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作用下粉煤灰引气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衰减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混凝土 + 冻融循环 ; 参考:《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我国西北寒旱区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冻融循环作用导致耐久性能衰减的问题,以研究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为目标,依据实际工程,采用室内加速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以试块相对动弹性模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混凝土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引气剂掺量及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凝土耐久性衰减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损失的衰减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构建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以初始动弹性模量的60%(2.424×10~4MPa)为破坏条件,甘肃省景泰川提灌工程二期总干渠5#渡槽的混凝土能经历1 502次快速冻融循环,渡槽材料耐久性安全运行年限为153年。研究成果为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预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ong-term deterioration of the durability of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he cold and dry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 law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under freezing thawing, the relative dynamic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the test block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indoor accelerated tes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effect of concrete water to glue ratio, fly ash content, air entraining agent content and freezing thawing cycle times on concrete durability attenuation, the loss model of concret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i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life prediction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 i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dynamic elasticity i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60% (2.424 x 10~4MPa) modulus of modulus is a failure condition. The concrete of the 5# aqueduct of the two phas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Jing Taichuan irrigation project in Gansu province can undergo 1502 rapid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aqueduct material has been operated for 153 year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lif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9064;51579102)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4HASTIT047);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4IRTSTHN028) 2017年河南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K2015-01)
【分类号】:TV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操佩;彭刚;柳琪;谢京辉;;冻融劣化混凝土的单轴动态力学特性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12期
2 张益杰;赵铁军;张鹏;杨静;;冻融环境下水灰比及掺合料对短期混凝土断裂能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5年11期
3 李翠玲;唐少容;王红雨;;整体式U形渠道混凝土衬砌结构冻胀破坏力学模型[J];水利水电技术;2015年04期
4 徐存东;谢利云;翟东辉;南瑞芳;王亚楠;魏怀东;;基于灰色理论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衰减预测研究[J];混凝土;2015年02期
5 肖前慧;牛荻涛;朱文凭;;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强度衰减模型与耐久性寿命预测[J];建筑结构;2011年S2期
6 徐存东;周琳博;杨柯;侯慧敏;宋永占;;高扬程灌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盐冻破坏机理的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7 肖前慧;牛荻涛;朱文凭;;粉煤灰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性能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程红强;高丹盈;;钢纤维混凝土的收缩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9年02期
9 宋玉普;冀晓东;;混凝土冻融损伤可靠度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玉;;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A];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利云;水工混凝土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性能劣化规律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鑫;张益多;史康;;冻融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剩余强度分布模型[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年05期
2 王晓伟;王晓婷;刘品旭;田稳苓;;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单面盐冻性能及损伤[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年02期
3 秦凯;胡夏闽;洪万;;木-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受力性能研究进展[J];林产工业;2017年04期
4 徐存东;谢佳琳;丁廉营;田子荀;刘璐瑶;王国霞;;冻融作用下粉煤灰引气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衰减规律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3期
5 银英姿;贾琦;赵强;张栋;周娟;;含水量对渠道保温板保温耐久性的影响及保温板厚度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2期
6 赵全满;张洪亮;周浩;;考虑裂缝存在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劣化试验[J];公路;2016年11期
7 眭南;郎进;;水工建筑结构混凝土抗冻性能测试方法[J];交通世界;2016年33期
8 郑元勋;杨培冰;康海贵;;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综述[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5期
9 徐镇凯;王锋;魏博文;蒋水华;;多因素协同作用下混凝土坝性能退化机理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年04期
10 唐少容;王红雨;;三板拼接式小型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斌;;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的试验研究[J];水泥技术;2015年06期
2 王海涛;范文晓;刘天云;安志强;;全级配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单轴动态抗压性能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5年06期
3 彭刚;王乾峰;梁春华;;有压孔隙水环境中的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4 梁辉;彭刚;邹三兵;周寒清;;循环荷载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年04期
5 李翠玲;王红雨;;两拼式U形渠道混凝土衬砌结构冻胀破坏力学模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5期
6 樊鑫淼;;新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J];混凝土;2013年10期
7 曹大富;富立志;杨忠伟;秦晓川;;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受压本构特征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8 宋玉普;徐秀娟;刘浩;;冻融循环后全级配混凝土及其湿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J];水利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明辉;王元丰;;冻融循环下粉煤灰混凝土弹性模量损伤预测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0 韩建平;李晓松;罗维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在兰州地区的试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涛;大型多槽式矩形渡槽结构静力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2 马平;大型预应力渡槽温度动态仿真及结构性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杨贻斌;型钢高强混凝土L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董宜森;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冯娜;大型预应力U型薄壁渡槽的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严海彬;硫酸盐侵蚀及干湿循环条件下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智;干湿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氯离子侵蚀混凝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汤海昌;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吴长发;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磊;混凝土在硫酸盐与冻融双因素作用下的复合损伤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禹;蔡袁强;徐长节;王军;;循环荷载下软土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9期
2 马功勋;;高压电瓷动弹性模量的修正系数及其强度预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3 张成朋;杨贵;刘汉龙;孙逸飞;;玻璃球动弹性模量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李启鹞;;试样高径比对黄土动弹性模量测定的影响[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4期
5 罗骐先;用纵波超声换能器测量砼表面波速和动弹性模量[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6年03期
6 王怡;土的动弹性模量与静变形模量关系的初探[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5期
7 张誉;孙方;贾彬;王汝恒;;砂卵石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弹性模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8 邱成春;张孟喜;;水平-竖向加筋饱和砂土动弹性模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9 郑永来,夏颂佑;岩土类材料的动弹性模量的进一步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10 郭钟群;赵奎;谢良;肖海平;;复杂环境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灰色预测[J];铁道建筑;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晋;白晓红;曾国红;;加筋土动弹性模量的动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罗骐先;J.H.邦格;;用纵波超声换能器测量砼表面波速及动弹性模量[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菊英;原木力学性质与应力波传播参数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0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07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