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1974-2016年青海湖水面面积变化遥感监测

发布时间:2019-02-18 15:07
【摘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汽源,青海湖面积的动态变化是气候和周围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体现.本研究利用长时间序列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通过人工提取湖岸水涯线信息对青海湖水面面积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974-2016年期间,青海湖面积总体上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2004年水面积最小,为4223.73 km~2,比1974年减少253.80 km~2.其中1974-1987年期间面积骤减;2000-2009年期间青海湖水面面积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平均变化幅度为6.85 km~2.2009-2016年7 a间,水面面积增加了128.27 km~2.2012年青海湖面积骤增,比2011年8月同期增加65.12 km~2;同年6月和9月的面积变化为2002-2016年最大,达到59.18 km~2.湖东岸沙岛的湖岸线变化最为显著,1974-2004年岸线后退最大距离达4.59 km,2012年的年内最大变化距离为0.39 km.青海湖流域内降水补给增加,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促使入湖河流径流量增大,是近年来湖水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Qinghai Lak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the largest salt water lake and inland lake in our countr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ter vapor source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area of the Qinghai Lake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the climate and the surroun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the water surface area of Qinghai Lake was monitored by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of the long-time se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of Qinghai Lake in the period of 1974 to 2016 is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first decrease. The water area in 2004 is the smallest, which is 4223.73km ~ 2, which is 253.80km ~ 2 in 1974.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4 to 1987, the area of the water surface of the Qinghai Lake was relatively smal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74 to 1987. The change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Qinghai Lake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09 was relatively small, with an average change of 6.85 km ~ 2. The area of the water surface increased by 128. 27 km ~ 2. In 2012, the area of the Qinghai Lake increased by 65. 12km ~ 2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August 2011. The area of June and September of the same year was the largest in 2002-2016, reaching 598.18km ~ 2. The change of the shore line of the sand island in the east of the lak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maximum distance from 1974 to 2004 is 4.59 km, and the maximum variation distance in the year of 2012 is 0.39 km. The increase of the rainfall in the Qinghai Lake watershed,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asures to the runoff of the lake,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the area of the lake in recent years.
【作者单位】: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7771512)资助
【分类号】:P332;P3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海;青海湖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钱荣;青海湖,为谁消得容颜“憔悴”?[J];今日国土;2005年Z1期

3 冼耀华;青海湖地区斑头雁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J];动物学杂志;1964年01期

4 陈桂琛,彭敏,马世震;青海湖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青海环境;1997年03期

5 单广福,张丽琴;青海湖地区蒿草属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杜庆;初探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起因[J];生态学报;1990年04期

7 乔振祺;;“监控”青海湖[J];中国报道;2011年11期

8 叶沧江;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治理对策[J];地球科学信息;1988年03期

9 ;青海湖咸味浓[J];少儿科技;2002年01期

10 万孙华;黄志一;周园春;阎保平;;青海湖野生鸟类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桂琛;彭敏;周立华;马世震;王玉学;;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孙菁;彭敏;陈桂琛;周国英;王顺忠;;人类活动对青海湖地区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李凤霞;李林;沈芳;;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国英;陈桂琛;徐文华;韩友吉;李锦萍;;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芨芨草草原生物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5 李来兴;张晓爱;;青海湖地区持续发展的必要生态条件和社会调节[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6 韩友吉;陈桂琛;周国英;祝存冠;王顺忠;;青海湖北岸高山冰缘带生物多样性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凛松;青海湖不存在若干个子湖[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2 文贻炜 任晓刚;68亿巨资能否换回青海湖?[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任晓刚;每年缩减一个西湖:青海湖越来越瘦[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胡若愚 嘎玛;青海湖高密度高精度实测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5 白木 周洁;青海湖:永葆圣洁和美丽[N];中国水利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琪皓 通讯员 唐仲蔚;环青海湖旅游走向“绿色”[N];青海日报;2005年

7 祁永年;拯救青海湖[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王文华 申建梅;青海湖何日堪比贝加尔湖[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文贻炜、任晓刚;如何保护青海湖?考验人类智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任晓刚;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西湖的面积[N];中国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俞文政;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琳;青海湖地区土壤发育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马福印;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张红林;青海湖狼毒种群分布机理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4 杨艺萍;腾冲青海湖晚冰期以来的沉积记录及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变[D];广州大学;2013年

5 冶梅;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变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5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425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