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7 01:02

  本文关键词: 双向竖井贯流泵 导叶位置 水力性能 流态分析 出处:《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泵装置外特性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水力性能与流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装置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泵装置正向运转时,在小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下降,S=4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大;但是在设计流量与大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上升,S=10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小。泵装置反向运转时,导叶位置对泵装置水力性能与流态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导叶位置S=100 mm作为最终方案。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guide vane position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flow state of two-way shaft tubular pump. In this paper, CFX14.5 is used to carry out the small flow rate working condition (0.8Qdes. respectively) for the bidirectional shaft tubular pump with six kinds of guide vane position schemes in forward and reverse operation. The steady calculation of design flow condition and large flow condition (1.1 Qdes) is carried out in 36 case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pump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is less than 5. At small flow rate, the maximum hydraulic loss of the guide vane is obtained when the pump efficienc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uide vane. B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sign flow and large flow, the hydraulic loss of the guide vane is minimum when the pump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uide vane position S, and the hydraulic loss of the guide vane is minimum when the pump unit is running in reverse direction. The guide vane posi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flow state of the pump unit. Considering comprehensively, the guide vane position S100 mm is selected as the final scheme.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分类号】:TH312
【正文快照】: 引言竖井贯流式机组由于发电机装置布置在开敞的竖井内,防潮、通风条件好,运行以及维护方便,机组结构简易,造价较低,广泛应用于平原地区的排灌工程[1],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不少学者采用外特性试验方法,得到了模型泵在不同叶片角度下运行的能量特性、汽蚀性能和飞逸转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容新;曾崇;温纯彪;;竖井双向贯流泵站机组设备选型设计与应用[A];2009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讨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源;张德虎;刘益民;乘鸣声;夏军;殷新建;;贯流泵装置能量特性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振华;;贯流泵压力脉动测试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崔玉平 成吉昌 通讯员 张成华;瞄准南水北调工程 亚太加快大型贯流泵研制步伐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2 张成华;亚太贯流泵扬威淮河入海治理工程[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磊;大型贯流泵,导引江水向北流[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成吉昌 特约通讯员  张成华;亚太贯流泵 山东“引黄”工程挑大梁[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洪亮 通讯员 张仁田;东线“大型贯流泵关键技术与泵站联合调度优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成吉昌 张成华;大流量的威力[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无极;江苏研制大型贯流泵填补国内空白[N];国际商报;2002年

8 记者 骆耀明;月底试运行 明年可调水[N];徐州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赵洪涛 苏冠群 袁连冲;先进模式助推高效管理 高效管理建设精品工程[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燕;贯流泵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与三维LDV测量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臣智;低扬程潜水贯流泵装置三维流动数值模拟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仇智;淮安三站改造后置灯泡贯流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胡大朋;后导叶可调贯流泵内流数值分析与性能预测[D];扬州大学;2015年

4 张金鹏;竖井贯流泵站起动过渡过程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王海;全贯流泵抽水装置与半贯流泵抽水装置的综合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6 施炜炜;双向潜水贯流泵站水力过渡过程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罗庭;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流动分析[D];扬州大学;2006年

8 杨照媛;后置灯泡贯流泵灯泡段参数化几何造型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9 徐峰;双向贯流泵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宋振华;贯流泵水力脉动测试分析[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6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