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内部固液两相流数值分析
本文选题:泥沙 + 数值模拟 ; 参考:《人民长江》2017年07期
【摘要】:针对泥沙直径对混流式水轮机蜗壳和导水机构内部流场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固液两相流模型对某电站的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通过单一变量法来研究不同来流泥沙的直径对蜗壳和导水机构内部压力及泥沙分布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清水相比,含沙水流会不同程度地使蜗壳和导水机构内部的水压力载荷增加,在相同工况下,蜗壳底部、蜗壳鼻端、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头部的泥沙浓度较大;小直径下泥沙分布均匀,随着泥沙直径的增加,泥沙浓度的梯度变大,泥沙分布更加集中,从而会使磨损加剧。该研究成果可为在含沙水流中运行的水轮机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effect of sediment diameter on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of a mixed flow turbine worm and water guide is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solid liquid two phase flow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ull flow channel of a high water head mixed flow turbine in a power station. The single variable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diameter of different flow sediment in the worm and water guide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water, the sediment laden flow will increase the water pressure load in the spiral case and the water guide mechanism in varying degrees. Under the same working conditions,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bottom of the volute, the nose of the worm shell, the fixed guide leaf and the head of the guide leaf is larger, and the sediment is evenly distributed under the small diameter and along with the small diame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diameter, the gradient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becomes larg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is more concentrated, which will aggravate the wear and tear.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turbine running in the sediment laden flow.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79)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cjj2016198)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JY0047)
【分类号】:TK7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雄伟;;影响混流式水轮机稳定性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7期
2 唐澍;潘罗平;;大型混流式水轮机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发展[J];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08期
3 李延频;王鹏飞;阳莉;陈德新;;黄河上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磨蚀与防护措施的研究[J];水力发电;2010年04期
4 阳莉;李延频;陈德新;;混流式水轮机磨蚀与防护措施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12期
5 金小锋;;混流式水轮机长短叶片转轮制造技术[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1年12期
6 谢红军;;浅析大型混流式水轮机水力的稳定性[J];科技视界;2013年24期
7 黄小飞;;影响混流式水轮机稳定性的因素与应对措施[J];科技视界;2013年23期
8 单鹰;对混流式水轮机切割叶片的试验分析[J];水力发电;1980年02期
9 王德俊,米毓德;混流式水轮机载荷的统计分析[J];动力工程;1983年01期
10 王德俊,崔广椿,黄雨华,刘永贤,米毓德;混流式水轮机载荷的统计分析[J];动力工程;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林明;;表达混流式水轮机最优工作特性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2 姚启鹏;;浑水中运行的混流式水轮机过流通道结构问题[A];水轮机抗磨蚀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珍懋;;浅论混流式水轮机运行的“强振禁运区”[A];2003年大型水电机组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潘良儒;郑哲敏;锺万勰;刘曦;齐景泰;王礼立;;混流式水轮机叶片的设计和计算(一)[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5 徐珍懋;;混流式水轮机“强振”原因的研究[A];第十六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姚大坤;庞立军;黄凯;;某混流式水轮机稳定性现场试验分析[A];第十六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文武;喻华全;符杰;曾治川;;灯泡混流式水轮机流道系列的设计研究[A];第十六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成连;龚长年;方源;;混流式水轮机低负荷压力脉动[A];2003年大型水电机组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郭红梅;;混流式水轮机振动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机械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杰;张忠东;陈凤山;雷建芳;伊夫·布维;;大型混流式水轮机技术及近期经验[A];第十九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宋亚平 记者 薛秀颖;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获殊荣[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罗霞;张立翔:甘坐“冷板凳” 敢啃“硬骨头”[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若富;中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内流场数值模拟及性能改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吴晓晶;混流式水轮机非定常流动计算和旋涡流动诊断[D];清华大学;2009年
3 苏文涛;大型混流式水轮机模型内部流动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辛U,
本文编号:1986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8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