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径流丰枯遭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2 12:15

  本文选题:渭河流域 + 径流变异 ; 参考:《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聚类与滑动t检验法诊断渭河干流(咸阳站)、泾河(张家山站)与北洛河(状头站)1960-2010年径流变异情况,引入Copula函数分析不同水文区径流丰枯遭遇特征。结果表明:咸阳站径流于1969年、1993年变异,张家山站于1996年变异,状头站于1994年变异;变异点前后,各水文区相同设计频率下径流量显著减小,干流减小趋势最为显著;不同水文区径流丰枯遭遇概率变化显著,1960—1993年径流丰枯同步遭遇概率远大于丰枯异步,1994—2010年,除张家山-状头径流遭遇组合外,径流丰枯同步遭遇概率远小于丰枯异步,不同组合遭遇概率趋向均匀化;流域内不利于调水概率显著减小,持续且剧烈的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改变是造成该现象的主因。
[Abstract]:Taking the Weihe River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orderly clustering and sliding t-test to diagnose the runoff variation of the main Weihe River (Xianyang Station, Jing River (Zhangjiashan Station) and Beiluo River (Xiangtou Station) from 1960 to 2010. Copula function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occurrence in different hydrologic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noff of Xianyang station changed in 1969, 1993, Zhangjiashan station in 1996 and Xiangtou station in 1994. The probability variation of runoff bumping and wiping encounter in different hydrological areas is significant. The synchronous encounter probability of runoff abundance and wither in 1960-1993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1994 to 2010. Except for Zhangjiashan-head runoff encounter combination, the synchronous encounter probability of runoff abundance and wither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abundant and dry runoff. The probability of encounter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tends to be homogenized, and the probability of unfavorable water transfer in the watershed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change of runoff caused by continuous and 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90093;51179148;51179149)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10104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6118110009)
【分类号】:P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悦璐;畅建霞;;基于气候模式与水文模型结合的渭河径流预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陈睿智;桑燕芳;王中根;李宗礼;;丰枯遭遇对引汉济渭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8期

3 刘招;田智;乔长录;贾志峰;;基于Copula函数的关中河流水文丰枯遭遇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年04期

4 万红莲;张英;;渭河陕西段水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1期

5 苗磊;;陕西省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陕西水利;2011年02期

6 傅玉勇;闫澍旺;丁志宏;;基于GH Copula的渭河与汾河径流丰枯遭遇频率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1期

7 莫淑红;沈冰;张晓伟;李占斌;;基于Copula函数的河川径流丰枯遭遇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刘燕;胡安焱;;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9 闫宝伟;郭生练;肖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与受水区降水丰枯遭遇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10期

10 雷红富;谢平;陈广才;李晶;;水文序列变异点检验方法的性能比较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心玲;贾俊杰;娄洋;;辉发河与第二松花江洪水遭遇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6年07期

2 赖天锃;张强;张正浩;孔冬冬;;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径流变化贡献率定量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3 郭爱军;黄强;畅建霞;王义民;;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径流丰枯遭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4 相里钊;;宜川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思路[J];陕西水利;2016年03期

5 高玉琴;陈钇西;赵立梅;杨蒙;;秦淮河流域不同频率降雨联合概率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3期

6 郭军峰;冯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水库防洪风险率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03期

7 顾西辉;张强;张生;;1961~2010年中国农业洪旱灾害时空特征、成因及影响[J];地理科学;2016年03期

8 靳燕国;段春青;赵梁明;雷曦;;河川径流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及突变性分析[J];水资源研究;2016年01期

9 吴晶;陈元芳;顾圣华;许广东;贺冉冉;余胜男;袁嘉晨;;基于TFPW-MK-Pettitt和EEMD的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1期

10 徐淑琴;苏鑫;王莉莉;路豪杰;景晓彤;;水文变异条件下水库生态调度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江群;畅建霞;涂欢;黎云云;;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渭河流域气候要素的模拟及预估[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2期

