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60年回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厚群;;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没有关系[J];中国水利;2011年12期
2 董增川;梁忠民;李大勇;郭慧芳;;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芦山地震与三峡工程是否有关[J];科技导报;2013年12期
4 李宝娣;三峡工程水位论证情报研究概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谢葆玲;陈立;;三峡工程蓄水位与长江航道[J];中国三峡建设;2005年05期
6 邬年华;罗优;刘同宦;黄志文;;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影响试验[J];湖泊科学;2014年04期
7 胡春宏;王延贵;;三峡工程运行后泥沙问题与江湖关系变化[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5期
8 胡向阳;张细兵;黄悦;;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来水来沙变化规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9 姜加虎,黄群;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影响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4期
10 ;做好泥沙预测预报 服务一流三峡工程[J];水利水电快报;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佘之祥;;三峡工程与后三峡工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崇德;樊哲;胡小梅;;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综合影响的分析与思考[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3 陈崇德;樊哲;胡小梅;;三峡工程对长江中游综合影响的分析与思考[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4 宁磊;胡维忠;王翠平;;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对防洪形势的影响及对策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明海;黄国兵;李发政;;三峡工程引航道通航水流数值模拟研究[A];第二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陆长石;魏廷文;蔡守允;;三峡工程回水区泥沙淤积及改善措施[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窦希萍;陈西庆;严以新;;三峡水库水沙调节对长江口的影响浅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林秉南;窦国仁;谢鉴;;从新近研究成果看三峡工程的一些泥沙问题[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9 杨世伦;;三峡工程对长江入海泥沙和三角洲冲淤影响的初步认识[A];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研讨会暨海岸河口理事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曹叔尤;刘兴年;李昌志;;三峡工程泥沙信息系统设计[A];第二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通讯员 韩琦 记者 刘立成;为了高峡出平湖[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怡辉;三峡工程对长江口水动力及污水输运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珍;三峡工程对长江水位和水沙通量影响的定量估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3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53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