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余震对主震受损重力坝非线性动态响应的影响
本文选题:混凝土重力坝 + 余震 ; 参考:《水利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大量震害实例表明,一次大的主震之后往往会引发大量的余震,而强余震将对结构产生额外的损伤累积破坏。本文中利用能考虑混凝土软化特性并可反映实际损伤耗散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Lagrangian算法,考虑库水与大坝和地基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并验证了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对单个主震、单个余震以及主余震序列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累积破坏效应进行分析,从大坝损伤、位移响应及损伤耗散能等方面探讨了强余震对主震受损大坝非线性动态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强余震对主震受损大坝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需要提高大坝的抗震性能水平,在大坝抗震设计中应给予重视。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earthquake damage examples show that a large number of aftershocks often occur after a large main shock, and strong aftershocks will cause additional damage and cumulative damage to the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which can consider the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 of concrete and reflect the actual damage dissipation, is used.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reservoir water and dam and foundation is considered by Lagrangian algorithm,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upling model is ver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amage cumulative failure effect of concrete gravity dam under the action of single main shock, single aftershock and main aftershock sequence is analyzed, and the damage of concrete gravity dam is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trong aftershocks on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of damaged dam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damage dissipation ener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 aftershock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dam damaged by the main shoc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dam,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da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9189)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IWHR-SKL-201611)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6T90728)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项目(CKWV2016383/KY)
【分类号】:TV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沛洲;康谨之;欧进萍;;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混框架结构损伤与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正;严锋;沈旭锋;刘文学;;封闭爆炸余震序列事件频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蕙兰;;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陈翰林;赵翠萍;周连庆;陈章立;;芦山余震序列精定位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陈晨;胥颐;;芦山7.0级强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重新定位[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杨建思;;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房立华;吴建平;吕作勇;王未来;王长在;杨婷;蔡妍;;芦山地震余震序列精定位及其发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陈晨;胥颐;;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8 谭毅培;陈继峰;曹井泉;邓莉;;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9 王伟涛;王宝善;;汶川地震余震序列中重复地震的聚类识别[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碧苍;张天中;吴忠良;;昆仑山口西M_w7.8地震余震序列的性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邓安华;康定余震序列衰减正常[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包丰;大陆地震快速准确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韵;震源机制和余震序列在地震应急烈度快速判定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2 陶静;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DOF体系的增量损伤与抗倒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温卫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损伤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邬成栋;用近源数字化资料对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应力场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本文编号:1957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5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