2 朱悦璐;畅建霞;刘宸岩;;渭河流域水文变异诊断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李艳玲;畅建霞;;基于谐波小波的径流序列变异检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王伟;钟永华;雷晓辉;蒋云钟;张峰;张大伟;;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丰枯遭遇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5期

5 李宗礼;郝秀平;王中根;刘晓洁;李浩;;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11期

6 刘珂;许吟隆;陶生才;潘婕;杨红龙;;多模式集合对中国气温的模拟效果及未来30年中国气温变化预估[J];高原气象;2011年02期

7 李宗礼;李原园;王中根;郝秀平;刘晓洁;;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概念框架[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3期

8 王中根;李宗礼;刘昌明;李原园;刘晓洁;郝秀平;;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3期

9 康玲;何小聪;;南水北调中线降水丰枯遭遇风险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10 许月萍;张庆庆;楼章华;刘德地;;基于Copula方法的干旱历时和烈度的联合概率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利;陈豫;任广鑫;杨改河;;近50年来渭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4期

2 余凤鸣;;浅析渭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地下水;2011年05期

3 王潇语;;渭河流域陕西段水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9期

4 陈红莉,王军良;汾渭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研究[J];人民黄河;1996年08期

5 葛芬莉;关中地区渭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J];西北水力发电;2004年S1期

6 刘铁龙;张俊英;;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J];陕西水利;2009年01期

7 王玉娟;王树东;曾红娟;蔡明勇;宋文龙;;基于作物缺水指数法的渭河流域干旱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4年01期

8 刘引鸽,郭叶红,卫旭东,宋军林;渭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未来变化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5期

9 张洁;李同f;王武科;;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10 李晓春;郭亮;;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陕西水利;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定忠;;关于对“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的建议[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翔;;渭河流域污染现状及危害[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3 杨绍华;;陕西省渭河流域节水的必要性及措施[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蒲锐;;渭河流域管理初步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葛徽衍;张永红;;渭河流域气象防汛减灾体系建设与应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武麦凤;王旭仙;胡淑兰;杜继稳;;2003年渭河流域五次致洪暴雨的动力学诊断对比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葛徽衍;张永红;贾金海;卢亿农;;渭河流域“03.8”和“05.10”洪灾期间体积降水量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宋松柏;张雨;;渭河流域干旱特性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9 吕俊杰;王旭仙;武麦凤;杜继稳;;2003年渭河流域一次区域性致洪暴雨的天气学分析[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淑兰;葛徽衍;张淑玲;张永红;;“03·8”渭河流域特大洪灾特征及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辛石 通讯员 刘自国 秦延安;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挂牌[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刘晓辰;陕西关闭渭河流域56家高污染造纸厂[N];经济日报;2007年

3 ;陕西将关闭渭河流域六成造纸企业[N];经理日报;2007年

4 张光进;多种措施并举 加速渭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N];陕西日报;2007年

5 记者 万君;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N];陕西日报;2011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肖颖 记者 冯永强;渭河流域污染补偿标准提高[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记者 项晓光;陕西省积极宣传贯彻渭河流域管理条例[N];黄河报;2012年

8 记者 韦凤年 陈刚;《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通过审查[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水利部副部长 陈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渭河流域治理规划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4年

10 石志勇 朱钰欣;渭河流域将关闭73家造纸企业[N];各界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洁;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帅;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马斌;基于信息技术的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张荣华;渭河流域蒸散发特征及水量变化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钰娴;渭河流域产水产沙区域分异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樊良新;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若兰;基于ArcEngine+.NET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蒲欢欢;渭河流域水生态评价与区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位贺杰;渭河流域水分生产效率遥感模型构建与估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崔征良;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赵串串;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渭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曹礼梅;渭河流域陕西片降雨特性分析与水资源需求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海江;渭河流域水沙演变情势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杨立彬;基于河流健康的渭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麟菲;渭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10 陈艳霞;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7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87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