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三峡水库入库径流特性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09:34

  本文关键词: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三峡水库入库径流特性影响分析 出处:《水力发电》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径流特性 三峡水库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摘要】: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人类在长江上游兴建大量大型水库等活动的影响,三峡水库入库径流特性已较天然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掌握新环境下三峡水库入库径流的特性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收集分析了长江上游历年降雨情况和近20年兴建的大型调节性水库资料,并结合近年来三峡水库入库径流资料,对径流年内变化规律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入库径流具有以9年为周期的年际变化特性,年内分配更加平稳。考虑未来10年上游大型水库的兴建和投产情况,对未来三峡入库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三峡入库流量年内分配过程将更加均匀。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reservoi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unoff characteristics is the natural situation has changed greatly. In order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future trends,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built nearly 20 years of rainfall the large reservoir regulation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runoff data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unoff variation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ow runoff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eriodic variation in 9 years,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is more stable. Consider the next 10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reservoir upstream and put into 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 of Three Gorges runoff showed that future Three Gorges inflow annual distribution process will be more Uniform.

【作者单位】: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基金】:国家“十二五”水专项(2014ZX07104-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036406-4)
【分类号】:TV121
【正文快照】: 0引言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km2,年平均径流量4 510亿m3。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兴建的大量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长江上游径流的年内变化规律,同时也改变了径流的年际变化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长江;;三峡水库三大功能将新增抗旱功能[J];人民长江;2010年03期

2 陶景良;;简论三峡水库的特点[J];科技导报;1987年02期

3 唐日长;;长江三峡水库长期使用研究[J];人民长江;1990年06期

4 李锦秀,廖文根,黄真理;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质数学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12期

5 刘昭伟;陈永灿;朱德军;任华堂;;三峡水库排污口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2期

6 ;三峡水库将蓄水至175m 四大效益全面发挥[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5期

7 陈济生;;长江三峡水库特性浅析[J];人民长江;1987年01期

8 蒋昭侠;三峡水库环境特性及移民开发可持续性评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1999年03期

9 张仁;;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J];水力发电;2009年12期

10 长江;;三峡水库和中下游堤防发挥巨大的防洪经济效益[J];人民长江;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福庆;;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福庆;刘福松;;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福庆;;浅谈长江三峡水库管理工作设想[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5 梁福庆;;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韩其为;;有关三峡水库下游冲刷对长江中游影响的几点看法[A];2007中国科协年会院士专家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7 钟成华;;三峡水库对重庆水环境影响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10 李崇明;;三峡水库的富营养化发生条件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永平;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N];人民日报;2004年

2 张涛;三峡水库启动汛末蓄水计划[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记者 小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三峡水库调研[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甘勇邋通讯员 常伟轩 实习生 涂淦;三峡水库调整下泄流量[N];湖北日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张伟革;三峡水库清漂工作通过验收[N];人民长江报;2007年

6 江时强邋徐烨;三峡水库正式开始腾库防汛[N];人民日报;2008年

7 记者 郑瑶;尽快制定《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条例》[N];重庆日报;2009年

8 记者 商宇 张雪峰;吁请制定《长江三峡水库管理法》[N];重庆日报;2009年

9 记者 黎昌政 魏梦佳;三峡水库最终蓄水目标为何选择175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记者 李真;三峡水库新增抗旱功能[N];中国水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冉祥滨;三峡水库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滞留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昭伟;三峡水库岸边水域水环境特性及承载能力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褚忠信;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对长江泥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曹慧群;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方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谢更新;水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三峡水库为例[D];湖南大学;2005年

6 余杨;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类中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楚娴;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植物汞释放及其在斑马鱼体的富集特征[D];西南大学;2015年

2 郭鸿博;三峡水库硅的分布特征及其收支与循环[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许其功;三峡水库水质预测及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刘景红;三峡水库成库初期重庆段水体氮、磷的时空异质性[D];西南大学;2005年

5 陈栋;三峡水库非汛期水动力及水质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可;三峡水库成库后对典型污染物迁移与时空分布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8年

7 王汉斌;三峡水库(重庆段)对沿岸热湿环境分布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潘明祥;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张金洋;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释放特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胡尚伟;三峡成库后重庆及三峡水中典型有毒重金属汞的污染状况分析及环境行为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39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