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黏弹性边界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09-18 07:03
【摘要】:当覆盖层地基深度相对其上土石坝坝高较大时,大坝动力分析计算中常将覆盖层地基截断,只取临近坝体部分覆盖层地基连同坝体一起作为计算分析对象。用黏弹性边界条件代替固定边界条件,可以消除或有效降低由于截断边界造成外行波无法透过边界而引起的计算误差。本文采用施加等效地震惯性力的方法实现黏弹性边界条件下的地震动输入、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反映覆盖层地基边界上黏弹性边界条件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基于黏弹性边界条件的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施加等效地震惯性力的方法可以简单而有效地解决黏弹性边界条件下的地震动输入问题;固定边界条件大幅提高了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水平,使得计算的结果偏于安全。
[Abstract]:When the depth of the overburden is larger than the dam height of the upper earth rockfill dam, the overburden foundation is often truncated in the dynamic analysis calculation of the dam, and only part of the overburden foundation near the dam body is taken as the object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long with the dam body. By replacing the fixed boundary condition with the viscoelastic boundary condition, the calculation error caused by the truncation of the boundary can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applying equivalent seismic inertial forc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input of ground motion under the viscoelastic boundary condition, and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method is used to reflect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scoelastic boundary condition at the boundary of the overburden layer. Based on viscoelastic boundary conditions, a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 for earth-rock dams on deep overburden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applying equivalent seismic inertial forc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arthquake input under viscoelastic boundary condition, and the fixed boundary condi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dynamic response level of dam body under seismic action. The result of calculation is biased to safety.
【作者单位】: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抗震与应急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9272,51679264) 中国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E0145829201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暨973计划课题(2013CB03640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B06B02)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1035)
【分类号】:TV312;TV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怀发;王立涛;陈厚群;;粘弹性人工边界的虚位移原理[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2 王立涛;陈厚群;马怀发;;人工黏弹性边界的接触非线性问题在FEPG中的实现[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5期

3 卢华喜;梁平英;尚守平;;地基非线性波动问题中黏-弹性人工边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4 楼梦麟;李强;;关于结构系统地震输入模式问题的讨论[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5 陈厚群;;坝址地震动输入机制探讨[J];水利学报;2006年12期

6 杜修力;赵密;王进廷;;近场波动模拟的人工应力边界条件[J];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义欣;;波动问题中的三维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8 刘晶波,王振宇,张克峰,裴欲晓;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型动力机器基础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3期

9 刘晶波,吕彦东;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的一种直接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危艳;;斜入射作用下地震场地动力反应分析[J];福建建筑;2017年08期

2 吴爽;赵志刚;裴强;;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动输入方法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3 杨东;林浩;李玉路;王文斌;张胜龙;;附建式变电站受地铁运行振动影响的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06期

4 郭靖;陈健云;余流;;隧道对地表临近既有建筑物层间位移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5 汪精河;周晓军;刘建国;王晓波;;地震波斜入射下山岭隧道横向动力响应数值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3期

6 张海锋;王立新;党发宁;田红梅;;面板堆石坝地震动最不利输入方向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7 李小军;王晓辉;王贵英;;非基岩场地核电厂CAP1400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8 李浩然;尹训强;王桂萱;;基于UPFs的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及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7年02期

9 杨正权;刘小生;汪小刚;赵剑明;温彦锋;;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黏弹性边界处理方法[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年03期

10 傅丹;胡蕾;伍鹤皋;;考虑人体受振因素的水电站厂房振动分析及评价[J];水力发电;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恒;张燎军;张汉云;;等效三维一致黏弹性边界单元及其在拱坝抗震分析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5期

2 陈厚群;马怀发;涂劲;成广庆;唐菊珍;;Parallel computation of seismic analysis of high arch dam[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8年01期

3 陈健云;李建波;林皋;马秀平;;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数值分析的显-隐式分区异步长递归算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4 赵建锋;杜修力;韩强;李立云;;外源波动问题数值模拟的一种实现方式[J];工程力学;2007年04期

5 刘云贺;张伯艳;陈厚群;;拱坝地震输入模型中黏弹性边界与黏性边界的比较[J];水利学报;2006年06期

6 杜修力;赵密;王进廷;;近场波动模拟的人工应力边界条件[J];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义欣;;波动问题中的三维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8 陈厚群;李敏;石玉成;;基于设定地震的重大工程场地设计反应谱的确定方法[J];水利学报;2005年12期

9 杜运兴;尚守平;周芬;;CFRP加筋中砂的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晓志,谢礼立,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数值计算精度和相关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昭;土石坝设计应重视工程实践经验[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5年02期

2 李天科;刘斌;李君;周建;张春富;;土石坝老化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4期

3 张胜东;;浅谈土石坝设计若干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4 ;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堤防及土石坝工程自动监测和安全评价系统》通过验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S1期

5 李芳敏;刘海秋;;浅谈土石坝的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6期

6 田川;李巍;;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7 李广森;;土石坝的施工[J];民营科技;2011年03期

8 黄少文;;公路边坡与土石坝浅述[J];广东建材;2011年03期

9 曹国庆;孙兰凤;;小型土石坝工程除险问题探讨[J];水利天地;2011年08期

10 孟红;;土石坝设计中的接合部位的处理[J];科技创业家;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瑛珍;;编后语——总结经验,取精用弘,提高土石坝工程技术水平[A];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姚立军;;病险土石坝整治问题的方法探讨[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超;陈立秋;张殿双;胡顺志;郑军;;土石坝工程基础处理设计[A];土石坝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4 黄铭;刘俊;;土石坝填筑期实测沉降的因果监测模型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张麟;高玉峰;;土石坝二维地震反应有限元计算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杨少俊;杨朝娜;;土石坝溃坝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7 杨朝娜;杨少俊;;土石坝溃坝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A];2012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技术专刊[C];2012年

8 杨少俊;杨朝娜;;土石坝溃坝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A];2012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技术专刊[C];2012年

9 蒋国澄;;特殊土石坝材料的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郦能惠;沈珠江;;土石坝工程研究新进展[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 李君纯 盛金保;国外土石坝应对强地震的经验[N];中国水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志杰 赵洪涛;乐在水利勤耕耘[N];中国水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土石坝安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葛巍;土石坝施工与运行风险综合评价[D];郑州大学;2016年

3 李永强;汶川地震土石坝震害分析及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4 田景元;土石坝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及相关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黄红女;土石坝安全测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6 李湛;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及抗震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程嵩;土石坝地震动输入机制与变形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李宗坤;土石坝结构性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周江平;土石坝抗滑稳定性与砂层地基液化的可靠度理论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阮光雄;土工结构有限单元法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玉成;土石坝健康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黄海鹏;土石坝服役风险及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王海峰;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反应特性与抗震措施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刘倬昀;基于流固耦合分析下分区土石坝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赵晓龙;土石坝粘土心墙固结及破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陈康;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D];西华大学;2015年

7 覃红玲;土石坝的流固耦合渗流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超;高土石坝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总控平台的研发[D];天津大学;2014年

9 王子成;基于HydroBIM的土石坝施工进度控制和动态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王锋;Kriging法在饱和—非饱和土石坝坝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47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247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