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步进光电式变形监测仪器的长期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02 07:07

  本文关键词:步进光电式变形监测仪器的长期应用 出处:《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坝安全监测 步进光电式变形监测仪器 水平位移 自动化


【摘要】:为了解步进光电式变形监测仪器的长期应用情况,根据17年的长期应用,分析典型倒垂线测点的166组观测数据,结果显示自动化与人工比测的规律一致,两者差值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基准长度测值的离散性较小,没有趋势性变化,其他测点也有相似的规律。在工程运行单位的有效管理之下,步进光电式变形监测仪器及其自动化系统在水工环境下保持高精度长期正常运行,满足大坝安全监测的需要。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the step photoelectr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17 years, 166 sets of observation data of typical inverted perpendicular point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ws of automation and manual comparison are consist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value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law, the measured values of the reference length are less discrete, no trend changes, other measuring points also have similar laws, unde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operation units. The step photoelectr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its automatic system keep high precis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for a long time under the hydraulic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作者单位】: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大唐陈村水力发电厂;
【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GB2332064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915010)
【分类号】:TV698.1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大坝建设完成后长期运行中,安全监测系统为其正常运行保驾护航,监测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水平位移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监测项目之一,常用垂线结合引张线法实现[1],可以同时进行自动化监测与人工观测,垂线坐标仪和引张线仪是实现水平位移监测自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环境电源监测仪器产业现状及对策[J];硅谷;2011年09期

2 陈龙;张建军;陈高峰;;地形微变远程监测仪在地表微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1年23期

3 宇明礼;;数理统计在监测仪器评议工作中的应用[J];分析仪器;1982年04期

4 Weingarten M;包丰龄;;应用监测来预见某些意外[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0年05期

5 谢守亮,冯兴常,金虎城,李小平;混凝土坝内部监测仪器鉴定研究[J];大坝与安全;1992年01期

6 俞振兴;985OB二氧化硫监测仪显示菜单在排除仪器故障时的应用[J];分析仪器;2001年04期

7 ;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新式生物监测仪器[J];中国计量;2009年10期

8 陈楠;陈秀军;张海柱;;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方法的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10期

9 刘杰;张美玲;吴喻;;水利工程监测仪器的选择[J];内蒙古水利;2010年01期

10 ;采用新型监测仪器 黄河堤坝实现自动监测[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松寿;熊建平;;核监测仪器抗强辐射研究[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松寿;熊建平;;门电路在核监测仪器中的应用[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毛泽民;刘子健;;氮氧化物监测仪器主要部件功能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史云;陈实;冯苍旭;;智能化监测仪器在地下水监测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冯苍旭;史云;陈实;王世鼎;;用掉电方式解决监测仪器的功耗问题[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戴群;王琳;;监测仪器鉴定中的电缆检测技术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杨二祥;田跃武;孟勇;;环境监测应用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刘思辰;广深启动PM2.5实时查询 监测仪市场迅速扩容[N];证券时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郑旺;高质量监测仪器成环保投资新宠[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3 记者 夏晶莹 报道组 黄松光;温籍科学家王维熙发明地震监测仪[N];温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尔德;PM2.5监测仪器技术指标公布 大采购开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本报记者 秦虹;环保产业催生百亿监测仪器市场[N];中国电力报;2013年

6 记者 李禾;我国加快研发PM2.5监测仪器及采样成套设备[N];科技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艳洁;PM2.5监测 50亿市场待分[N];中国经营报;2013年

8 南方周末记者 汪韬;超级站里的PM2.5超级战[N];南方周末;2012年

9 记者 王东亮;PM2.5监测仪器亮相[N];北京日报;2012年

10 广东广州 郑渝川;PM2.5未测先低,须及时纠偏[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舒舒;环境监测仪的外观造型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2 赵彪;基于线阵CCD的坝体变形监测仪的研究及设计[D];湖南大学;2015年

3 赵海洲;海洋监测仪器用防污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邱菊;COD测量方法与快速监测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王洪辉;基于倾角、位移、压力、γ辐射测量的震后综合信息监测仪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海俊;便携式作物氮素监测仪的评价与建模[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柴世杰;基于CCD技术的大坝变形智能监测仪设计与开发[D];湖南大学;2011年

8 代军弟;妊高征监测仪的研制[D];暨南大学;2007年

9 谭鉴荣;智能地面气象监测仪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周弦;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声发射监测仪的研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8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368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