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沼蛤幼虫管道湍流灭杀试验研究Ⅱ:灭杀效果

发布时间:2017-12-30 02:08

  本文关键词:沼蛤幼虫管道湍流灭杀试验研究Ⅱ:灭杀效果 出处:《水利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沼蛤幼虫 管道 致紊材料 高频脉动 死亡率


【摘要】: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作为典型入侵性底栖动物,可造成管道严重堵塞,威胁技术供水系统正常运转。前期试验研究了致紊材料对管道水力特性的改变,为验证致紊材料对管道沼蛤幼虫灭杀效果,本研究选用水力学试验推荐的4种致紊材料并采用普通和加密两种方式布置在管道中。分别进行了脉动灭杀试验(试验系统流量=0.018 m~3/s)和死循环(系统补给流量≈0 m~3/s)灭杀试验,采样和显微观测统计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密度及死亡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沼蛤幼虫基本处于前期壳顶阶段,经过脉动管后死亡方式主要为组织流出、组织脱落和壳体破碎。脉动试验中6 mm孔板对沼蛤幼虫灭杀效果最好,加密布置可以提升大孔径孔板和筛网的灭杀效果。采用幼虫相对体长d*(幼虫体长与Kolmogorov长度尺度之比)衡量致紊材料的灭杀效果,当下游主流区(d*)_(max)0.7时灭杀效果明显。死循环在5 min内可以迅速提高沼蛤幼虫死亡率,之后死亡率基本稳定,所以如能保证幼虫在脉动场中被作用达一定时间,即能对其进行有效灭杀。
[Abstrac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琅琊山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9146,51309264,51479091)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亏损及防治对策研究(SGTYHT/13-JS-177)
【分类号】:Q958;TV13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 沼蛤(拉丁名:Limnoperna lacustris或Limnoperna fortunei)属双壳纲异柱目贻贝科,原产于我国南方河流[1],属于典型入侵性底栖动物,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淡水河湖及水库中[2]。沼蛤入侵主要发生在浮游幼虫阶段,幼虫悬浮在水中并随水流大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华;;采用交流高频脉动方式在3比特彩色TFT—LCD上显示5比特电视图像[J];发光快报;1992年05期



本文编号:1352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352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