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3 14:48
【摘要】:绿化混凝土新型河流生态护岸技术结合了混凝土护岸和植物护岸的优点,既具有混凝土护岸的力学稳定性、抗冲耐磨的耐久性,又具有植物护岸的渗透性、生物适应性、削污能力、生态保障、景观和休闲娱乐等特性和功能,在河流综合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绿化混凝土配合比参数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符合"水灰比定则",随着水灰比增大,抗压强度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抗压强度与灰水比呈线性关系。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绿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明确了配合比参数的取值,对绿化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new ecological revetment technology of green concrete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concrete revetment and plant revetment. It not only has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concrete revetment, but also has the durability of anti-scour and wear resistance, as well as the permeability and bi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plant revetment.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decontamination ability, ecological security, landscape and recreation are widely used in comprehensive river management. The proportion parameters of greening concret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water-binder ratio of greening concrete accords with the "water-cement ratio rule".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cement ratio,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decreases,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show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ter-water ratio in a certain range. Through experimental study, the design method of mix ratio of greening concret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value of mix ratio parameter is determined,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ing concrete.
【作者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新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08-12)
【分类号】:TV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进,许瑞军;黄山市中心城区生态护岸建设实践与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刘瑛;高甲荣;陈子珊;高阳;段红祥;;北京郊区两种生态护岸方式温湿度效应对比[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6期

3 黄奕龙;;日本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及其对深圳的启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4 李晓娟;刘建超;;简谈生态护岸利与弊[J];内蒙古水利;2010年02期

5 唐国滔;姚焕玫;胡湛波;;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6 夏庆云;蔡军;王尉英;;杭州市典型河道生态护岸的选择[J];浙江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7 李超;李明;全先超;;城镇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方法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8 朱小焰;刘喜元;;建设城市生态护岸的可行性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年04期

9 赵冬冬;;生态护岸工程在建阳书吕溪防洪堤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J];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10 宋克;;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生态护岸应用技术浅析[J];河南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卓智;;生态护岸的一些做法[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丽霞;;生态护岸在城市河岸整治中的应用研究[A];福建省第十三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盛林;;生态护岸新材料——棕榈石[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4 魏西会;赵书凯;刁玲玲;;青岛市城阳区主要河流生态护岸的实践与探索[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5 刘亚忠;;浅谈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A];2013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马丽丽;;生态水利模式之生态护岸[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熊治平;张生鹏;;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09年

8 李明慧;;生态护岸技术在清河河道治理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李文伟;陈文耀;;三峡工程第二阶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严文武;金德钢;杨成刚;;河道生态护岸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董王进;生态护岸技术扮美盐灌船闸[N];连云港日报;2009年

2 何英娥 牛伟峰;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N];黄河报;2010年

3 张明 赵乐乐 崔奕;我市将构建新型生态护岸[N];常州日报;2011年

4 周雨顺 陈白燕;鱼儿在生态航道中畅游[N];中国水运报;2006年

5 记者 朱丹 海盐县新闻中心 马晓燕;56个生态护岸范例重塑水乡灵性[N];嘉兴日报;2010年

6 段祥宝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河道生态护岸实现人水和谐[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记者 赵丹邋通讯员 冯萍 黄雪芳;桃红柳绿处尽享生活的闲适[N];嘉兴日报;2008年

8 单亦双;打造幸福、生态、活力母亲河[N];中国水利报;2013年

9 东流;水土间亲密接触 生物链环环相扣[N];无锡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高立洪 采访整理;加快睡堤唤醒步伐[N];中国水利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晶;京郊河流生态护岸水土保持效应及其健康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盈斐;多孔隙生态护岸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高国明;生态友好型护岸在中小河流岸边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楠;通惠河(通州段)水环境状况及其生态护岸技术研究与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5 韩莉娟;鱼类对孔隙特性选择试验与多孔隙护岸块体设计[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淮;生态航道的建设研究与应用[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7 何立群;那考河生态护岸设计及施工质量分析与评价[D];广西大学;2017年

8 黄迪;大沽河生态护岸技术的试验与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9 邢浩翰;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设计及其材料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10 唐大川;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8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428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