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桩防渗墙的安全运行寿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搅拌桩防渗墙的安全运行寿命试验研究 出处:《人民黄河》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一定的水泥掺入量及渗透水头作用条件下,从搅拌桩防渗墙的溶蚀试验入手,将CaO的溶蚀率与墙体耐久性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搅拌桩防渗墙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力学强度和渗透变形的影响论证,给出了搅拌桩防渗墙的安全运行寿命评估计算方法,评估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合理的。结论表明,0.3 m厚的防渗墙在2 MPa水头作用下,安全运行寿命为40~50 a,其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CaO的溶蚀率对搅拌桩防渗墙的强度和渗透性有很大影响,CaO的溶蚀率达到30%时,抗压强度将折半,溶蚀率超过30%时,墙体可能遭到破坏。
[Abstract]:......
【作者单位】: 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V543.8
【正文快照】: 搅拌桩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在水利工程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河道治理、坝基防渗处理、病险水库加固、围堰堰体防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泥搅拌桩防渗墙作为截渗墙的一种,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而且可以堵截漏洞、裂缝等渗流通道,截断渗流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介玉新;周厚德;;防渗墙的弯矩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2 王辉雄;;振动沉模超薄防渗墙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年Z1期
3 王辉雄;;振动沉模超薄防渗墙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小水电;2010年01期
4 姜永兴;瞿忠烈;;蓄水过程对防渗墙应力应变的影响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张波;;防渗墙墙体材料研究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6 仇延林;王宁;;坝体防渗墙设计之浅见[J];内蒙古水利;2012年03期
7 郑海圣;周嵩;刘武;车富强;张璇;;防渗墙深度对闸坝深厚透水层渗流特性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9期
8 赵坚,盛金昌,刘庆;关于堤防搅拌桩防渗墙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0年04期
9 王立权,宁少予,罗莹;振动切槽防渗墙技术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0年02期
10 周伟程;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及实际应用[J];中国水利;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永梅;姚成林;;境主庙水库防渗墙检测[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熊进;刘百兴;李思慎;;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薄防渗墙技术检验标准简介[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3 任冶;卢家勇;;在卵石地层中建造连续防渗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熊进;刘百兴;李思慎;;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薄防渗墙技术检验标准简介[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吴梦喜;胡小红;伍小玉;;坝基两道防渗墙水头分担情况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娟;王冬珍;刘汉中;;青草沙水库北围堤防渗墙结构对渗流场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韩伟;张聚生;刘勇;;漂卵石地层中薄防渗墙快速施工技术[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云江;谢蒙;李伟;;某水利枢纽防渗墙查漏及堵漏经验总结[A];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论文集[C];2009年
9 程瑶;张美霞;唐朝晖;;水泥土薄型防渗墙最优配合比试验研究及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向永忠;;冶勒水电站大坝基础防渗墙墙体材料研究[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许广智 石建成;水利防渗墙的施工及灌浆技术[N];伊犁日报(汉);2007年
2 任峰光;走科技兴局之路 产值七年翻两番[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记者 乔地 通讯员 王彦荣;高聚物防渗墙可有效破解堤坝渗漏瓶颈[N];科技日报;2011年
4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追踪”系列报道——监测篇$$为隐蔽工程“体检”[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马智博;西泉眼水库防渗墙建设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志杰 通讯员 王金生;招标“招”来“金凤凰”[N];中国水利报;2001年
7 廖树材;科学把握加固与防渗[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大宇;管涌发展与悬挂式防渗墙作用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张伟;渗流场及其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和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浩;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法的深基坑防渗墙实测位移反馈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娜;土石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防渗墙应力状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韩文涛;浑水渗流理论与坝基防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贺国平;黄河影响带地下水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本文编号:1352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35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