重淤积[4-6],河道排洪、排凌能力降低[7-9],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志勇,张德茹,袁玉萍;黄河艾山以下河道引水引沙与河道冲淤关系的分析[J];泥沙研究;1995年03期

2 尤联元;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3 牛文臣,徐建新;引黄与河道冲淤关系的研究[J];泥沙研究;1987年02期

4 王玉哲,田喜龙,张子文;东辽河河道冲淤变化原因浅析[J];吉林水利;1996年05期

5 刘斌;由宝宏;王春华;;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变化分析[J];人民黄河;2007年10期

6 张峰;吕景泉;王仁君;;河道冲淤计算方法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5期

7 林秀芝;刘琦;曲少军;;黄河下游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影响分析[J];泥沙研究;2010年06期

8 常温花;侯素珍;王平;胡恬;;黄河内蒙古段洪水对河道冲淤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0年12期

9 胡兴林;王静;蓝永超;李文治;赵昌瑞;;黄河内蒙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沙输移过程的关系分析[J];水文;2012年02期

10 郭恒亮;赫晓慧;石姗;;黄河郑州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民黄河;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茹玉英;彭红;王开荣;;近十年黄河口河道冲淤特性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陈俊卿;高振斌;何传光;蒋公社;尚应庆;;黄河东营段河道冲淤对引供水的影响[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3 侯志军;赵双权;耿少文;;近年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变化特性[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石国钰;许全喜;;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河床自动调整作用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士和;梅军亚;罗秋实;徐林波;;漳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形—维数值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徐雪松;赵晓冬;窦希萍;王向明;;山溪性强潮河流裁弯后河道冲淤变化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7 王建;刘平;高正荣;白世彪;曾光杰;屈贵贤;;长江干流江苏段四十四年来河道冲淤变化的时空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高振斌;崔玉刚;岳成鲲;尚应庆;高召民;;调水调沙对黄河山东河段的冲淤影响分析[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平;GIS支持下的长江干流江苏段河道冲淤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18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118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