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水泵吸水室内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泵站水泵吸水室内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出处:《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动力学 CFD 取水泵站 涡核区 M型防涡装置
【摘要】:取水泵站内产生漩涡和泥沙沉积是影响泵站效益发挥的两个重要问题。该文以巴基斯坦拉合尔地区南迪普电站的取水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吸水室在设置M型防涡装置后,水泵吸水管内及进水流道内的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基于CFD的模拟技术,成功重现了吸水管内涡核区的分布;当设置M型防涡装置后,吸水管内最大涡流角为4.82°,相对无防涡装置时,降低了72.69%;通过定义流速的标准差定量的表证水流均匀性,同时,解释了M型防涡装置的消涡机理。该研究为大型取水泵站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Abstract]:The whirlpool and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pumping station are two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benefit of the pumping station. This paper takes Pakistan Lahore South Station Depp pumping s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hysical model test and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method, study the suction chamber in the setting of M type anti vortex device, pump water pipe and the water inlet water flow 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FD, successfully reproduce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in the suction vortex area; when the vortex prevention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M type suction tube, the maximum swirl angle is 4.82 degrees, relatively free of anti vortex apparatus, reduced by 72.69%; quantitative defined b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velocity of uniform flow of water table card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lain the eddy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anti vortex device type M.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large water pump st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17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2015-K7-009)
【分类号】:TV675
【正文快照】: 0引言电站冷却水系统的构成通常需要大型取水泵站从河流或水库中取水。取水泵站由于结构简单、流量和扬程适应性强,在电站冷却水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取水泵站体型设计不合理,会诱发附底涡或附壁涡,从而导致振动、噪声,甚至增加叶轮轴承的负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第12卷(1997年)总目次[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7年04期
2 戴世强;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4期
3 戴世强;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年04期
4 ;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4年02期
5 汪德胜;第二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暑期研讨会在广州举办[J];泥沙研究;1987年04期
6 黄力;’94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黄山市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4期
7 戴世强,邵维文;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在浙江岱山召开[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8年04期
8 ;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4年01期
9 刘桦;李家春;何友声;孟庆国;;“十一五”水动力学发展规划的建议[J];力学进展;2007年01期
10 ;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会议纪要[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附录2水动力学进展与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沈泓萃;谢华;;鱼游水动力学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系统的顶层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A大会报告[C];2014年
3 骆辉煌;廖文根;彭静;;RMA2模型在五里湖水动力学特性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梅欣佩;李占斌;刘亚东;;雨滴打击对陡坡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德奎;半圆型防波堤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锋;植物“柔性坝”过流水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5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34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