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皇甫川流域1955-2013年水沙变化趋势与周期特征

发布时间:2018-04-28 02:13

  本文选题:水沙变化 + 周期变化 ; 参考:《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为揭示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沙支流皇甫川在新时期水沙如何变化,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皇甫川流域1955—2013年水沙变化的趋势、突变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99%显著性水平下,皇甫川流域的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径流量的减少大于输沙量的减少,进入21世纪以来,水沙年际变异更为显著;径流量、输沙量序列一级突变点均发生在1984年,二级突变点有所不同,年输沙量序列突变时间(2003年)晚于年径流量序列突变的时间(1998年);水沙演化过程中均存在4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分别为22~32,13~21,7~12,3~6a和23~32,13~22,7~12,3~6a;在径流量和输沙量整体减少的趋势下,2011—2020年径流量将处于相对偏丰阶段,而输沙量在2013—2018年将处于相对偏多沙时期。研究表明,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是气候的暖干化和渐强的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水沙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Huangfuchuan, an important tributar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trend, abrupt change and periodic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Huangfuchuan Basin from 1955 to 2013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ann-Kendall test and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level of 99% significance, the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of Huangfuchuan basin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decrease of runoff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ediment discharg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and has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runoff, The first mutation point of sediment transport sequence occurred in 1984, and the second order mutation point was different. The mutation time (2003) of annual sediment transport sequence was later than that of annual runoff sequence (1998). There were four scale periodic changes in the evolu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noff in 2011-2020 will be relatively abundant in 2011-2020 under the trend of overall decreas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sediment discharge will be relatively abundant in 2013-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reas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Huangfuchuan Basin is the result of the warm drying of climate and the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large scal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th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and sediment re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黄土高原及周边沙地近代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可持续性”子课题“不同区域典型支流水沙变化对坝库工程的响应”(KZZD-EW-04-03-04)
【分类号】: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世民;许浒;;对“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一文的商榷[J];水利学报;2013年07期

2 陈小红,陈俊合,,胡荣轩;黄河中游区水沙变化灰色预测[J];水文;1995年05期

3 王国庆,陈江南,李皓冰,曾茂林;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3年03期

4 顾文书;黄河水沙变化基本情况和基本规律的探讨[J];水利规划;1994年02期

5 王向东,谢树南,陈海迟;皇甫川流域产流产沙数学模型及水沙变化原因分析[J];泥沙研究;1999年05期

6 姚文艺;冉大川;陈江南;;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J];水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7 包为民;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分类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8 刘锋;陈沈良;彭俊;陈广泉;;1950-2008年黄河入海水沙变化(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1年06期

9 郑艳爽;尚红霞;陶海鸿;彭红;;黄河唐乃亥—兰州段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分析[J];人民黄河;2013年01期

10 彭红;郑艳爽;尚红霞;刘宝贵;;黄河沿—唐乃亥河段水沙变化特点分析[J];人民黄河;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秋生;董耀华;;长江水沙变化规律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国庆;姜乃迁;陈江南;李皓冰;郑春梅;;黄土高原三川河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石国钰;许全喜;陈泽方;;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趋势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许全喜;童辉;;近5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志萍;冉大川;罗全华;寇权;;大理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减洪减沙效益深化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孙贵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工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A];全国水文泥沙文选[C];2010年

7 赵文林;;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及对宁蒙河道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吴海山;王亚娟;赵洪岩;;永定河下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蔺秋生;陈飞;黄莉;;长江上游干流近期水沙变化规律分析[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开荣;马涛;;近五十余年来黄河口入海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政务报道组;实地考察黄河水沙变化[N];中国水利报;2014年

2 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张锁成;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研究中期成果接受专家咨询[N];黄河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群星;基于相似气候特征分析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燕慧婷;基于相似气候前提的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影响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钟荣华;补远江流域水沙变化及预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3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813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