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安徽省江巷水库库区造地工程方案比选

发布时间:2020-03-10 05:23
【摘要】:安徽省定远县江巷水库为典型的丘陵地区水库,地面高程起伏不大,建设征地移民数量大。为保护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取库区造地工程以减少征地及移民安置是一项可行和有效的措施。针对3个设计方案,从保护面积、永久征地数量、临时征地数量、投资等角度进行比选分析,最终确定采用挖库垫地方案,利用库内开挖土方垫高至耕地征收界线(43.5 m)以上,可减少永久征地673.94 hm2。选择该方案,一方面可以保护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征地移民投资、便于工程实施;另一方面,淹没区土源丰富、土质较好,能满足造地工程需求;再者,地方政府要求减少工程占用农田的数量,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由此可见,采取挖库垫地方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图文】:

工程总体布置,水库库区


80m。水库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总库容为1.30亿m3。1采取库区造地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江巷水库地处江淮低山丘陵区,地面高程起伏不大,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为43.0m时总淹没面积19.91km2(其中耕地18.4km2),但淹没深度不大,一般为1~2m,且主要为农田和居民区,采取库区造地[1-2]方案一方面可以保护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征地移民投资、便于工程实施;另一方面,淹没区土源丰富、土质较好,能满足造地工程需求;再者,地方政府要求减少工程占用农田的数量,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图1江巷水库库区造地工程总体布置示意2总体布置根据淹没调查数据,未采取库区造地工程前,淹没深0.5m、库水位42.5m时,总淹没面积19.28km2,耕地2.33万亩;淹没深1.0m、库水位42.0m时,总淹没面积16.45km2,淹没耕地1.91万亩。本工程对部分淹没深度较小的浅水区采取挖库垫地或“围堤+截渗沟+抽排”工程措施以减少征地及移民,具体拟定Ⅰ、Ⅱ、Ⅲ、Ⅵ块区域(见图1),区域内现状地面高程为42.0~43.5m,总面积12327.90亩,现有耕地9761.68亩。3主要方案方案一,征地方案。该方案即永久征收Ⅰ—Ⅵ号区域土地,总面积12327.90亩,其中耕地9761.68亩,林地582.12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77.03亩,交通运输用地195.6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11.42亩。方案二,挖库垫地方案。通过对选定的6块区域利用库内开挖土方垫高至耕地征收界线(43.5m)以上。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1)淹没区取土垫高约需土方593.14万m3;(2)从江巷水库直接提水灌溉,设提水站29座;(3)灌排渠系,在各块设置垂直于河道或水库库区方向的排涝大沟,,斗渠沿田间道布置,农渠二级灌排合渠,沿生产路布置,设排涝大沟10.7km、斗渠19.39km、

示意图,三平面,方案


陈立华,等∥安徽省江巷水库库区造地工程方案比选水利水电技术第48卷2017年第4期图2方案三平面布置示意图3方案三围堤、截渗沟典型断面设计(单位:m)表1各方案主要指标及投资对比分析项目方案一(征地)方案二(挖库垫地)方案三(围堤+截渗沟+抽排)保护面积/km2—8.228.22可用耕地/亩—10109.17384.0永久征地/亩12327.902566.223097.9临时征地/亩—9761.68567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开挖、回填土方593.14万m3,提水站29座,沟渠118.6km,水工建筑物628座,田间道路110.54km,桥梁102座,涵洞330座,农田防护林3.18万株新建围堤21.13km,截渗沟21.13km,撇洪沟21.94km,排涝泵站装机720kW静态总投资/亿元7.284.305.54结论不推荐推荐不推荐对外渗水排入库内,共计装机720kW。4方案比选各方案主要指标及投资对比分析如表1所列。从总体投资看,方案一总投资最大,方案二总投资最校从未来发展看,江巷水库以城市供水为主,方案二保留了耕地,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方案三水面发展空间受限。从实施难易程度看,方案一生产安置人口较多,调整土地难度大;方案三建筑物较多,有围堤、泵站、控制闸、桥梁等,施工复杂;方案二主要为农田面上配套工程,施工工艺简单,难度较校从移民占地看,方案一征地数量最大,移民人口多,征地及安置人口较困难。从可用耕地面积看,同样6片43.5m高程以下保护范围,方案二垫地后实际可使用耕地面积较围堤保护方案三增加2725.10亩。从增加库容值看,方案二及方案三均需从河道扩挖和水库内高程41.0~42.0m间取土,相当于在水位不变情况下,增加了兴利库容。方案二取土共计593万m3,方案三取土共计94万m3,相比较,方案二增加的兴利库容值为499万m


本文编号:2586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586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