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减淤调度方案探讨
[Abstract]:Although the amount of sedi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as been obvious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stage of design and demonstration, and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a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as carried out a great deal of optimal operation and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variable backwater area and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water level of the reservoir, there is a cumulative deposition in some key reaches of the reservoir tail, which affects the safety of navigation, and the sediment problem is still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reservoi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s water storage and oper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preliminary proposal to carry out sediment peak sediment discharge operation in flood season and optimize reservoir water storage process during water storage perio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iltation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eservoir, the silt reduction operation schem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carried out in the period of falling.
【作者单位】: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406-04)
【分类号】:TV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星,罗启宇;三峡水库的防淤新思路[J];发明与革新;1997年08期
2 吴植;;三峡水库非温排“元凶”[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6期
3 张恩仁,张经;三峡水库对长江N、P营养盐截留效应的模型分析[J];湖泊科学;2003年01期
4 钱易;论三峡水库水污染的防治[J];科技导报;2004年03期
5 刘昭伟;陈永灿;付健;毛劲乔;;三峡水库岸边排污的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6 余杨;王雨春;高博;洪宇宁;万晓红;周怀东;;三峡水库175m蓄水运行后鱼类汞污染风险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7 夏淑芬,方运江,杨天权;长江三峡水库区水体中微生物区系初步调查[J];微生物学通报;1982年04期
8 于品清,周明礼,杨淑贤;未来三峡水库区诱发岩溶型水库地震的可能震级[J];华南地震;1992年02期
9 钱易;;当务之急:防治三峡水库污染[J];科学新闻;2003年15期
10 熊平生,谢世友,谢金宁;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福庆;;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福庆;刘福松;;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福庆;;浅谈长江三峡水库管理工作设想[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5 梁福庆;;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韩其为;;有关三峡水库下游冲刷对长江中游影响的几点看法[A];2007中国科协年会院士专家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7 钟成华;;三峡水库对重庆水环境影响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10 李崇明;;三峡水库的富营养化发生条件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永平;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N];人民日报;2004年
2 张涛;三峡水库启动汛末蓄水计划[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记者 小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三峡水库调研[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甘勇邋通讯员 常伟轩 实习生 涂淦;三峡水库调整下泄流量[N];湖北日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张伟革;三峡水库清漂工作通过验收[N];人民长江报;2007年
6 江时强邋徐烨;三峡水库正式开始腾库防汛[N];人民日报;2008年
7 记者 郑瑶;尽快制定《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条例》[N];重庆日报;2009年
8 记者 商宇 张雪峰;吁请制定《长江三峡水库管理法》[N];重庆日报;2009年
9 记者 黎昌政 魏梦佳;三峡水库最终蓄水目标为何选择175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记者 李真;三峡水库新增抗旱功能[N];中国水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冉祥滨;三峡水库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滞留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刘昭伟;三峡水库岸边水域水环境特性及承载能力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褚忠信;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对长江泥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曹慧群;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方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谢更新;水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三峡水库为例[D];湖南大学;2005年
6 余杨;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鱼类中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楚娴;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植物汞释放及其在斑马鱼体的富集特征[D];西南大学;2015年
2 郭鸿博;三峡水库硅的分布特征及其收支与循环[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许其功;三峡水库水质预测及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刘景红;三峡水库成库初期重庆段水体氮、磷的时空异质性[D];西南大学;2005年
5 陈栋;三峡水库非汛期水动力及水质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可;三峡水库成库后对典型污染物迁移与时空分布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8年
7 王汉斌;三峡水库(重庆段)对沿岸热湿环境分布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潘明祥;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张金洋;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释放特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胡尚伟;三峡成库后重庆及三峡水中典型有毒重金属汞的污染状况分析及环境行为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5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14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