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足迹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
本文关键词: 水足迹 长江中游城市群 水资源 经济增长 脱钩分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应该重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基于此,本文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足迹理论与方法,通过计算该地区2000—2015年水足迹的构成,定量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近16年来水资源利用状况,并结合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近16年来水足迹呈现先小幅波动上涨、再稳步上涨的总体上涨趋势,农业生产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2)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用水所占比重过大,水资源基本用于本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对外交流不足;(3)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基本处于相对脱钩的初级协调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严管理、抓节水、调结构、促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积极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重点抓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大力推动生产生活节水;提高对外经济贸易水平,调整水资源利用与农业产品消费结构;大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向优质协调发展状态转变。
[Abstract]: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 new growth pol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dheres to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y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water footprint and calculating the composition of water footprint in this area from 2000 to 2015,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in the past 16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footprint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irst fluctuates slightly in the last 16 years, and then increases steadily. Wat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water footprint.)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improved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structure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s unreasonable,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too large,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basically used for the in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abundant, but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basically in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state of relative decoupling.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strict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water saving, adjust the structure," Four aspects of promoting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nomy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actively implemen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put an end to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at the source;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projects, vigorously promote water saving in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raise the level of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ump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Speed up economic growth an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to the state of high-qualit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引领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动因与产业一体化研究”(批准号:13YJC630167)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研究”(批准号:2015-A-43)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项目“我国地域非均衡发展的格局与治理研究”(批准号:WHU2016024)
【分类号】:F127;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重开发轻管理 我国水资源利用长期“透支”[J];中国减灾;2006年07期
2 杜威漩;;科学发展观下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3 唐承佳;;山东省枣庄市水资源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J];经济师;2008年10期
4 杨文花;;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模式探讨[J];河南科技;2013年12期
5 邓柏善;法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J];湖南水利水电;1999年06期
6 黄庆良;;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1期
7 包存宽,尚金城,陆雍森;西部开发中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J];水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8 林旭钿;广东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1年04期
9 刘小花,袁宏源,洪林,周祖昊,尹正杰;水资源利用随机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年12期
10 何建武;地区间水资源利用对比分析模型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陈敏建;贺伟程;;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陈兆丰;;在西部大开发中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利用及供水途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孙才志;赵良仕;;环境规制下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空间关联特征分析[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马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战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滕颖;;浅议苏州地区社区水资源利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李锡龄;杨运泰;;新疆水资源利用的管见[A];新疆水利学会获奖论文集(1989-1998)[C];1999年
8 金德官;;甘青蒙新内陆区开发与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讨[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鲍超;方创琳;;河西走廊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及水资源约束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孙才志;李红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钱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拿到8万美元项目支持[N];苏州日报;2009年
2 刘利军;水资源利用应以公平为底线[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水利部副部长 刘宁;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文化观[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刘宁;文化视野中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N];学习时报;2010年
5 记者程金明;孟山都创新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6 武汉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小力;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N];湖北日报;2012年
7 记者 张魁勇;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不断开创统筹城乡水资源利用管理新局面[N];成都日报;2011年
8 记者 郭锦辉;污染是水资源利用最突出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毛小瑞;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北荒漠化的主因[N];农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明文团;敲响水资源利用警钟[N];昌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涛;湿地生态环境耗水规律及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娜;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日和;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王蕾;干旱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张舒;基于GIS的中国水资源利用强度时空分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秦达;论农村社区水资源利用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陆斌;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水资源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张晓晓;宁夏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文康;跨界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规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娜;循环经济视角下水资源利用的可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罗小红;北京奶牛养殖业水资源利用绩效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521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2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