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扩建设计

发布时间:2018-07-28 09:23
【摘要】:通过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出现的库区淤积等问题的研究,针对性地进行了改扩建设计,1965—1968年进行了第一次改建,增设2条泄洪排沙隧洞、改建4条压力钢管参与泄洪,枢纽315 m水位下泄流规模由原设计的3 486 m~3/s提高到6 102 m3/s,"蓄水拦沙"的运用原则调整为"滞洪排沙",减轻了潼关以上库区淤积,但枢纽泄流排沙能力仍然不足。之后进行第二次改建及泄流工程二期改建,陆续打开12条导流底孔,安装5台发电机组,枢纽315 m水位含机组泄量的下泄总流量达到10 096 m~3/s,水库基本达到年内冲淤平衡。后又完成了机组扩建、改造等工程,泄流排沙能力逐步提高,枢纽工程功能逐步完善,完成了由"滞洪排沙"向"蓄清排浑"的重要调整,枢纽全面发挥了防洪、防凌、灌溉、发电和供水的综合效益。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edimenta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a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Sanmen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 the design of the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was carried out. The first re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1965 - 1968. 2 flood discharge and sand draining tunnels were added and 4 penstocks were rebuilt to participate in flood discharge. The discharge scale of the 315 m water level of the hub was raised from the original design 3486 m~3/s to 6102 m. 3/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water storage and sand blocking" is adjusted to "flood detention and sediment discharge", which alleviates the silta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a above Tongguan, but the discharge and sediment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hub is still insufficient. After that, the second reconstruction and discharge projects are rebuilt in the two phase, 12 diversion bottom holes are opened, 5 generator sets are installed, and the total discharge of the water level of 315 m water level of the hub is reached to 100 96 m~3/s, the reservoir basically reached the balance of erosion and siltation during the year, and then completed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other projects, the discharge and sediment discharge capacity gradually improved, the function of the hub project was gradually perfected, and the important adjustment from "flood detention and sediment discharge" to "storing and clearing the muddy" was comple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flood prevention, flood prevention, irrigat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water supply were fully played.
【作者单位】: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TV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安,季利;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四十年运用回顾与展望[J];泥沙研究;2001年02期

2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运行和效益[J];财经界;2007年07期

3 黄绍钧;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施工中的混凝土开挖控制爆破[J];水力发电;1981年03期

4 富增慈;;三门峡水利枢纽实现了大坝和水电厂统一管理[J];中国水利;1984年04期

5 王大勇,韩左雷,张中原;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工程二期改建的效果与启示[J];人民黄河;1996年03期

6 冯国斌,张立中;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后评价[J];人民黄河;2001年12期

7 樊国强;;幸福的时刻 幸福的回忆——记周恩来总理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接见河南大学师生始末[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6期

8 A.A.柯洛略夫;王榦qe;;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J];中国水利;1957年03期

9 沈崇R[;;三门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中的科学研究工作[J];中国水利;1957年03期

10 沈崇刚;;三门峡初步设计情况介绍[J];中国水利;195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国斌;张立中;;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后评价[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续)[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庆安;缪凤举;;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的经验与启示[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魏永晖;;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综合意见[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大勇;韩左雷;张中原;;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工程二期改建的效果与启示[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大事记[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沈崇刚;;三门峡初步设计情况介绍[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迎涛;;三门峡水利枢纽2003年首次泄流排沙[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宜龙;三门峡水利枢纽敞泄排沙[N];河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蔡红标 通讯员 刘伟;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喜迎30华诞[N];黄河报;2013年

3 记者 田宜龙;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排沙能力增强[N];河南日报;2006年

4 田宜龙;三门峡水利枢纽昨开闸泄水[N];河南日报;2006年

5 记者 欧阳新华;黄委强化三道防线 应对渭河油污染事件[N];黄河报;2010年

6 记者 都潇潇 通讯员 刘小飞 实习生 李晓莹;三门峡故县两枢纽维修养护工程通过竣工验收[N];黄河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蔡红标 通讯员 刘伟 杨明;铁肩担使命 妙手牵巨花[N];黄河报;2013年

8 记者 徐清华;黄委党组慰问老专家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以及困难职工[N];黄河报;2008年

9 记者 曾实;今晚24时,泄流渠将正式完工[N];四川日报;2008年

10 赵君;“数字”擎起黄河魂[N];黄河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火坤;泄流结构耦合动力分析与工作性态识别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耿长友;试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的经验教训[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世立;泄流结构多传感器振动响应数据级融合方法与参数辨识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49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149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