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分期开挖应力扰动特征与规律研究
【图文】:
ǖ牡匦斡氲刂侍?件下,大跨度、高边墙的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成为工程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鉴于此,本文拟将大岗山地下厂房的开挖施工作为洞室围岩应力扰动的研究实例,为简化研究,,建立的计算模型与实际工程并不完全一致。计算模型取厂房轴线的垂直方向为X轴,方向为SE35°,主厂房机组中心线为0点,即厂(纵)0+0.000;取厂房轴线方向为Y轴,方向为NE55°,0号剖面端线为0点,即厂(横)0+0.000;竖直向上为Z轴。计算区域[20]X向:800~400m;Y向:700~300m;Z向:500m高程到地表面。图1为地下洞室群三维模型,取洞室轴线方向Y50.9m为监测剖面,并在主厂房一侧取监测点1~5。图1地下洞室群三维模型及监测剖面示意图Fig.13Dmodelofundergroundcavernsandschematicsketchofmonitoringsection计算模型共包含1446850个单元和244641个节点。计算模型采用位移边界条件,模型上表面为自由面,其余各边界面均固定其平面内所有节点的法向速度。初始地应力场设置:铅直方向(Z向)按自重应力场施加,垂直轴线(顺水流方向)方向(X向)和厂房轴线方向(Y向)按自重应力场的监测剖面(Y=50.9m)监测点1监测点2监测点3监测点4监测点5ZXY
的P椭惺紫仁┘幼灾赜αΓ囡诖嘶猊∩隙ㄒ?Fish函数施加X、Y向应力,经计算平衡后得到数值模型初始地应力常围岩采用弹塑性Mohr-Coulomb模型,相关力学参数取值参考文献[21],见表1。表1材料力学参数[21]Table1Mechanicalparametersofmaterials[21]材料弹性模量E/GPa泊松比凝聚力c/MPa内摩擦角/(°)抗拉强度Rt/MPa重度/(kN/m3)II类围岩21.40.251.6551.3626.5II类围岩9.40.301.1545.0426.2II类围岩2.80.350.6035.0225.8地下厂房系统采用分层分步开挖,实际工程中的开挖方案如图2所示(图中数字代表各洞室开挖期数)。图2地下厂房洞室群分层开挖示意图Fig.2Sketchoflayerexcavationofundergroundpowerhouse3厂房围岩应力场扰动规律洞室围岩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都对应着一个二阶张量(,1,2,3)ijijeeij,通常用矩阵表示如下:111213212223313233xxyxzijyxyyzzxzyz(1)由于剪应力满足xyyx,应力矩阵只需用6个独立参数进行描述,通常选用3个主应力(1,2,3)ii及其主方向,根据弹性力学知识,主应力i分别对应主方向in,且3个主方向两两正交,故独立的方向余弦只有两个,它们足以描述主应力i的空间方位。在洞室开挖过程中,主应力与洞室临空面的夹角是开挖稳定分析的重要因素,在后文中提出两个特征角代替方向余弦,这样做物理意义明确,且在描述应力主轴偏转方面更为直观、方便。3.1主应力大小的变化规律根据数值计算的结果,对监测点主应力在分期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主厂房顶拱(监测点1)和边墙(监测点3)为例,其主应力变化曲线如图3、4所示。图3主厂房顶拱在分期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图Fig.3V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5CB057905) 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No.U1402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79202,No.51409263)~~
【分类号】:TV223;TV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裴克良;确定主应力方向的一种解析方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阮振才;朱雪丽;;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方向的直接判定法[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3年Z1期
3 张维秀;考虑大主应力方向转换的横压试验机理分析[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6年03期
4 郝增林;;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方向的判定[J];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5 丁虹,王达,程强;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方向的判断[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6 栾茂田;许成顺;何杨;郭莹;李木国;;主应力方向对饱和松砂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7 窦宜;段勇;;主应力方向偏转条件下粘性土的变形特性[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0年04期
8 赵德平,张宏伟,孙荣喜;确定主应力方向的简捷方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张磊;王忠涛;刘鹏;栾茂田;申宏;;不同初始固结应力条件下主应力方向对海洋密砂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J];海岸工程;2013年02期
10 郭莹,栾茂田,何杨,许成顺;主应力方向循环变化对饱和松砂不排水动力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修凤;谢拥群;;快速判别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方向的一种新方法[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郭莹;史旦达;栾茂田;许成顺;何杨;李木国;;初始主应力方向对松砂动力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郭莹;何杨;栾茂田;许成顺;史旦达;李木国;;初始主应力方向对饱和松砂孔压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许成顺;栾茂田;郭莹;张振东;;复杂应力条件下砂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及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丹;主应力方向旋转变化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聂影;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重塑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沈扬;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原状软粘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俊峰;主应力方向和初始成样含水率对饱和粉土静、动力剪切特性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磊;密砂单调剪切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的数值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孙艳;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破坏的突变理论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9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4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