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海绵城市建设中小型绿色基础设施对雨洪径流的调控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9 10:14
【摘要】:为了应对城市化对区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倡导城市低影响开发(LID),鼓励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花园作为一种城区小型绿色基础设施,是目前国际上广泛推崇的LID措施之一。雨水花园是一种基于生态工程的城市雨水径流生物滞留系统,它能够有效的蓄渗雨水径流,净化水质,尽可能让城市化以后区域的水文机制接近自然状况。本文针对建造的三套不同类型的雨水花园装置开展了实地监测和模型模拟分析研究,首先,长期连续监测了入渗型雨水花园入流与出流的水文过程,分析了其对雨水径流的削减效果,并根据花园内土壤入渗率及颗粒组分随时间的变化,讨论了雨水花园运行效果的可持续性,预测了未来不同程度雨水花园建设规模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水文效应;其次,监测研究了不同填料排水型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削减和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了不同种类污染物在雨水花园内去除的机理;最后,探讨了优先流存在情况下,路面径流雨水花园对不同形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入渗试验雨水花园以西安地区黄土为基质,具有良好的入渗性能,能够有效滞留和入渗屋面雨水径流;花园蓄水层深度为15 cm,汇流面积比为20:1,在5年监测期内28场降雨事件中,仅有4场发生溢流,其中2013年出现3次,径流削减率为96.8%;2014出现1次,径流削减率98.9%;2011年和2012年均未出现溢流,雨水径流通过雨水花园全部入渗,径流量削减率达100%。(2)雨水花园运行5年后,表层土壤的平均砂粒含量由7.36%增加到20.80%,而平均粉粒含量从83.19%减少到73.49%,平均粘粒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9.46%减少到5.71%,5年监测期内,共计监测11次雨水花园的入渗过程,2015年最终土壤入渗率为2.277m/d,与2011年初始入渗率2.346m/d相比,稍有降低;但总体上看,雨水花园土壤入渗率在5年内比较稳定,这对维持雨水花园运行的持久性有积极作用;(3)根据研究区历史降雨资料以及城区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通过简化计算模型分析发现,若城区10%的雨水径流经雨水花园处理,区域径流系数可从现状的0.58降低到0.49,未来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系数可维持在0.52;若城区20%的雨水径流经雨水花园处理,区域径流系数可从现状的0.58降低到0.41,未来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系数可维持在0.44;若城区30%的雨水径流经雨水花园处理,区域径流系数可从现状的0.58降低到0.35,未来土地利用情况下,径流系数可维持在0.35。可见,雨水花园对城市化后改善整个区域水文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4)对于两个填料排水型雨水花园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分层填料及均质黄土填料雨水花园的水量削减中值分别为46.8%和38.5%,对径流峰值削减中值分别为53.9%和47.4%,分层填料雨水花园对流量削减和峰值削减均优于均质黄土填料。分层和均质填料雨水花园对小雨(10 mm)的水量削减均值分别为78.8%和74.0%,对研究区小雨的海绵城市完成率分别为98.5%和92.5%;对于中雨的海绵城市完成率分别为69.0%和62.3%。研究区-西安市中小型降雨占总降雨量的比例达到69.8%,因此雨水花园建设可以高效率运行。(5)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砂土分层及均质黄土填料雨水花园对总氮去除率均值分别为64.16%和40.48%,TSS去除率均值分别为69.54%和26.24%,对总磷有一定的去除,但去除效果不明显;两雨水花园对硝态氮的淋洗作用强烈,硝态氮出流浓度均大于入流浓度。砂土分层填料雨水花园对总氮和TSS的去除效果优于均质黄土填料花园。(6)利用排水模型DRAINMOD对排水型雨水花园的汇流和排水过程进行模拟的结果显示,排水量模拟值与观测值对比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984,相关系数为0.992,平均偏差为0.024m3;在57年(1951-2007)模拟时段内,排水型雨水花园对径流量的削减均值为18.5%,经雨水花园内介质作用可净化的雨水径流量为76.1%,这对城市雨洪管理和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有积极的作用。(7)对于汇集处理路面雨水径流的雨水花园观测结果发现,园内存在明显的优先流,花园对颗粒态污染物浓度去除效果较明显,而溶解态污染物则产生了净输出:颗粒态总磷和溶解态总磷的负荷去除率分别为69.9%和-5.8%;颗粒态总氮和溶解态总氮的负荷去除率分别为73.8%和22.3%,雨水花园集中入渗补给后对局部地下水位的抬升作用明显,连阴雨季最高抬升幅度近1m,但短暂升高后回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5.12;TV21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明强,娄彦霞,池献民;侧立式雨水口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张林洪,赵江,吴培关,王苏达,唐正光,杨叔;雨水口篦子排水量试验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高婷;余拥军;左国友;;雨水口的管理与养护[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4 曾晓岚;张智;丁文川;邓晓莉;;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浓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5 张继成;孙达;;对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的一点看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3期

6 闫庆武;;城市雨水口的管理与养护[J];天津建设科技;2007年S1期

7 朱其立;;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1期

8 孙昕;张德刚;;浅谈雨水口在城市道路上的设置[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9 李祥锋;;城市雨水口设计的探讨[J];市政技术;2010年01期

10 杨洋;陶月赞;;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P;徐析;;城市分散式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张晓昕;;可持续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正晖;;基于SWMM的生态小城镇雨水径流模拟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胜;王俊岭;张雅君;李俊奇;;屋面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综述[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3:城市防洪排涝与雨洪利用[C];2012年

5 付浩;罗琦;柳奇;;南京市雨水特征及利用研究——以典型住宅小区(聚福园)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3生态城市的水环境、水文规划与水生态修复[C];2014年

6 赵萌;;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北京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4年

7 刘义安;姜健;;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技术[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向东;周祖昊;邵薇薇;;鄱阳湖入湖径流演变规律分析[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扬;留住雨水将渗透到城市规划中[N];北京日报;2005年

2 记者 白增安;邯郸推广新型联合式雨水口[N];河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吴伟锋 吴琪娜;逐一查雨水口 全力清疏淤堵[N];湄洲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立;贮留雨水 为河道输送天然清水[N];成都日报;2006年

5 唐开文;本市年收集雨水35万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予阳 来洁;积极主动迎雨水 广开路径巧利用[N];经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白振元 本报通讯员 侯一平;城市环境之殇:排雨水口遭污染[N];秦皇岛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夏海微邋实习生 李日税 通讯员 许平;杭州开篇做“水”文章[N];杭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赵晶磊;为了雨水排得出 留得住[N];首都建设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耿诺 实习生 赵洪潭;城市雨水找到多条“通道”[N];北京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双成;海绵城市建设中小型绿色基础设施对雨洪径流的调控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2 徐海顺;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通;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雨水内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莉;校园雨水水质评价及利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2 吴鹏;翼型雨水口箅子的水动力特性及泄流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何京莲;翼型导流式水箅子截留漂浮物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小宁;城市道路雨水排放及控制效果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5 关俊铎;高校绿地雨水管理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李朱婧;基于雨水花园理念的商业步行街绿地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2015年

7 刘瑞丰;基于水力模型的雨水蓄水池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苏荇霄;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深圳市口袋公园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爽;基于雨水集流模拟的非线性建筑设计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孟立刚;西安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与利用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64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364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